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闡述了生態旅游的基本概念,分析了目前我國生態旅游行業的優勢、劣勢、機遇、威脅,并提出了相關的發展策略。
關鍵詞:中國?生態旅游?現狀與展望
一、生態旅游概述
生態旅游就是以有特色的生態環境為主要景觀的旅游方式。是指以可持續發展為理念,以保護生態環境為前提,以統籌人與自然和諧為準則,并依托良好的自然生態環境和獨特的人文生態系統,采取生態友好方式,開展的生態體驗、生態教育、生態認知并獲得心身愉悅的旅游方式。
生態旅游的主要研究內容分為特征和功能兩方面。生態旅游的特征包括:旅游體驗呈現自然性,傾向于原始的自然環境;旅游開發注重生態保護性,兼顧經濟效益與生態效益;注重旅游過程中的參與性,強調獲得生態體驗。生態旅游的功能包括:生態功能,最大限度減少游客對景點生態環境的破壞;經濟功能,調整景點產業結構,提高經濟效益;社會功能,在保護生態環境、提高經濟效益的同時,帶動景點周圍其他產業的發展,促進社會進步。[1]
二、中國生態旅游SWOT分析(以咸寧市為例)
(一)優勢(S)
第一,生態資源豐富,歷史悠久,而且相對集中,以溫泉、湖泊、桂花等自然生態環境為代表,輔之以三國遺址、傳統民居遺址等人文景觀;第二,咸寧市位于鄂、湘、贛三省交界處,地理位置良好,交通便利;第三,生態旅游業作為咸寧市的重要經濟來源,能夠獲得政府的大力支持與政策保障。
(二)劣勢(W)
第一,知名生態旅游景點少,品牌效應不突出,市場區分度不高,游客主要以散客為主;第二,市場開發程度低,缺乏科學的規劃與開發,生態旅游景點同質化現象嚴重,對生態旅游資源缺乏深層次的挖掘;第三,旅游配套設施建設不完善,從業人員素質有待提高,相關的管理體系與規則不完善。
(三)機遇(O)
第一,咸寧市生態旅游發展得到政策方面的優惠,是十三五規劃的重點項目,也是“一帶一路”的發展重心;第二,生態旅游的需求不斷擴大,市場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不會飽和;第三,生態旅游業獲得政府的重視,擁有充足的資金保障;第四,產業處于轉型升級期,生態旅游業有望順勢發展。
(四)威脅(T)
第一,生態旅游行業處于快速發展期,面臨著激烈的同行競爭,想要在旅游市場中占據一席之地并不容易;第二,生態旅游產品的同質化現象嚴重,各景點大同小異,沒法突出特色;第三,生態旅游意識不足,有時候無法做到經濟與生態兼顧,而且景點當地的居民參與生態旅游的積極性不高。
三、生態旅游發展策略
(一)更新旅游發展觀念
作為生態旅游產業發展的主導方,政府需要樹立正確的生態旅游觀,從全局的視角出發,統籌協調,實現生態旅游周邊產業共同發展,并強化生態旅游觀的推廣。作為經營主體,生態旅游景點需要實現政企分離,進行市場化運作,保障經濟與生態的平衡。作為從業人員,需要突出生態旅游的特色,傳遞生態旅游的觀念。
(二)科學規劃旅游產業
第一,做好整體規劃。對旅游景點的建設進行統一的謀篇布局,加強規劃,嚴格審批,打造富有地方特色的生態旅游產品。第二,做好配套設施的規劃。強化基礎設施建設,推動公路、高鐵、城際鐵路的建設,增大長江水運通航量,并強化景觀建設,打造景區形象。
(三)打造特色品牌
第一,突出地方特色。從核心層、品牌層、形象層三個層面入手,以生態原始景觀為主,文化景觀為輔,打造具備咸寧市特色的生態旅游產品。第二,打造生態旅游品牌。深度挖掘、有效整合資源,立足于“花香”“溫泉”“茶市”等咸寧特色,融合民俗文化,打造出完整的生態旅游產業鏈。第三,強化推廣。在新媒體時代,靈活運用官方微博、微信公眾號等平臺,向全國用戶提供詳細的生態旅游信息服務,吸引潛在游客。
(四)健全管理制度
第一,加強生態旅游管理。明確權責,推動跨部門的協調合作,積極發揮旅游協會的職能,強化旅游管理的監督。第二,建立完善的生態旅游制度。頒布相關的法律法規,對室內的生態景觀進行分類,科學規劃;與生態旅游相關的各個單位簽訂旅游安全目標管理責任書。第三,強化對旅游服務體系的管理。提升旅行社的服務水平,制訂嚴格的考核標準,強化從業人員的素質,同時提升生態旅游相關產業的服務水平。
(五)打造人才隊伍
第一,對咸寧市生態旅游人力資源的現狀進行調查分析,建立從業人員檔案庫。第二,引進經驗豐富、專業能力強、熟悉市場化運作的高素質管理型人才。第三,強化對從業人員的培訓。從專業知識、職業技能、職業道德等方面,按照崗位類別分別進行培訓,提高綜合素質。[2]
參考文獻:
[1]盧云亭.生態旅游與可持續發展[J].經濟地理,1996(01).
[2]胡敏.咸寧市生態旅游發展對策研究[D].武漢:華中師范大學城市與環境科學學院,2016.
(作者簡介:高宇杰,男,本科,貴州城市職業學院,研究方向:旅游管理)(責任編輯 劉冬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