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昭昭
【摘 要】由于殘疾學生生理的特殊性,因此在心理教育方法上也要有所針對。其中有效疏導焦慮情緒尤為重要,教師要找出問題的根本,關注事件本身。走進學生的內心世界,幫助孩子抒發自己的負面情緒,采用開放式對話,盡量根據個體的特點和具體事件的性質選擇相應的治療手段。
【關鍵詞】殘疾學生;焦慮;疏導
一、現狀分析
焦慮是人類在與環境作斗爭及生存適應的過程中發展起來的基本人類情緒,焦慮并不意味著都是有臨床意義的病理情緒,在應激面前適度的焦慮具有積極的意義,它可以充分地調動身體各臟器的技能,適度提高大腦的反應速度和警覺性。只有具備某些病理性特征同時對正常的社會功能造成影響時,才成為病理性焦慮。
由于殘疾學生生理的特殊性和小學階段孩子不成熟的心理特征,通常這些孩子特別容易存在焦慮情緒,甚至心理上的問題也比其他孩子要復雜多了。因此,有效地疏導殘疾學生的焦慮情緒尤為重要,是引導殘疾學生走出心理上的困境、擁抱人生陽光的重要所在。
二、具體個案
(一)新身份,新變化
十年工作中很慶幸我的身邊始終圍繞著一群可愛的孩子們,他們伴著我從生澀漸漸走向成熟。其中有一個叫浩的男孩賦予了我新的身份和體驗,他讓我以研究者、引導者和合作者的身份與他一起探究了心理變化的奧秘。
浩是一個靦腆十歲男孩,因為他的雙腿肌肉萎縮不能自如行走,總是靜靜地坐在教室第一排的位置上。這個學期開學后我發現了他的變化。上課時雖然眼睛盯著老師,但是目光呆滯。數學和英語老師也頻頻反映浩的變化。我和浩媽進行了聯系,將他在校的表現進行了交流。他媽媽反映孩子在家變化很大。
(二)尋找原因,相機談心
為什么短短一個暑假,浩會判若兩人呢?謎底終于在浩媽出現那一刻露出了端倪。與幾個月前相比,她的肚皮微微隆起。浩媽說自從得知媽媽懷孕后,浩就開始變得焦躁不安了。最近更是急劇惡化,對父母不理不睬。問題的癥結可能就在這里了,對浩而言,家庭結構的改變,面臨著父母的陪伴和關注減少了,敏感的浩第一時刻就捕捉到了這個變化,因此出現了易怒和焦慮的情緒,他用消極的方式去試圖引起父母的關注。當然,這只是我的推測,正確與否需要浩為我證實。
第二天體育課,我趁著教室里只有浩的大好契機,假裝進教室拿東西,和浩來了一場相遇。我開始有一句沒一句地開始和浩聊著,新學期和同學相處的愉快嗎?最近身體都舒服嗎?他一一點頭說好。當我問到暑假過得愉快嗎?他臉上的表情一冷,低下了頭。我旁敲側擊,詢問浩暑假爸爸媽媽有沒有帶他出去短途游玩?浩搖了搖頭,輕輕地說:“我現在不和爸爸媽媽說話。”我追問:“發生了什么事情?你愿意和老師說說嗎?”一陣安靜過后,浩開始輕輕地講述起他的煩惱:“今年暑假剛開始的時候,我發現媽媽天天不舒服,有時候嘔吐,有時候躺在床上,而且總是往醫院跑,我害怕極了,以為媽媽生了很嚴重的病。媽媽告訴我,她不是生病,是要生小弟弟或是小妹妹給我。可是我一點也不想做哥哥,我不知道該怎么辦。”浩的雙手不停地扯著衣角:“以前爸爸媽媽對我可好了,媽媽每天給我做豐富的早餐,教我寫作業,陪我聊天,爸爸會開車帶我出去兜風……”浩的臉上充滿了不自知的幸福,他沉浸在過去美好的回憶里。我適時肯定:“浩,你爸爸媽媽對你真好!你一定很愛爸爸媽媽吧?”浩急躁地打斷了我的話:“不,我現在討厭他們,他們一定是嫌棄我,要拋棄我才會再去生一個孩子!”話還沒說完,浩不可遏制地哭了起來,聲音越哭越響,肩膀劇烈地抖動著。我把手輕輕地搭在浩的肩膀上,任由他盡情地宣泄,這兩個月的擔憂和恐懼急需一場酣暢淋漓的發泄。浩的傾訴和哭泣為我揭開了迷霧,問題開始變得明朗起來了。
(三)解決癥結,擁抱陽光
從小到大,因為對孩子的負疚感,全家人不遺余力地愛著浩。他習慣了全家人全身心的關懷和愛護,一想到以后父母的愛會被分享,他就開始擔心害怕,看著媽媽一天天隆起的肚皮,他的焦慮也隨之加增。在一場淋漓盡致的傾訴和哭泣后,浩終于有機會正視自己的心結。“老師知道你的擔憂和痛苦,因為我小時候第一次聽說自己要有一個妹妹的時候,表現真沒比你好多少。”浩終于抬起了頭,我在他的目光中發現在了信賴。我開始娓娓道來,和他分享了自己童年的擔憂和困惑,在我的訴說中,浩的表情漸漸沒有那么凝重了。當然,和身心健全的我們相比,浩要走出這種負面情緒肯定比我們需要更多的時間和幫助。通過這場亦師亦友的談話,浩對二胎這件事的態度似乎明朗了起來,一些新的正面思想開始在他的腦中形成了。“那么,孩子,接下來。你可以為自己和媽媽做些什么呢?”我引導浩更進一步明確自己接下來的行動。“把我的心里話和爸爸媽媽說一說。或者我寫一封信。”聰明的浩向我眨著他明亮的大眼睛。“恭喜你,浩!你成長了!”我向浩伸出了手,浩也積極地回應了我。為了幫助浩真正走出負面情緒,我馬上和浩媽進行了第二次碰面和談話。我把浩的想法向她進行了傳遞,并和她探討可行措施。其次是和浩開誠布公地聊聊,有了弟弟或妹妹以后,家里會有什么改變。當浩出現負面情緒的時候,要表示理解和接受。最后,和孩子一起去閱讀一些與生二胎有關的繪本和故事。聰明的浩媽茅塞頓開,她拿出了自己的日記,和浩分享了他從胎兒到出生,以及出生后經歷的點點滴滴,在這真實的字里行間,浩再一次感受到媽媽對自己的付出和從始至終深深的愛。浩媽不僅自己出色地完成了和浩的溝通,而且傳授了爸爸很多心得和秘訣。和浩媽之后的交流溝通中,我得到了一個又一個喜人的消息:浩不再把自己關在房間里了,浩和爸爸媽媽恢復了正常的交流,浩陪著媽媽去醫院給寶寶做四維彩超……
幾個月之后,我收到了浩送給我的一張弟弟的出生照。在照片的背面,浩端端正正地寫著幾個字:我做哥哥了!
三、淺探方法
通過這個個案的輔導,我對殘疾學生的心理輔導有了更為理性的認識。在心理輔導過程中要找出問題的根本,關注事件本身。走進學生的內心世界,幫助孩子抒發自己的負面情緒,采用開放式對話,不要一味說教。在攝入性談話之前要對被談話對象的情況有所了解,尋找到孩子心理問題的真正病灶。最后在矯正孩子的認知時,要盡量根據個體的特點和具體事件的性質選擇相應的治療手段。永遠不要忘記,我們面對的是一個活生生的人,每個孩子都有自己不同的性格和特點,去關注孩子的情感、認知和行為的本身,既要結合理論又要關注實際,這樣的輔導才是恰當有效的。
【參考文獻】
[1]吳武典.特殊教育的理念與做法[M].臺灣:心理出版社有限公司,2004.
[2]劉曉明.學校心理咨詢百科全書(理論卷)[M].吉林:吉林人民出版社,2008.
[3]游學民.高校呼喚心理咨詢[J].渭南:渭南師專學報,2005(2).
[4]葉一舵.現代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研究[M].福州:福州大學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