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覺“錦鯉”這個詞便火了。
轉發這個楊超越,人在家中坐C位天上來;轉發這個魏瓔珞,你討厭的人都會消失;轉發這個爾晴,你將強扭你喜歡的瓜……錦鯉輪番登場,轉發的表情包也層出不窮。在支付寶十一出境游的營銷活動中,一位名叫“信小呆”的網友,更是成為全民公認并蓋章的中國錦鯉,支付寶的“祝你成為中國錦鯉”的微博,在6個小時的時間里轉發量也達到了百萬。支付寶也通過自身的“國民信任度”與“國民號召力”,拉動了數百萬精準用戶參與,為商業與用戶搭建起了一個通暢的互動平臺,以低投入收獲了極高的曝光度。同時,支付寶的全球化發展路徑也得到了近一步的擴散與傳播,為其后期布局全球化發展策略奠定了良好的發展基礎。無疑,支付寶是最大的收益方。
實際上,“錦鯉”的發酵更像是社交語境的全面釋放。稀缺性是“中國錦鯉”走紅的第一步。轉發抽獎原本就是微博生態中營銷客們十分嫻熟的營銷手段之一。早在幾年前,海爾就曾聯合各路商家轉發抽獎,海爾官方微博一戰成名,并站上了微博營銷的高地。當然,也有研究者表示,早在幾千年前的戰國時代,就有人用“轉發抽獎”的形式來制造熱度了,即商鞅的“立木取信”活動。再回歸到當代,本次中國錦鯉的營銷模式顯然雷同,只是同一版本的升級玩法,并在最近達到了巔峰而已。
縱覽近年來的同類的轉發活動可以發現,營銷過程中很容易遇到諸如“小獎活動雞肋化”“大獎常態化”等問題,在我們看來,企業不妨轉換思路,對“轉發營銷”的價值作重新的考量。比如,品牌主動刺激消費者,實現從“轉發”到“變貨幣”層面的轉化;變單一為長效,實現由單次抽獎到長效宣傳的轉化;或者,關注話題效應,實現品牌的營銷模式從跟風到主動營造熱度話題,將品牌送上熱榜的轉化。
總而言之,“錦鯉”營銷只是諸多營銷手段中的一個,話題內容才是品牌屹立與時代潮頭的營銷利器。除了放棄營銷手段的復制粘貼變為主動出擊之外,對傳統營銷形勢進行創意創新,營造熱點話題,實時關注用戶的反應等,都將助力品牌實現聲量的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