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玉紅
(臨安區人民醫院 產科,浙江 杭州 311300)
近年來國內剖宮產率居高不下,剖宮產后相關并發癥的發病率也呈現上升趨勢[1]。產后出血是剖宮產后最為常見的并發癥之一,如果產后出血不能得到有效控制,會引發貧血等嚴重不良后果,不利于產婦產后恢復[2]。剖宮產減少產后出血的關鍵是快速關閉創面血竇,目前臨床常用的藥物為縮宮素,能夠有效預防和治療產后出血[3]。本研究觀察縮宮素不同給藥方式的臨床效果,為臨床剖宮產手術中選擇合適的縮宮素給藥方式提供參考。
1.1一般資料選取2013年3月—2017年5月于我院進行剖宮產分娩的產婦110例,均為初產婦,單胎妊娠,無宮內窘迫、巨大兒等病史,ASAII級或III級,孕期無妊娠期高血壓、妊娠期糖尿病以及其他嚴重基礎疾病,自愿或自我要求剖宮產分娩。依據隨機數字表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55例;觀察組平均年齡26.63±1.39歲,平均孕次1.28±0.30次,平均孕周38.82±0.75周;對照組平均年齡26.52±1.52歲,平均孕次1.33±0.21次,平均孕周38.62±0.63周;2組產婦年齡、孕次等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本次研究經我院倫理委員會批準,產婦及家屬知情同意。
1.2縮宮素給藥方案對照組胎兒娩出后于子宮肌層內注射10 U縮宮素,之后10 U縮宮素生理鹽水稀釋后靜脈推注;觀察組胎兒娩出后于子宮肌層內注射10 U縮宮素,之后10 U縮宮縮利用復方乳酸鈉配伍成250 mL,建立靜脈通路靜脈滴注,滴注速度約10滴/s。
1.3觀察指標比較2組產婦術中輸液量、出血量、尿量等手術情況;記錄2組產婦縮宮素給藥前及給藥后5 min、10 min的心率;記錄2組產婦術后24 h陰道出血量、胎盤剝離時間以及胎盤自然剝離情況。
1.4統計學處理采用SPSS21.0進行統計學處理,計量資料用F檢驗、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產婦手術及術后情況2組產婦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術中尿量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但術后24 h,觀察組產婦陰道出血量、胎盤剝離時間均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觀察組胎盤自然剝離率(92.73%)優于對照組(78.18%),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10.35,P<0.05)。

表1 產婦手術中及術后情況±s)
2.2給藥前后產婦的血壓、心率情況比較用藥前,2組產婦血壓、心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用藥5min、10min后,對照組血壓較給藥前下降,心率較給藥前上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給藥后血壓、心率較給藥前無明顯變化,差異不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給藥前后產婦的血壓、心率情況比較±s)
注:*與本組用藥前比較,P<0.05;#與觀察組同期比較,P<0.05。
縮宮素是垂體后葉素的重要組成部分,能夠直接興奮子宮平滑肌,促進平滑肌收縮,用于剖宮產手術可以促進子宮肌層創面血竇的迅速閉合,從而阻斷血流起到止血的作用[4],并加強臍帶以及胎盤血管收縮[5]。盡管縮宮素局部用藥,但由于其臨床作用缺乏特異性,會引發心血管系統副作用,包括心動過速以及血壓過低等等;尤其對于存在血流動力學不穩定或低血容量的產婦,其臨床副作用更為顯著[6]。
本研究中,2組產婦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術中尿量相比較無顯著差異,用藥前血壓心率相比較無顯著差異;但用藥5min、10min后對照組血壓較給藥前及觀察組下降,心率較給藥前及觀察組上升,而觀察組給藥前后血壓、心率均無明顯變化;同時觀察組產后24h陰道出血量、胎盤剝離時間以及胎盤自然剝離率均優于對照組,證明了縮宮素子宮肌層注射后靜滴方案優于靜推方案。縮宮素的藥代動力學研究顯示其半衰期約3~20min,具有代謝失活迅速的臨床特點,而肌層注射后需要維持血藥濃度,靜脈給藥能夠維持血藥濃度,保證縮宮素的子宮肌層收縮作用,減少圍產期出血,增加胎盤自然剝離幾率,同時減少心血管系統臨床副作用[7-8]。
綜上所述,縮宮素子宮肌層注射后靜滴方案用于剖宮產產婦,能夠減少給藥后血壓下降以及心動過速等副作用的發生,同時減少陰道出血和促使胎盤剝離,具有臨床推廣的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