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馬志國 圖片提供/劉 帥
近日,一位老先生來到我這里,和我說起了最近遇到的麻煩事。
我是個退休的人,今年63歲了,本來家庭生活挺好的,沒想到因為愛好養生發生家庭矛盾,特別是和老伴的矛盾。
我這個人比較注重養生,上班的時候顧不上,心想退休了就有空好好養生了。退休不久,我就參加了一個老年養生中心的活動,聽講座,學材料。同時,凡是有關養生的信息,我都很有興趣。各種養生器材,各種養生偏方,各種養生食品,我都要研究,也都買了一些。看到哪里有養生的資料,聽到誰說起養生的經驗,就搜集起來。我只要一有空,就會健身鍛煉。最初就是散步。后來看太極拳有意思,就開始跟人學,回到家里自己看視頻,學了好幾套。后來也練劍,買了兩三把劍,還置辦了兩套服裝。今年,我又迷上了廣場舞。先是在外邊跟大家一起跳,回到家自己跟著視頻跳。慢慢地,大家都說我跳得好,就讓我教大家,還管我叫教練。這下,我的熱情更高了,既然教大家,自己就得先學習唄,在家里就更不顧別的了,有空就看視頻研究學習,研究好了到外面教大家。到今年夏天的時候,每天晚上要跳兩個多小時,早上還要跳一個多小時。
結果,不知是累的,還是熱的,自己吃不消病了好幾天。本來為養生老伴就常常和我鬧矛盾,說我心里沒有她,心里沒有這個家,說我這么迷養生也沒見身體有多好。這一生病,老伴的意見就更大了,那天和我大鬧:“讓你養生養生,都是你養生惹的禍。你看你,整天還不夠你忙的了,有你這樣養生健身的嗎?”
難道我熱衷養生有什么不對嗎?難道我注意養生還會養出病來嗎?
聽了您的故事,我想告訴您:養生沒什么錯,養生應該對身體有好處,這毫無疑問。恕我直言,其實您自己心里也清楚,您的問題用您老伴的話說,是沒有您這樣養生的,是您的養生有點太過了。近年來有個新詞叫“養生控”,說的是對養生有特殊愛好的人,或是有養生情結的人,他們往往對養生表現出超乎常人的癡迷。您是不是有點這個意思?

注重養生,注重身體鍛煉,固然是件好事。但是,從心理學的角度看,如果一個人過度在乎養生,過度在乎身體鍛煉,就會變成一種心理負擔,就會變成一種焦慮情緒。負擔和焦慮必然不利于養生,不利于身體保健,甚至適得其反沒病找病。就是因為太拿身體當回事了,太拿養生當回事了。為了養生,這也講究,那也擔心,這也放不下,那也掛在心,瞻前顧后,左顧右盼,擔驚受怕,患得患失,那顆心整天縮成核桃樣舒展不開。如此心態,哪里還有健康長壽?
如此說來,您的癡迷養生需要適當調節了。
首先,我們得好好想想養生的意義是什么。我們為什么要養生?我們不是為養生而養生,我們養生歸根到底是為了提高生活質量。這個生活質量,既包括個人的生活質量,也包括家庭的生活質量?,F在,因為您過分癡迷養生,不僅沒有給自己的身體帶來好處,還影響了和老伴的關系。一旦老兩口生起氣來,既影響感情,又影響健康,哪里還能有好的生活質量?所以,我們一定得時刻不忘,所有的養生活動都是手段,讓自己和家人的生活質量更好才是目的。朝這個方向做,我們養生才不會適得其反。
其次,我們還得好好想想養生的關鍵是什么。養生的關鍵是養心。古人云,下士養身,中士養氣,上士養心。人體由多個系統組成,需要一個總指揮,這個總指揮就是心態。如果這個總指揮狀態良好,指揮若定,全身的生命能量就可以最大限度地調動起來。養心的關鍵是什么?是靜心,是安心,是心要安定。心定則氣順,氣順則血暢,血暢則精足,精足則神旺。氣順血暢精足神旺了,哪有不健康的道理?這就是古人說的,“精神內守,病安從來?”不錯,養生講究動靜結合。這個動,說的也是身動,不是心動。而您如此癡迷養生活動,用您老伴的話說不夠忙的,您的心能有幾分清凈?能有幾分安定?心不清凈,心不安定,哪會有好的養生效果?
最后,我們就得想想養生的理想狀態是什么了。養生的理想狀態是順應自然。老子說,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順其自然才是養生的理想境界。怎樣才叫順其自然?就您的情況說,是不是至少有幾點要注意了?
一是養生活動要適量。您老伴說得對,凡事都不能過。就說運動養生吧,也不能過。運動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代謝功能,有助于健康。這沒錯。但是,過度運動,就會傷害身體,損傷肌肉關節,甚至引發疾病。說句話您別不高興,有些老年朋友,不顧自己的年齡,說是為了養生健身,其實是有點逞強,為此而讓身體受傷受病,連累家人。這真不該是我們老年人所為。就您的情況說,順應自己的年齡不過量,才是順其自然。
二是養生項目要簡化。靜下心來,根據您過往的經驗,看看哪個鍛煉項目適合自己,留下一兩項就可以了,比如散步、打拳、健身操。持之以恒,形成慣性,也就容易靜下心來,心神安定,才能順其自然,才有益身心。
三是養生最好夫妻相伴。和老伴好好溝通一下,消除矛盾,求得共識。您退一步,減輕活動量,減少活動項目,讓老伴進一步,增加些健身活動。然后,選擇可以共同進行的健身活動,夫妻相伴來養生。這樣順其自然來養生,既健身養生了,又促進了夫妻感情,既有利于彼此的身體健康,更有利于彼此的心理健康。
最后我要說的是,這些話,其實不單是說給您的,也是說給我自己的。我們是同齡人,就算是同齡人說說心里話,為了我們更好地養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