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超
(南京旅游職業學院國際交流合作處,江蘇 南京 210016)
當下“國際交流”已經成為我國高等職業院校的一項重要職能,作為高等教育重要一環的旅游類高職院校,理當順應趨勢把如何實現學校的全面國際化放入學校發展的戰略規劃之中,本文旨在通過對旅游類高職院校特點的分析結合國內同類職業學院的國際化戰略,為旅游類高職院校的國際化戰略制定提供依據與參考。
隨著全球化進程的不斷深入,國際化成為教育行業的發展趨勢。為順應時代潮流,政府教育部門將高校的國際化水平納入了高職院校的發展體系之中。《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中就提出要 “加強國際交流與合作”,《教育部關于深化職業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若干意見》中也明確指出高等職業教育院校要 “堅持國際合作、開放創新”。旅游類高職院校是國家高等職業教育體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也將制定國際化發展戰略放入了學校的發展規劃之中。高等職業教育是我國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它與同高等教育體系的大學教育有著明顯區別其中最顯著的差別在于高等職業教育是“以服務發展為宗旨,以促進就業為導向”,要“培養數以億計的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術技能人才”,重點突出職業二字,將如何通過國際交流與合作培養擁有國際化素養的高素質勞動技能型人才,作為學校國際化的發展方向。旅游類高等職業院校在制定國際化戰略時除了突出職業性特點外,也不應忽視旅游產業在國際化方面所體現出的特點。
旅游產業作為第三產業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屬于國家重點打造產業發展十分迅速,從產業結構、客戶來源與服務方式三個方面分析其具有以下特點:
旅游產業部門可劃分為旅游餐飲業、旅游住宿業、旅游交通業、旅游購物業、游覽業、娛樂及其他共七大產業部門,每個產業部門內部涉及行業涉眾多,隨著旅游行業的不斷細化其國際化程度也在不斷加深,不僅有大量的外資注入國內旅游行業,眾多國內旅游類企業也瞄準國外市場。在酒店業,萬豪、雅高、喜達屋等全球知名酒店集團均在國內建有酒店,國內企業則通過資本并購的方式把影響力擴散至國際酒店市場。在餐飲業,眾多國際知名連鎖餐飲公司均在中國設有分店,本土行業也積極投身國際化,掀起了海外開店的熱潮。
旅游業屬于客源國際化程度較高的行業2016年我國接待境外游客的數量已經達到1.38億人次、其中外國游客2815萬人次,客源范圍覆蓋全球,同時隨著我國經濟水平的不斷提高與我國出境游游客數大幅提高,本國公民對外海旅游業的發展有了切身體會,這些都進一步刺激了客戶的國際化需求。為更好地滿足國際、國內客戶的需求,需要旅游業加強自身的國際化建設將行業標準進一步與國際通用服務標準接軌。
旅游業屬于服務行業范疇,其從業人員往往需要直面客戶,采取當面交際互動的方式。面對來源國龐雜的客戶,行業從業人員在能夠順暢與客戶交流的前提下,還要通曉各國文化背景,并能夠及時處理客人所面對的各種問題。這要求服務人員在擁有服務意識、服務技巧、溝通技巧等常規素養的基礎上還要具備符合國際標準的服務禮儀、服務習慣與全球視野下的旅游業倫理道德。
由此可見旅游產業國際化是當前旅游業發展的必經之路,作為以培養旅游業人才為己任的旅游類高職院校,更需要適應行業發展潮流將國際化建設置于戰略的高度加以考慮。
旅游類高等院校在學校制定國際化戰略的主要目的在于通過強化國際交流合作促進學校自身的發展。成功的國際化戰略不僅取決于戰略制定者對外部環境的準確把握,對自身條件的準確了解也是比不可少的,學校的內部條件是學校實現戰略意圖的依靠,只有基于學校現有條件才能設計出行之有效的國際化戰略,脫離了實際情況所制定出的戰略難以實現。這就要求我們在在制定國際化戰略時,不僅要考慮適應旅游產業國際化發展帶來的外部變化,還應把職業院校的特點與學校的內部條件有機結合。
培養符合行業要求的人才始終是學校的核心職能。學校的辦學應該始終圍繞如何培養出符合社會需求的高素質人才這一命題。學校的國際化戰略理應服務于學校辦學宗旨,要通過國際化提高教學質量,全面提升學生素質以期達到學校的人才培養目標。對旅游類高職院校而言,培養符合旅游行業發展要求的人才就是要培養具有國際視野、具備國際通用職業素質、了解全球旅游業倫理道德的高素質職業型人才。如南京旅游職業學院憑借多種國際化手段,服務學校人才培養。南京旅游職業學院一直將培養供具有職業情懷、職業素能和職業視野的高素質高技能人才作為學院人才培養目標,學院的國際化戰略始終圍繞這一目標實施,在人才培養模式上學校為學生打通海外實習通道,每年有10%約200名在校生赴境外知名酒店管理集團或旅行社實習,同時學校還開創海外分段培養模式,讓已經被國內酒店錄用的員工先赴海外實習,再回到被錄取單位擔任初級管理崗位。在提升人才培養質量方面,通過國際質量認證提升國際化教學水平,目前學校的五項重點專業已順利通過聯合國世界旅游組織所創建的UNWTO Tedqual(聯合國世界旅游組織旅游教育質量認證)教育質量認證。學校還通過對赴外研修歸國學生的調研及時調整職業外語培訓內容,并出版了相關教材。在教學能力提升方面,學校除每年例行組織在校教師赴國外培訓外還積極引入國外教育職業資格證書以提高教師的國際化教學水平。目前南京旅游職業學院已成功引進兩項教師職業資格證書。
學校的辦學理念體現了學校辦學的根本宗旨,其包含了學校對其自身所處地位與學校未來發展方向的思考,是指導學校各項工作的基本準則也是學校各項發展戰略的思想基石。學校的發展戰略制定的過程也是學校把辦學理念與學校發展中所遇到的實際情況相互融合的過程。脫離了學校辦學理念的戰略就是脫離了學校實際情況的戰略,就如同無本之木將無法發揮其在學校國際化進程中的指導作用。國際化戰略作為學校總體戰略的一部分,要服從于學校的總體戰略規劃,更要體現出學校的辦學理念。只有國際化與學校辦學理念的有機融合才能創造出符合學校自身發展規律、具有可實施性的國際化戰略。對旅游類高職院校而言,要把旅游業中注重溝通交流能力、強調人文關懷的要求融入學校的辦學理念并貫徹到學校的國際化戰略之中。如山東旅游學院樹立“人文化、生態化、數字化、國際化”的辦學理念,將國際化作為學校發展的最終目標,并由此出臺了 《關于加速國際化進程的決定》的相關方案。按照該方案其通過參照國際先進標準與擁有優質教育資源的國外院校共同進行專業開發;依照國際旅游市場人才需求調整人才培養方案;強化外語語言教育;施行彈性學制等多種方法相結合有效加速了學校的國際化進程、切實實踐了學校所制定的國際化戰略。
辦學特色是學校歷經長期發展后所形成的較為穩定的優良特質,該特質受到社會認可,并可被作為區分本校與其他學院的顯著特征,是學校賴以生存和發展的重要資產。這要求學校在制定國際化戰略時要使國際化策略與學校辦學特色向契合,以達到通過國際化戰略鮮明學校辦學特色的目的。辦學特色具有獨特性、時代性與多元化的特點,學校的國際化戰略的制定也應圍繞這些特點,在獨特性是學校辦學特色的根本屬性,學校的國際化戰略要彰顯學校特質,集中突出差異化的特點;時代性表明學校辦學特色的形成與學校所處的時代背景密切相關,這要求國際化戰略的制定要與學校所處的時代環境緊密聯系,把握發展潮流做到與社會脈動同步。多元化表明在辦學特色有多種表現形式,同時一所學校也可以擁有多種辦學特色。這要求學校在制定國際化戰略時要考慮到國際化不僅存在于物質層面,還應在組織或者精神層面加以體現。作為旅游類高職院校要在在體現自身特色的同時注意旅游行業發展特征,將如何更好地服務旅游產業作為發掘學校特色的著力點。如浙江旅游學院在國際化過程中重點突出 “產學結合、引領行業、接軌國際”的辦學特色,在產學結合上通過與迪拜帆船酒店等國外知名的企業簽署合作協議與派遣實習學生的方式,使學生進一步走進行業切實做到學校所學與現場實操的相互結合;在引領行業上,浙江旅院通過教師赴外培訓、學術交流、赴外任教等多種方式提升行業服務能力,為當地旅游行業的發展建言獻策;在接軌國際上,浙江旅院是是浙江省惟一加入APETIT(亞太旅游教育培訓機構)的院校還與澳大利亞安格力斯學院聯合舉辦了中外合作辦學機構,學院還在俄羅斯旅游與服務大學設立了中俄旅游教育學院。上述措施都為浙江旅游學院強化自身特色做出了突出貢獻。
學院的辦學優勢是學校在辦學方面所具有的突出的資源稟賦,其與其他院校相比有著突出優勢。學校的辦學優勢是學校長處的集中體現其表現方式多樣。可以表現在地理位置、設施條件、招生人數、教師隊伍等硬件方面,也可以表現在學校聲譽、教師素質、學生素質、學校管理等軟件方面。在衡量學校自身辦學優勢時,學校要注意辦學優勢不僅是數量的比較,更是質量的比拼,在比較辦學優勢時要在比較規模化的基礎上進一步發掘自身在辦學質量上的過人之處。利用學校自身辦學優勢,以先進帶動后進是實現學校的快速發展的重要途徑,學校在制定國際化戰略上也要聚力優勢項目,通過以點帶面的方式,讓優勢項目先實現國際化再以此帶動相對弱勢的項目,從而達到促進學校國際化戰略的實施。作為旅游類高職院校充分借助學校所在區域的旅游資源、人文底蘊與旅游發展規劃發展自身辦學優勢是十分必要的。如桂林旅游學院利用地緣優勢發展國際化。桂林旅游學院位于廣西省桂林市,該市旅游資源豐富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際旅游城市、也是聯合國世界旅游組織亞太協會國際論壇的永久舉辦地,同時桂林地處我國西南地區與東南亞各國在地理方位上有著較為密切的聯系是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的門戶城市之一,是“一帶一路”戰略的重要聯接點城市。國際旅游城市。桂林旅游學院充分利用該優勢發展了一系列的國際化戰略,利用地緣優勢學校成為UNWTO(聯合國世界旅游組織)成員,并通過了UNWTO的教育質量認證。同時學院還以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為依靠,積極推動生源的國際化,學校與泰國、印尼和柬埔寨等多所東盟國家院校實現了學生交換,并廣泛招收當地學生來華留學。
結合上述分析可以發現旅游類高職院校的國際化既是順應時代要求,符合旅游行業發展規律也體現學校未來發展方向,響應了國家的政策要求。國際化戰略正是學校落實國際化方向的基礎,國際化戰略制定的得當與否直接關系到學校未來的國際化發展。在制定國際化戰略的過程中旅游類高職院校在突出旅游業的行業特點,充分體現把全球化背景下本土旅游行的發展要求,培養具有國際視野、具備國際通用職業素質、了解全球旅游業倫理道德的國際化人才。同時學校在制定國際化戰略的過程中還要結合自身實際,要讓本校的國際化戰略在符合學校的辦學宗旨的基礎上,進一步貫徹學校的辦學理念,通過與學校辦學特色的有機結進一步突出學校的辦學優勢。由此可見,只有做到外部環境與內部條件的相互匹配才能制定出指導意義強、可操作性高的旅游類高職院校國際化戰略。
【參考文獻】
[1]張立生.旅游業部門結構演進規律及演進模式[J].經濟經 緯,2005(z):120-123.
[2]胡洪彬.高職院校內涵建設的意義與障礙探析———兼論浙江旅游職業學院的實踐探索 [J].青島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1(5):22-25.
[3]張海琳.廣西高職院校國際交流與合作的內涵及趨勢探究 [J].高 教 論 壇 .2014(1):45-47.
[4]宋德利,馬保烈.全方位構建國際化的旅游職業教育新模式——以山東旅游職業學院為例[J].中國成人教育,2011(14):85-88.
[5]張鳳莉.關于旅游高職院校國際化戰略的實施分析[J].吉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8(4):88-90.
[6]陳露.高職教育國際化品牌發展戰略[J].南京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7(3):7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