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新新,林秀麗
(1. 蒼南縣中醫院 重癥監護室,浙江 溫州 325800;2. 溫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 感染內科,浙江 溫州 325000)
作為一種慢性呼吸系統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給人類健康和生存質量造成極大威脅。COPD具有氣道不完全可逆性氣流受限特征,并呈進行性發展,可出現呼吸衰竭[1]。臨床治療COPD主要以抗感染、營養支持、機械通氣等為主。病情嚴重患者因分泌痰液較多,單純采用藥物、機械通氣等治療效果不理想[2],本研究探討振動排痰儀聯合俯臥位通氣治療COPD伴呼吸衰竭患者的臨床效果。
1.1一般資料選取2016年3月—2017年9月于蒼南縣中醫院進行治療的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患者60 例。納入標準:①符合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診斷標準[3],并經臨床、實驗室試驗確診;②無振動排痰禁忌證;③無遺傳病、先天性畸形;④直系家屬無慢性呼吸道疾病既往史;⑤符合呼吸機治療指征。排除標準:①上呼吸道梗阻、上氣道損傷、氣胸、肺大泡、肺出血、胸壁疾病和縱隔氣腫等患者;②血流動力學指標變化不穩定者;③復雜性心臟病和嚴重心律失常患者;④叩擊部位皮膚存在黏膜破損者。入選的60 例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按照治療方案的不同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30例。觀察組:男16例,女14例;年齡56~76歲,平均62.3±3.5歲;病程7~14.2年,平均為10.2±2.6年;心率92.20±8.27次/min,呼吸頻率21.91±1.58次/min,pH 7.382±0.042,動脈血氧分壓(PaO2)48.96±3.82 mmHg,動脈血二氧化碳分壓(PaCO2)52.71±3.61 mmHg,血氧飽和度(SpO2)79.56±4.03 %。對照組:男17例、女13例;年齡57~78歲,平均62.5±3.7歲;病程6~13.6 年,平均9.9±2.4 年;心率92.17±8.30 次/min,呼吸頻率為21.88±1.56次/min,pH 7.381±0.041,PaO248.92±3.81mmHg,PaCO252.68±3.58mmHg,SpO279.61±4.12 %。兩組患者的上述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本研究經蒼南縣中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所選患者均簽署知情同意書。
1.2治療方法兩組患者均采用機械通氣療法,抗感染,止咳化痰,營養支持治療。對照組采用傳統的人工叩背治療方法:患者取側臥位,叩背者將手指屈起,將掌側保持杯狀,從肺下葉部位開始,按照從下到上的順序叩擊;將腋中線作為界限,靠近胸骨方向朝上,靠近脊柱方向朝下,叩背的頻率為40~50 次/min,促使痰液從周邊肺野流向中心氣道;若患者的血氧水平下降,可增加叩擊次數并縮短間隔時間。觀察組患者采用振動排痰儀聯合俯臥位的治療方法:將患者置于俯臥位的姿勢,肩膀和髖骨置于軟墊上,同時在頭額部、雙肩、髖部墊高枕,頭偏向一側,避免口鼻、胸部、腹部受壓;連接啟動振動排痰儀(上海三崴醫療設備有限公司),在患者背部的肺下葉部位進行叩擊,并緩緩進行移動,移動順序為背部、脊柱、胸骨,保證均勻的叩擊患者的正片肺葉,同時避免心臟等重要的鄰近器官受到叩擊傷害,整個叩擊過程持續10 min;叩擊促使痰液經由毛細支氣管流向支氣管,然后排出體外,若患者的下葉部和肺部感染,可適當延長叩擊時間、增加叩擊壓力;振動機排痰2~3次/d,俯臥位每次時間根據病人耐受情況1~2 h酌增,振動排痰儀聯合俯臥位通氣過程中應加強對管道的固定,防止發生管道脫落意外。
1.3觀察指標記錄兩組患者PaO2、PaCO2、SpO2血氣指標,機械通氣時間和住院時間。
1.4統計學分析采取SPSS19.0統計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治療后3 d,觀察組PaCO2、PaO2、SpO2與對照組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機械通氣時間、住院時間均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治療后3 d兩組患者各觀察指標比較±s)
COPD伴呼吸衰竭主要通過機械通氣治療,痰液堵塞會影響患者通氣效果,同時還會增加感染幾率,影響患者預后,因此機械通氣等治療基礎上輔以排痰處理十分關鍵。本研究結果顯示,采用振動排痰儀聯合俯臥位通氣治療COPD伴呼吸衰竭有利于改善患者血氣分析指標,縮短患者機械通氣時間和住院時間。體外振動排痰能提供垂直力使痰液松弛與液化,提供水平力使痰液定向排出,使肺內小氣道滯留的痰液引流到較大的氣道,以利痰液的排出[4]。患者在綜合治療力的作用下,不僅能排除痰液,還能起到改善肺部血液循環,預防靜脈淤滯的作用,治療力比人工手法方式更穩定、更緩和,持續性更久,更易被病人接受[5-6]。觀察組患者采取俯臥位時,血流重新分布于病變較輕的腹側區域使氧合改善[7],俯臥位輔以體外振動排痰使滯留于背側的分泌物得以排出,改善肺通氣,從而改善了氧合[8]。
另外,實施振動排痰聯合俯臥位通氣期間應加強護理工作:①防止發生管道脫落意外,患者躁動時可適當給予患者鎮靜劑;②俯臥通氣時應確保患者的胸腹部有一定的活動空間,避免對患者胸腹部產生壓迫;③俯臥通氣時,因重力作用患者的呼吸道內、口腔內、鼻腔內均會流出大量分泌物,護理人員應密切關注患者的呼吸道狀況,及時清理分泌物,確保患者呼吸道通暢;④應避免對患者局部皮膚產生較大壓迫,盡可能增加受壓面,前額和顴骨是患者頭面部的主要受力點,護理人員需每隔30 min檢查前額和顴骨皮膚的狀況;治療期間必須床邊看護患者,及時發現并配合醫生處理不良事件。
綜上,采用振動排痰儀聯合俯臥位通氣治療COPD伴呼吸衰竭患者有利于改善患者血氣分析指標,縮短患者機械通氣時間和住院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