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 敏
(太原市園林建設開發中心,山西 太原 030002)
開放式公園綠地是向公眾開放,以游憩為主要功能,兼具生態、美化、防災等作用的綠地。開放式公園綠地是孩子們嬉戲的安全場所,是老人們活動較多的空間,同時也是周末上班族休息的安靜之所,綠地中鍛煉休息,可以促進人們養成健康綠色的生活方式。然而開放式公園綠地建設的關鍵因素在于管理是否到位,因此公園綠地必須要有合理的規劃設計、專業的施工、精細的養護和管理。才能使開放式公園綠地成為優質的社會的公共福利資源,為美化城市環境和造福市民生活環境起到應有的作用。
公園綠地建設不僅是單純的植物栽植,而是通過優秀規劃讓公園的建設更加的科學合理。但是經常出現這樣的現象,設計師的思路和綠化布局圖面效果都很優美,一旦進入到施工階段,效果卻經常差強人意。這就是在進行規劃設計時,對整體設計方案沒有合理規劃,對原有地形地貌、周邊環境、配套管線、受眾人群、建設周期、未來發展等因素考慮不全面或規劃不合理,造成實施方案和設計方案的差距非常大。建成后不能滿足人們在使用功能和情感上的需求,造成人們不愿意在公園綠地活動,或活動不舒暢不方便甚至存在安全隱患,這種建設對于公園而言無疑是失敗的。
公園的功能不僅限于散步游玩,還需要滿足一些簡單的戶外運動健身的需求和活動空間,但是,很多公園的修建不能科學的進行合理安排,導致只注重綠化而沒有提供人們簡單休憩的空間;或者綠化過于稀疏,導致人與綠植的設計安排有很突出的矛盾。因此人們為了滿足自由活動的需求,就會在綠化地帶進行活動,如果長時間的影響植被的生長環境,就會導致由于公園綠化建設被破壞所引起的局部荒禿,影響開放式公園的整體綠化效果,公共社區資源也得不到良好的保護。公園綠地建設是一個綜合工程,設計時要統籌考慮各專業的交叉,例如:設計中經常不能很好的設計植被的位置和地下管線的間距,使得樹木和管線沖突,種植時無法按圖施工,影響景觀效果;或在不知情的情況下種植了樹木,但在管線系統的設備設施檢修時才發現,一旦移動植物,就會對植物造成不可避免的損傷,影響公園綠地的景觀效果。
公園綠地的建設相比較建筑行業,國家的各項標準較少,目前還處于一個專業化較低的狀態。建設單位往往是政府事業單位各公園單位,公園養護管理水平較高,但建設管理水平有限;工程監理目前使用的是市政專業監理,并沒有專業的園林監理工程師。所以現實情況中,施工單位為了中標,不合理競爭,低價入圍。施工單位在施工過程中,利用建設單位和監理管理上的漏洞,輕則偷梁換柱,采用價格低廉的樹苗和品種代替優良品種,重則偷工減料,小品鋪裝等偷換材料,或降低結構承載,不僅影響景觀的效果,還有可能發生安全事故。這些問題在施工中時有發生。因此,開放式公園的綠化建設管理水平不高時,建設品質就相對較低,設計的效果在實際施工中得不到很好的實現,會使得公園整體效果大幅度降低,反而造成社會資源浪費。
施工單位通常施工組織設計不合理,會造成在開放式公園綠地建設的過程中,經常不能合理規劃交叉施工,分包單位各自為政,只顧自己施工,不顧成品保護;施工單位的專業技能也參差不齊,不能嚴格按照工序施工,植物成活率不能保證,硬質景觀處理不得當。這些因素無形中加大了施工難度,造成了浪費,拖延了工期,無法達到良好的景觀效果。公園養護管理時,不能定期的對草坪進行修剪,并且不能及時對植物和樹木進行病蟲的防治,導致幼苗和植被被病蟲啃食。對于很多灌木植被需要定期安排修剪工作,不然植被生長的極為不勻稱,雜草叢生。不僅對公園的環境美化造成影響,更會對植被來年的發芽產生不良影響。
雖然植物不似動物一樣難以飼養,但是植物的品種之間也有非常奇妙的講究,在公園的植被品種的設置搭配時,合理的選用品種是整個公園綠化的重要項目,公園的植被品種必須要保證有豐富的種類,而且相互之間不能影響生長。如果在搭配時經驗不充足,不了解植物之間的特性可能會在生長的過程中相互影響,造成植物的病蟲害增多、病變或者死亡。例如:檜柏與梨、海棠不要種在一起,以免后者患上銹病,導致落葉落果;松樹不能和接骨木共處,它不但能強烈抑制松樹生長,還會使臨近接骨木下的松子不能發芽;松樹同白蠟、云杉、櫟樹和白樺等都有對抗關系,結果是松樹凋萎。相反,松樹、楊樹和錦雞兒種在一起,雙方均有利,生長良好。在滿足植物生長要求的前提下,合理配置植物,構建優美的林緣線、林冠線、林下空間,利用植物遮擋過渡游覽線路,也是合理規劃公園綠地空間的重要手段,精致的植物配置,可以促使公園綠地達到“雖由人作,宛自天開”的效果,這是中國園林的精髓。
保護社會公共資源環境人人有責,花草樹木的生命也不能被隨意毀壞,有一部分人對環境的保護意識非常差,隨手折枝肆意踐踏,出現人走荒園的現象。并且游園素質低下,隨意亂扔垃圾,排泄糞便等等,造成嚴重的破壞,使得公園需要經常進行大規模的修整,造成人力物力財力的大量消耗,也影響其他公民對環境綠化的需求。
公園的空間有限,合理的分配空間尤為重要。為了使得人們的娛樂活動空間更為豐富,需要對公園的區域進行科學合理劃分。比如,休閑活動的范圍可以設置在相對臨街的位置,而種植區域盡量不要安排太大的活動空間,控制綠化區域人流量;或者在公園的角落設置專門的活動器械和區域,在綠化區域種植一些生長較為緊密的樹木,分開綠化植物和人們活動的空間,避免相互之間的矛盾,為管理造成不便(見圖1)。

開放式公園的建設,就是為了給人們的生活品質增添健康的環境。因此公園的設置要滿足人們的需要,貼近人們的生活,多培育一些符合當地特點和季節特色的植被,既能讓植被適合當地的土質也能更好的凸顯公園的特色。并且在合理搭配植物品種的同時注意公園植被的生長開花周期,保證三季有花,四季常綠。
植物在種植前,必須要對種植位置進行規劃,確保植物有充足的生長空間的前提下,保證地下管線和植物的距離,有效地避免在維修時,由于管線拖拽造成植物根莖的損害,保證成活率。在植被的選擇和搭配時,要科學合理的分配植物,減少互相影響產生的病變。植物養護要定期進行修剪和管理,根據灌木自身特點和園林的整體構架搭配合適的修剪方案,不僅豐富公園的植被特點,也有效的提高了視覺觀賞性。植物的護理過程中,病蟲啃食的枝條要及時觀察、及時清理,做到早發現早防治。公園的植被種類多種多樣,在施肥和護理的過程中,不要千篇一律,要結合植物的自身特點選擇適合的護理方案。
人們環境保護意識的提高還有待加強,因此需要結合各種宣傳方式,加大宣傳力度,將愛護環境保護樹木的思想概念深入人心。使得全民都能夠自覺的保護身邊的環境,愛護社會公共環境資源。減少人為因素對開放式公園綠化造成的破壞,同時能有效的提高我國公民的整體素質。
時代在進步,城市在發展。隨著我國步入社會主義社會的新時代,人民的精神文明建設是不可忽視的部分。開放式公園綠地不僅可以提高人民生活質量還可以改善和影響附近的居住環境。通過對很多城市公園綠地的調查,發現了目前城市開放性公園綠地存在建設管理水平不高、植被搭配不合理、公園設施設備不完善等主要問題,本文針對這些問題提出了具體的解決措施,為開放式公園綠地的發展和技術水平的提高提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