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婷燕
十九大之后,我國進入新時代,新經濟形勢帶來會計轉型,會計核算工作可能因人工智能出現逐漸消失,管理會計邊界因此擴寬。管理會計的發展符合情境理論,未來產業結構升級、創新驅動融合、市場化改革逐步推進對管理會計提出了新要求。
管理會計由西方引入中國,早在90年代,楊紀琬(1983)和丁世連(1985)就談論了建立中國式管理會計的必要性以及對此進行了初步探索。隨著經濟環境的變革與發展,中國式的管理會計也應該做出改變。我國步入經濟新常態以來,樓繼偉(2014)提出要建立起與我國經濟體制相適應的管理會計體系。傅元略(2015)認為在我國的背景和文化下,很多新的宏觀和微觀的管理會計問題隨之出現。黃世忠(2015)提出資源整合理念、商業模式創新和智能制造模式等移動互聯網時代的新思維、新觀念,對財務管理、財務會計和管理會計產生了深刻的影響。反過來,馮巧根(2015)提出將管理會計和時下大熱的“互聯網”結合起來,創造出一種新的商業模式。在管理會計的發展方面,馮巧根(2015)也認為管理會計需要尋求發展的新路徑,從而適應新時代情境下的創新驅動以及產品結構優化。馮圓(2015)認為成本管理的改變可以從穩定財務和優化結構方面著手。創新驅動方面,張成棟(2016)表示,在“互聯網+”時代,管理會計利用“云計算”,通過對大量數據進行分析,使得全員全過程的全面預算成為可能。馮巧根也從成本管理角度分析了升級服務型制造,創新管理會計,優化成本的這一種內在需求。上述學者都對發展適應中國國情的管理會計進行了研究,隨著十九大的召開,對我國經濟發展,產業結構,組織制度等方面又有了新要求。因此,進一步探索適應中國國情的管理會計是比較必要的,本文將嘗試著進行探索。
新時代下,我國經濟變為高質量增長,高質量增長從強調速度轉變為強調發展。以往,雖然我國國內生產總值逐年上升,但在高技術、高附加值產品這一方面的競爭力還很低,主要依托勞動密集型產業,目前需要向技術密集型產業轉變。互聯網的快速發展帶來了新的商業模式,“互聯網+”帶動了新興產業的發展,與此同時,舊產業面臨轉型。移動互聯網時代不再提倡“個人主義”,資源整合成為關鍵所在,企業成本管理的改革注重與互聯網經濟的嫁接,成本實務流與網絡流相互結合,提高產品質量。因此,企業內部重心由原來的注重銷售轉為注重成本管控,企業的視線將更多地放在爭取更大的利潤空間方面。
互聯網、大數據分析的出現使管理會計由對靜態、內部數據的分析和反饋轉化為對大規模數據的整合、分析進而預算、前饋等職能的轉變。財務共享中心通過標準化的財務規范,高效率的管理流程使企業的核算變得高效、簡潔,企業更專注于預算管理、運營管理等方面。目前,會計機器人基本承擔核算職責,經過對會計機器人的成果進行檢查,會計機器人的核算準確率非常高,接近100%。因此,已經有學者提出未來傳統的財務會計核算將消失的預言,企業會計的重心將更加傾向于管理會計,管理會計的邊界不斷擴大。管理會計邊緣化的現象存在已久,從邊緣化轉向中心化,管理人才的需求逐漸增加。基于此,探索管理會計邊界以及管理會計人員培養非常必要。
我國自步入經濟新常態,企業的組織制度就發生了變化,從單一的組織結構擴散為網狀的結構。產業集群、全球制造業網絡等組織形態需要相應的管理會計理論體系匹配(馮巧根),組織結構發生變化后的企業制度是影響企業發展的一個內因。在國企改革中,發展混合所有制是重點,這些制度的變革都影響了企業的管理。混合所有制中,非公資本的參與會引起“鯰魚”效應,國企進行“市場化”,提高全社會資源配置效率,管理會計將是重要的工具。
我國目前進入高質量增長階段后,我們要提升產品質量,提高各領域的素質,進行全面的變革。我國綜合實力及世界影響力的提升,要求既要有產品競爭力又要有合理的利潤空間。在這種經濟增長環境下,成本管理的重心應該顯示市場化的特點,提高資產的使用效率和效果,加強和管理會計工具的聯合使用。除此以外,高質量還提示我們要將資源向好的企業匯聚,這樣來提升整體全要素生產率,這樣的情勢下,質量差的企業或許會面臨轉型,企業目標、決策方面也應相應做出調整。
“互聯網+”時代提供了很多新思路、新想法。依托大數據,可以進行大規模的計算,全面預算分析的可能性大大提高。許多公司依托互聯網,創造出屬于自己的財務模式,海爾的財務共享中心的構建無疑是一個很成功的例子。基于此,依托大數據,企業之間不再是獨立的個體,企業不僅考慮自身的利益,也考慮上下游之間彼此協同的利益,管理會計可以以此創新,發展適應協同進步的供應鏈管理會計。人工智能的產生代表著一些大量重復的工作的消亡,未來,人工智能與實體經濟的深度融合會使得傳統的會計核算工作逐漸消失,管理會計工作的地位逐漸拔高。雖然人工智能能夠取代一部分傳統的工作,但涉及職業判斷、政策選擇等方面還是需要依托人腦來完成,因為人工智能僅僅是依靠程序設定產生,無法靈活反應和及時應對。未來對會計人才的培養方向也一定會發生變化,要求新的管理人員能夠在大量的“數據海”中做出分析與精準的決策,以及及時的預測。不僅如此,管理會計人員要認清自己所處的位置,時刻提升自己的綜合能力,為適應國際化和全球化做準備。
《關于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指導意見》的下發,使國企改革成為必然。國有企業走入市場,讓資源最大程度地得到利用,也要更少程度地減少資源的耗費。國企通過混合所有制吸取其他資本的優勢,可以為國企改革中遇到的問題提供一些措施和分析,比如進行風險管理,在價值鏈管理中管理會計也能提供分析作用,管理會計可以幫助國企順利進行市場化。在混合所有制中,民企會有一席發言的地位,國企也能從其他資本中獲得好處。在未來的時間中,我們要建立適合國有企業的管理會計發展體制。
新時代企業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為管理會計提供了新思路,管理會計的發展隨著情境的變化而不斷完善與適應“中國化”。只有充分了解我國目前的市場條件,經濟戰略目標,且在此基礎上,企業根據自身的情況做出相應的反饋調整,管理會計才能有針對性地解決相關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