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臻,葉純華,王康兒,周卸來,周 進
(杭州師范大學附屬醫院 泌尿外科,浙江 杭州 310015)
從組織學角度來講,良性前列腺增生(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 BPH)是一組非惡性但卻無法被調節的前列腺過度生長。BPH與下尿路癥狀(lower urinary tract symptoms,LUTS)有密切臨床相關性,是引起老年男性LUTS的主要原因,同時也嚴重影響了老年男性患者的生活質量和身心健康[1-2]。BPH的診斷主要包括國際前列腺癥狀評分(international prostatic symptom score,IPSS)、直腸指診、超聲檢查等,其中經直腸彩色超聲多普勒檢查是目前診斷和評估BPH較為準確、方便且無創的方法之一,不僅能夠測量前列腺大小,還可以了解前列腺血管結構和監測血流動力學改變,為BPH的診斷、治療及療效評估提供幫助[3]。
相關研究發現前列腺血管阻力、前列腺阻力指數(prostatic resistive index,PRI)與BPH存在相關性。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coronary atherosclerotic heart disease ,CAD)是一種嚴重威脅人類健康的心血管疾病之一,也是老年人群的常見病,具有高患病率、高致殘率和高死亡率的特點。CAD危險因素包括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T2DM)、高血壓病(hypertension, HP)、代謝綜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etS)、肥胖癥、吸煙等[4-5]。目前有研究提出這些危險因素在BPH的病理生理進程中可能存在一定的作用[6]。本文統計分析156例BPH患者的PRI數據,探討BPH患者PRI水平與CAD危險因素的相關性。
1.1一般資料選取2016年 8月—2017年7月在本院泌尿外科就診的BHP患者156例,BHP診斷標準參照《中國泌尿外科疾病診斷治療指南(2014)》,CAD診斷參照《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診斷標準(WS 319-2010)》,MetS診斷采用中華醫學會糖尿病學分會代謝綜合征研究協作組制定的標準[7];排除應激反應、惡性腫瘤病史、泌尿系統手術史、膀胱頸攣縮或尿道狹窄病史者。156例入組患者,根據是否伴有CAD分為I組和II組。Ⅰ組62例:BHP不伴有CAD及其它疾病但不排除T2DM和HP,年齡56.1± 6.1歲;Ⅱ組94例:BHP伴有CAD,同時不伴隨其它疾病但不排除T2DM和HP,年齡59.3±7.2歲。選擇同期在本院體檢的男性88例,年齡47.5± 7.2歲。 三組間年齡、體重指數無顯著統計學差異(P>0.05),所有研究對象對本研究設計均知情同意。
1.2觀察指標及測量方法所有研究對象在空腹時抽取靜脈血測定空腹血糖 (blood glucose,BG)、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 (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 (1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甘油三酯 (triglycerides,TG)、總膽固醇 (total cholesterol,TC)、前列腺特異性抗原(prostate-specific antigen,PSA),計算體重指數(body mass index,BMI)和IPSS,統計CAD危險因素包括T2DM、HP、MetS及吸煙情況。同時采用飛利浦IE33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使用9 MHz腔內探頭測量前列腺各經線,使用橢球體公式計算總前列腺體積(prostate volume,Vp);測量前列腺最大橫切面上三個囊狀動脈的RI,取其平均值記錄為PRI。
1.3統計學處理采用SPSS 17.0對本研究數據進行統計學分析;三組間計量資料比較采用方差分析,計數資料比較采用非參數檢驗;兩因素之間相關性分析采用Pearson相關分析;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三組間各指標比較結果顯示:I、II組的TG、TC、PSA、Vp、PRI、IPSS水平顯著高于NC組,II組的TG、TC、PSA、BG、Vp、PRI水平顯著高于I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三組間的年齡、HP發病率、T2DM發病率、Mets發病率、吸煙率、BMI、LDL-C、HDL-C均無顯著統計學差異(均P>0.05)。見表1。

表1 三組間各檢測指標比較
注:與NC組比較,aP<0.05;與I組比較,bP<0.05。
2.2BHP患者的PRI水平與其它各指標的相關性結果顯示:I、II組的PRI水平與年齡、LDL-C、TG、TC、PSA、BG、Vp、IPSS呈正相關,與HDL-C呈負相關,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 0.05);I、II組的PRI水平與CAD危險因素HP、T2DM、MetS、吸煙均呈正相關(P< 0.01),與BMI無顯著相關性(P>0.05)。見表2。

表2 I、II組PRI水平與其它各指標間的相關性
2.3PRI水平相關因素的回歸分析在單變量回歸分析中,I、II組PRI水平與LDL-C、TG、TC、PSA、BG、Vp、IPSS以及CAD危險因素HP、T2DM、MetS、吸煙之間存在顯著相關性(P< 0.05);在多變量回歸分析中,I、II組PRI水平只和BG、Vp和CAD危險因素MetS、吸煙具有顯著相關性(P< 0.05)。見表3、4。

表3 I組PRI水平與其它各指標的單變量和多變量回歸分析

表4 II組PRI水平與其它各指標的單變量和多變量回歸分析
已有研究發現,中老年人群存在2種或2種以上疾病的概率明顯大于其他人群,而且不同疾病之間可能存在共同的病理生理基礎[8]。BHP和CAD都是中老年男性的多發病和常見病。對于BPH發病機制目前仍不完全清楚,但可以明確的是,衰老和雄激素是 BPH發生的必備條件,同時前列腺內上皮—基質的相互作用,局部內分泌和自主神經系統的失調也可能是促成BPH發生的重要因素[9-10]。
RI是血液動力學中反映血管床阻力變化的參數,BPH患者的PRI明顯增高[11]。本研究得出相仿的結果,同時還發現BPH患者不論是否伴有CAD,其PRI均顯著增高,且進一步發現PRI與年齡、Vp、IPSS和PSA呈正相關。對于PRI與Vp之間的正性相關性,可從以下兩個方面進行解釋:一是隨著前列腺體積增大,前列腺動脈被動伸展和遭受擠壓,引起血管壁壓力及血管管腔內壓增高,導致前列腺動脈內血流阻力增高。Shinbo H等[12]發現BPH患者行經尿道前列腺切除術后前列腺內壓和PRI均有所降低,此結果進一步支持了上述推理;另一方面,前列腺血管的損傷如粥樣硬化、炎癥、氧自由基增多等引起血管內血流阻力增高,從而造成前列腺組織灌注不足,進一步引起前列腺組織的缺血缺氧,組織發生損傷、水腫、纖維組織增生的反應而使體積增大。
CAD病理基礎是血管損傷,CAD的危險因素在對人體各級血管造成損傷的同時必然包括對前列腺血管的損傷,因此有研究報道了BPH的進程與HP、肥胖、血脂異常、T2DM和MetS等CAD的危險因素之間存在正相關,多項研究顯示HP是BPH發生和發展的重要因素, BPH與MetS之間也存在著顯著的正相關[13-15]。本研究結果也提示,無論是否伴有CAD,BPH的前列腺RI水平與MetS、吸煙均存在顯著正相關。上述研究結果提示CAD危險因素也可引起前列腺血管損傷,組織缺血缺氧從而引起前列腺增生,隨后增生的前列腺被動牽拉、擠壓前列腺內血管使其血管阻力進一步增大,前列腺組織缺血缺氧進一步加重,形成一個惡性循環。但本研究的多變量回歸分析顯示,PRI水平僅與CAD危險因素中的MetS和吸煙存在顯著正相關,而與HP和T2DM相關性不明顯,考慮原因一方面可能是聯系BPH和CAD之間的潛在病理生理機制可能更為復雜;另一方面可能是本研究未考慮營養狀況、生活方式、學歷等相關混雜因素,樣本量也偏小,因此需進一步增加樣本量,設置更全面的影響因素來研究確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