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沙
一位出生在普通人家的年輕人十分喜歡文學,但殘酷的生活讓他不得不走上經商的道路,他先后辦了不少廠子,但沒有一家成功;他也曾和出版商合作,經營書籍,但也失敗了;他又辦了鑄字廠和印刷廠,但厄運連連,這兩家廠先后倒閉,而且欠下的巨額債務足以讓他還30年。
沒有錢的他不得不走上賣字求生和還債的道路。一年之內,他發瘋似的寫了3部小說,但那些書反響平平,不足以解決生計問題。他改做記者,為多家日報撰稿,他每天寫大量的文字,換來一些微薄的稿酬。
債主天天上門逼債,他絕望過,也想過放棄。但他十分崇拜白手起家、意志堅強的拿破侖,他把拿破侖的畫像放到書桌前,鼓勵自己必須堅持下去。
他繼續創作小說。他一天睡四五個小時,喝大量咖啡,晚上8點上床,午夜起來寫作,直到早晨8時。為了讓自己的文字盡快變成金錢償還債務,每天早餐之后,他就把手稿送到印刷廠。因為創作時間倉促,文章上經常有錯字和文理不通的部分,他只好對校樣改了又改,而且他不是只改動幾個標點,而是大段大段地重寫。
他在30歲之后的生活幾乎全是為債務而發瘋似的寫作。在后來的20年內,他創造了100多部小說,其中的《人間喜劇》《高老頭》等數十篇小說成為傳世之作。在他逝世的前兩年,他還在修改20多年前的手稿。
他就是法國著名的作家巴爾扎克。
素材分析:很難想象一個偉大作家的創作動機竟然是為了還債,但他并沒有因為錢而放低對自己作品的要求,而是一改再改。這讓我們明白,壓力是成功的催化劑,它可以催生許多奇跡,這前提是你絕不能屈服于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