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色彩是服飾美的靈魂,色彩也是服飾文化重要的特征之一。在藏族的服飾中,色彩作為服飾文化的外顯表征,代表了藏族鮮明的民族特征以及整體形象。藏族服飾的用色規律與偏好也反映了藏族千百年來形成的共同審美情趣和心理特征。
關鍵詞:藏族??服飾色彩??心理
一、藏族的色彩觀念
色彩作為可以給觀者留下最直接印象的元素,一直在少數民族服飾文化中起到標志性作用,是表現民族特征的重要符號。藏族人民性格淳樸、熱情、虔誠,在色彩的選擇上體現得尤為突出。因高原海拔較高,光照充足,透明度強,目之所及的部分色彩純度很高,長期生活在這樣環境下的藏民逐漸養成了對純色偏好的審美,既是視覺直觀的自然顏色,又具有宗教象征意義。
象征色彩是人類精神的一種反映,而藏族的色彩則非常具有象征性,表達著民族文化與民族情感的美好寄托。在藏族的色彩文化中,色彩已經不再單單是一種顏色,更多的是一種情感的載體,一種民族獨有的思維方式。藏族人民通過色彩這一抽象的表達方式敘述著他們對自然的崇敬與熱愛。而這種固定色彩偏好的形成正是色彩象征效應與民眾心理認同產生的共鳴。
同時,色彩也是一個民族文化的符號與圖騰,根據民族千百年來的心理演化逐漸衍生。藏民將客觀色彩賦予主觀的感情,將原本抽象的色彩符號化,轉化為具象的圖騰象征。這種穩定的、具有傳承性和表征性的色彩文化是藏族人民千百年來共同的心理基礎的體現。
二、藏族服飾色彩心理演化
藏族服飾種類眾多,地區差異表現明顯,具有不同的服飾文化特色,但在服飾色彩的選擇上都呈現出高度的一致性。藏族慣用色彩為:白、藍、紅、黃、綠五種顏色,導致色彩選擇一致性的原因不僅僅是因為純色具有強烈的美學表現力,也與藏民隨歷史演化的色彩審美觀念有密不可分的關系。
藏族作為中國的古老民族,從古至今一直保持著對自然的崇敬心理,藏民最初的色彩觀念便來源于對自然的崇拜與模仿。經過對自然的進一步探索,藏族的色彩觀念得到延伸,發展出了代表藏民族情感的藏族五色。出于自然崇拜,藏族人民認為,將從自然模仿而來的顏色裝飾在身體上會得到神靈的感應與庇佑,達到趨吉避兇的心理目的,白、藍、紅、黃、綠等顏色開始出現在藏民族的服飾色彩習慣中,并逐漸形成我們現今所看到的藏族服飾配色的思維模式。色彩也在自然崇拜的模式下被賦予了不同的表征意義。
除了自然崇拜外,民族之間的文化交流也促使藏族色彩心理的演化。藏族所處的天然地理位置奠定了他們與外民族交往的基礎,多項考古發掘也印證了藏族從古至今與周邊民族的文化交流從未間斷過。藏區的文化交流促進了印度佛教的傳入,印度文化中對白色的崇拜也多少影響了藏民族的色彩心理。佛教中白色所代表的息災驅惡、平安吉祥的觀念也符合藏族趨吉避兇的美好寄托,這種觀念隨著藏傳佛教的日益興盛將藏民崇尚白色的心理推向高潮。之后,藏區與中原地區的交流也為藏區帶來了染料,藏區的服飾色彩也逐漸豐富、艷麗起來。
三、藏族服飾色彩的規律與平衡
藏族服飾色彩首先給人的印象便是色彩明度高,充滿活力。在這些純度很高的色彩背后又透露出自然、和諧的平衡感。藏族配色規律的形成與民族心理和生存環境有著不可分割的關系。透明度高的自然環境培養了藏民敏銳的色彩感知,他們模仿自然,將自然所有的艷麗色彩搭配方式融入服飾當中,使他們與自然相互協調、融為一體。而感官長期處于高純度的色彩下,也會引起視覺的疲勞與視神經的緊張感,在這種高度緊張的感知下,自主尋求視覺上的平衡是人類的本能反應,因此,在亮麗的色彩中藏民也會穿插無彩色來協調整體的色彩排列。久而久之,在千百年來的視覺經驗與色彩感知的積累下,形成了極富民族風格的色彩搭配方式。
藏民的色彩搭配方法是有規律可循的,比如藏民慣用紅與綠,白與黑,黃與紫等色彩作為服裝色彩的搭配。區別于簡單的純色色彩并列排布,在純色之間巧妙運用無彩色或復色作為色彩的過度和間隔,或運用同類色形成色梯排比分布,使看似雜亂無章的顏色和諧統一,富有韻律感與感染力的視覺效果,形成獨特的民族風格。藏袍內所搭配的襯衣也多為飽和度高的黃色、白色等淺色,深色與重色則作為藏袍的主色出現,形成一種色彩均衡的效果,在重色的襯托下,鮮艷、醒目的淺色更加突出,使視覺效果更為豐富。
四、結語
藏族特有的服飾色彩與配色方式的出現是藏民族在長期的歷史與宗教作用下積累而成的民族經驗,是民族審美與民族心理的獨特表征。色彩作為一種抽象化的象征語言,在藏族中傳播、延續著共同的民族社會文化和心理取向,使藏族千百年來保持著穩定的文化延續。
參考文獻:
[1]李玉琴.藏族服飾文化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2]殷廣勝.少數民族服飾(下)[M].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12.
[3]周裕蘭.對濃墨重彩藏族服飾的色彩解析[J].決策咨詢,2013(04).
(作者簡介:劉若冰,女,大連工業大學服裝學院2016級研究生在讀,研究方向:服飾設計與品牌管理研究下的服裝視覺營銷品牌形象)(責任編輯 劉月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