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于里
近日,美團收購摩拜成了科技圈的大新聞。但這個新聞真正成為全民性話題,還是因為當日某微信公眾號發布的一篇爆款文章:《摩拜創始人套現15億:你的同齡人,正在拋棄你》。
文章借此事件說事,指出當創始人套現15億時,你“要么在北上廣的寫字樓里,剛剛成為一個總監,小腹上長出贅肉,每月因為房貸不敢辭職。要么在三四線城市里,過著平淡,卻一眼可以看到未來的日子”,稍不留神就被同齡人拋棄,被這個時代淘汰。
這篇文章擊中了無數年輕人的焦慮——落后的焦慮,被時代淘汰的焦慮,還未實現財務自由的焦慮,還未功成名就的焦慮。
無數爆款文章已經證明了,焦慮是我們這個時代最好賺的流量生意。營銷號先是制造焦慮,然后販賣焦慮,最后收割話題和流量。這篇文章就很典型。
比如,文章流露出一種錯誤的價值觀,即以金錢的多寡衡量一個人的身份和人生價值。但誠如韓寒所言,“時代里不同人就是有著不同的分工和命運,也各有不同的幸福”,這個世界得以運轉就在于永遠有不同的人在做不同的事。
變化的時代,有適當的焦慮感是必然的,調試好自己與焦慮的關系,焦慮就可以成為一種動力。但如果焦慮源自錯誤的成功觀和價值觀,那么就會被焦慮反噬,最后徹底敗給了焦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