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春麗
本次政府補助會計準則修訂對會計核算和會計信息列報產生較大的影響,從準則修訂內容看,更加與國際會計準則政府補助趨向一致,繼續保持了收益法處理,但新準則將原來的總額法,修訂為凈額法,與國際會計準則進一步趨于一致,但對于政府補助的性質定義仍未作實質行的變化,與國際會計準則存在一定的差異。政府補助會計處理一直是有不同意見的,包括資產法與收益法,收益法中的總額法和凈額法,本文將通過新準則方法的運用闡釋政府補助列報對會計信息的影響。
政府補助會計準則之所以修訂,其背景有三,其一是與國際會計準則接軌,增強財務信息的可比性,有利于境外投資者使用境內公司的財務信息;其二筆者認為是技術上的問題,既然準則將政府補助清晰的區分為與收入相關、與資產相關,特別是政府補助本身就具有這樣一個傾向性,是扶持產業發展的某個方面,是可以具體化,這樣通過技術調整,可以將收入與成本列示與企業實際負擔部分相匹配,不至于虛增收入和成本;其三是政策背景,中國產業政策在推動中國企業發展特定領域起到了非常巨大的作用,但因為原準則在營業外收入項目披露,在上市公司披露方面顯得尤為突出,特別是一些高新技術企業,盈利的主要來源為政府補助,近年來新能源推廣應用政府補貼更加巨大,最大時占到銷售價格的70%由政府補貼,這樣一個規模顯然將政府補貼推向一個決定行業走向的一個風口,那么這個行業是否還可以體現市場經濟,會不會面臨國際社會的質疑。
新舊準則變化主要體現在對政府補助列報的方法,原準則是按總額法,新準則是按凈額法,其主要差異是總額法將政府補助與相對應的收入或成本項目均單獨列示,而凈額法是將政府補助修正收入或成本項目,以企業實際負擔列示。核算上對原準則規定政府補助統一在營業外收入科目項目下核算,列報在營業利潤之外,單純從披露角度看,是有利于將政府補助對企業的影響明確予以體現,另外收入成本列報也體現了公允價值的收入與成本。新準則規定政府補助按其性質分別列報,與收入相關的,體現政府購買服務性質的需要計入營業收入,其他則計入其他收益,與成本相關的,例如燃油補貼,則沖減燃油成本,如與資產相關的,則沖減資產折舊。因此新準則各加側重企業實際獲得或實際承擔的收入與成本,政府補助對收入和成本值進行修訂。
首先國際會計準則與國內會計準則定義是不同的,國際會計準則區分了政府援助與政府補助,而國內會計準則僅定義了政府補助,并未將政府援助與政府補助予以區分,新舊準則在這方面并未實質性改變。
其次政府補助確認方法基本與國際會計準則趨同,全部采用收益法確認,只是與資產相關政府補助入賬方法與國際會計準則不一致,國內會計準則規定與資產相關政府補助計入資產負債表遞延收益,在資產使用期間按使用壽命調整固定資產折舊計入收益。而國際會計準則處理方法有兩種,方法一是是將政府補助在遞延收益中核算,在資產負債表中列示,并在該資產的使用壽命內分攤確認收益;方法二是,在初次確認時,將資產賬面金額剔除政府補助,按凈額列示,以后期間并通過減少折舊費的方式,在應折舊資產的使用壽命內將補助確認為收益。
新準則依然延續了收益法的處理,因此新準則變化主要影響的是損益表的結構,而不影響企業資產負債表結構。同時按新準則規定,政府補助確認實務上以收到確認收入,按現行凈額法確認則會出現收入或成本項與政府補貼無法配比,因此會影響本期與上期營業利潤的可比性,即使是總額法下依然存在此差異,但總額法下營業利潤是可比的。鑒于此筆者認為,政府補助確認時點與核算方法、列報方法存在一定的矛盾性,如果收入或成本的發生時點與政府補助確認時點相一致,那么凈額法可以提高會計信息的配比性,進而提高會計信息質量。但政府補助確認時點與相應收入成本發生時點不一致,那么反而會嚴重影響當期會計信息質量。
按照現行準則,政府補助需要對收入、成本進行修訂,那么目前增值稅法并未出臺相關的配套政策,針對政府補助涉稅問題予以明確。特別是與購買服務存在一定模糊界限部分,與收入相關政府補助列入營業收入,是否需要繳納增值稅,如果繳納增值稅勢必政府對企業補貼規模會減少,一部分變成財政收入,那么一邊做財政支出、一邊增加財政收入,似乎不符合政府補助的邏輯。如果不征稅那么增值稅管理面臨混亂一面,以后企業營業收入需要拆分應收收入與非應稅收入,在征收管理方面帶來不便。與成本相關的沖減折舊和成本項目,那么相對應的成本項目的進項稅額是否可以抵扣?也需要稅務征收管理方面予以明確。
通過上面的分析,筆者認為,政府補助修訂還需要完善以下幾方面的內容,第一是政府補助分類標準應更加具體,與收入相關、與成本相關和與資產相關概念過于模糊,例如與收入相關何時計入營業收入何時計入其他收益,而且新增的報表科目其他收益又代表什么意義,是專門為政府補助設置的還是會計列報的需求,會不會因政府補助的列報變化,導致會計信息的可讀性、客觀性、科學性受到影響。第二點是如果政府補助涉及的稅務問題不能準確的把握勢必會對企業納稅、稅收征管方面帶來混亂,不利于企業健康發展,不利于稅收政策的嚴謹性,規范性。第三點在凈額法下如何配比政府補助與相應收入成本確認時點非常重要,如果不能將政府補助確認與收入成本確認時點相統一,勢必影響現行的會計信息質量,甚至披露的當期損益會與實際情況背道而馳,那么這一點是否與政府補助修訂的初衷相違背,值得深思。
綜上分析,筆者認為政府補助準則的修訂,無論從修訂的背景,理論基礎,還有實務操作,均進一步與國際會計準則接軌,但在確認時點方面還需要進一步的探討,是否可以秉持會計準則配比性原則,需要在理論層面深入地探討,避免因確認時點的不同導致會計利潤存在大幅波動,降低會計信息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