李生玉 何俊
[摘 要]由于社會、學校、家庭、個人等因素,農村小學生輟學仍然是一個攻堅克難的教育問題,輟學的原因仍值得深思和研究。
[關鍵詞]農村小學生;輟學;厭學;原因
農村小學生輟學是一個很嚴重的問題,幾乎各個地方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著學生輟學的現象,而且越是經濟落后的地區,問題越嚴重。雖然國家對貧困地區扶貧力度不斷加大,當地政府和學校已經想了很多辦法,采取了一定的措施控制住了大量學生的流失,但是仍然無法根除輟學生。在我國實施“寄宿生生活補助”和“營養改善計劃”政策的大好形勢下,貧困已經不再是農村小學生輟學的主要原因,可是農村學生輟學率仍居高不下,依然成為農村教育難以走出困境的重要原因。下面,我就農村小學學生輟學的原因談談自己的看法:
一、社會存在的客觀因素
在農村,特別是少數民族地區,經濟基礎薄弱,收入低,人民生活水平較差,基礎硬件設施不完善,辦學條件較為落后,嚴重制約著民族教育的發展,學生輟學率仍然偏高。國家對貧困地區實施了“兩免一補”政策,學生不存在交不起學費的事,可是一些家長認為孩子上了小學上初中,上完初中并不一定能考上高中,更別說大學了。即使上完大學,農村孩子沒有很好的家庭背景,不會幫助孩子 “走門路”,大學畢業后考不上事業單位或者公務員等于白上,還不如早早地回家勞動;有的家長則認為機關事業單位人員不如老板收入高,還不如早早創業做老板。所以,對子女的輟學問題不加以重視。
由于現在國家提倡集中辦學,有好多農村孩子家離學校太遠,加上沒有校車接送,家里也沒有車子接送,只能步行,七八歲的孩子要步行十多公里、最遠的甚至四五十公里來上學,上學難也是導致輟學的主要原因之一。有些農村學校雖然集中辦學,可是條件沒有達到,例如:由于學校住宿條件不好,床位緊缺,一個宿舍安排多個孩子,孩子相互間難免你擠我碰。其中有些孩子由于有尿床、打呼嚕、磨牙等現象,該類學生更是受到同學們的歧視或排擠。鎮級以下的一些校點由于只辦到二年級,要念三年級,學生們就要來鎮上中心小學來讀,由于個別學生會尿床,例如:某校的有個學生會尿床,和她同床的同學天天責罵她,來到教室,同桌也嫌她穿著尿床的褲子來讀書,所以就哭著回家,后來經過家長勸說,又去和讀高年級的姐姐同床睡,可是那個宿舍里的那些六年級舍友也嫌她尿臭,姐姐也不讓她睡了,這個女生只好以厭學為理由選擇輟學回家。
二、家庭存在的特殊因素
農村家長由于自身文化水平有限,只知給孩子訂目標﹑要成績,卻很少過問孩子學習的過程,更不會輔導孩子,作業完不完成也無所謂,學習成績固然很差,老師還會責怪這類學生拖全班的后腿,最后導致厭學而輟學。
還有一部分留守兒童,有些家長常年在外打工,孩子給爺爺﹑奶奶,外公、外婆或親戚監護,這些家長由于無法顧及子女的教育問題,會逐漸變成好逸惡勞﹑貪圖享樂的孩子,再加上孩子缺少父母之愛,缺乏正確的引導和教育,導致性格內向孤僻、缺乏自信,不滿學校里的艱苦生活,久而久之就產生厭學心理,因而對學校拒之千里、逃之夭夭。
三、學校存在的自身因素
雖然現在國家實施素質教育,但是大部分地區的教育行政部門仍然我行我素,素質教育仍然流于形式,正如俗話說的“小考天天有,大考三六九”,在這樣的大環境下,學校教師只得加班加點,采取延長學生學習時間,進行各種各樣的補課,才能保證學生考出好成績。例如有的學校下午三點半放學后,語文數學教師輪流去教室進行下午輔導,到五點左右才放學生回家,住校生五點吃過晚飯,本來應該在教室外進行戶外活動,可是由于老師布置好多作業,馬上又坐在教室里做作業,晚上六點鐘到六點四十分學校又規定必須在教室里學習,晚上七點又開始上晚自習,年紀這么小的孩子,天天都被應試教育逼在教室里讀書寫字,誰受得了?有的學校雖然按標準課程設置,可是幾乎把課程表上設置的音樂、體育、美術、品德、科學和勞動等所謂的“副科”時間,統統用來成語文、數學、英語等所謂的“正科”,長年累月,導致所學的內容枯燥乏味,學生精神緊張疲憊。這樣的生活使學生的個性特長得不到發揮,學生對學習缺乏興趣,導致學習成績越來越差,產生了厭學的情緒。
雖說教育態度已經轉變,教育內容日益豐富,教育方法日趨完善,但是40個到60個學生的大班級,大部分農村的學校里依然存在,該類班級的任課教師往往很難面面俱到,無法照顧到每一個學生。由于個別學生無法跟上學習進度,加上老師重視不夠,在課堂上沒有存在感,感覺上課就像坐監獄,所以厭學、恐學,最后導致輟學。
四、學生存在的個人因素
當今社會是高科技信息發展的時代,有的學生受到不良因素(電視、手機、電子游戲機、黃色書刊或黃色錄像等)影響,特別是手機的影響最為嚴重。有的高年級學生帶著手機來到學校,晚上值周教師檢查回去了,就悄悄地在被子底下用手機看不雅視頻,用QQ、微信聊天或玩游戲,不光影響了自己的休息,還影響了明天上課。
有個別學生是因為身體殘疾,又沒錢到特殊學校接受特殊教育,近五年來盲、聾、弱智三類殘疾兒童義務教育入學率只達到90%以上,其余的只能天天待在窮困潦倒的農村,有個別癱瘓、聾啞、視力和智力殘疾的孩子,只能跟班就讀,讀到高年級自慚形穢就輟學了,實屬可憐。個別學生因為調皮、會拿別人的東西、不愛讀書,遲到早退的事時有發生,經常受到老師批評教育,對老師產生了抵觸情緒,成績越來越差,也最終走上輟學之路。
總之,農村小學生輟學仍然是一個攻堅克難的問題,輟學的原因仍有許多不解之謎,仍需教育專家以及教師們的不斷探討,早日根除“輟學”這一個問題是我們教育者的一個共同心愿。
參考文獻:
[1]王道俊 郭文安主編.《教育學》.人民教育出版社 , 2016年6月第七版。
[2]魯潔.教育社會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
[3]覃申.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J】.十七大報告讀本,人民育出版社,2008。
[4]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 第二十五號《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等五部法律的決定》,2015年4月24日。
[5]陳寶生.落實好十九大精神辦好人民滿意教育.中國教育報,2017年10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