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艷玲
隨著市場經濟的逐步發展,目前來看,我國中小學校主要分為兩種,一種是公辦事業單位,一種是民辦學校,兩種性質的學校都屬于我國社會主義教育事業的組成部分,無論哪種學校,在內部控制問題上如能合理把握,都將促進中小學校的發展,從而落實我國教育改革相關政策,促進社會主義教育事業的發展。
1.時代發展必然要求。伴隨著時代的發展,社會各個方面事業都出現了大的變革,這種變革對于人們的生產生活都產生了巨大影響。新時期背景下,理論的進步和科技的發展讓人們不斷進步,無論是國家黨政機關還是企事業單位,內部管理的問題逐漸成為工作的關鍵,良好的內部管理能夠適應時代發展的需要,不斷提高本身的市場競爭力,從而使自身獲得更加長遠的發展。
針對中小學校,不斷加強內部控制、提高教學質量和學校管理質量,是順應時代發展潮流的一種行為,也是時代發展的一種必然,內部控制問題已經成為當前全社會共同關注和研究的問題,學校作為時代前沿組織,其不斷適應時代發展,把握時代脈搏,對于我國人才培養和教育事業的興旺具有重要作用。
2.教育改革的題中之意。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取得了巨大成就,近年來隨著改革程度的進一步深化,教育領域的改革也在如火如荼進行,中小學校加強內部控制是我國教育改革的題中之意。教育改革要求全國教育領域改革,針對中小學校來講,教育改革的要求不僅僅是對業務方面的改革,即教學質量的提升,同時,還要求中小學校要不斷強化內部控制機制,完善學校管理,提升教學質量的同時做好學校的發展,對中小學未來的發展有明確的規劃。其要求是系統性的要求,不單單針對一個方面,故而加強中小學校內部控制是我國教育改革的題中之意,必須堅決落實和執行。
3.適應市場經濟發展的基本手段。改革開放以來,市場經濟進入我國,市場經濟最基本的特征就是所有經濟主體都在同一市場中競爭,只有依靠自身的核心競爭力,才能在市場經濟發展的大潮中獲得一席之地。
針對中小學教育,在市場經濟發展程度之高的今天,即使是公辦學校,也需要參與到市場經濟的競爭當中,只有不斷加強中小學校的內部控制,才能提升教學質量,打造自身特色,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勇立潮頭,在新一輪的改革中獲得生機,同時,這對于學校本身的建設和國家教育事業的發展都是具有重要意義的。市場經濟的發展讓整個社會產生“鯰魚效應”,只有動起來才能獲得生機,因此,加強中小學校的內部控制是我國初級教育階段適應市場經濟發展的基本手段之一。
1.管理者內控意識缺失。前文我們提到過,內部控制機制已經成為全社會共同關注的管理問題之一,而部分中小學校管理者仍然存在內控意識缺失的情況。主要體現在,第一,不清楚內部控制對于學校管理的重要性,認為學校只要抓好教學就萬事大吉,沒有任何后顧之憂;第二,學校管理者認為內部控制應該是企業單位才實行的,學校作為國家公辦事業單位,沒有必要實行內部控制,所有管理只要等待上級部門指示即可,缺乏管理的主動性;最后,部分部門管理者認為學校的內部控制是學校“一把手”和上級主管部門的工作,自己作為部門負責人,沒有權限和義務,導致學校內部控制失敗。
2.制度不完善,崗位權責混亂。相對健全的制度是完善管理的基礎,沒有健全的制度何談完善的管理。這種問題的出現大部分存在于一些民辦學校,民辦學校以盈利為目的,因此,對于招生和教學問題過于注重,導致學校內部控制出現失衡。首先表現在管理制度的不健全,沒有規范的流程和內部控制程序,導致管理換亂,層次不明確;其次,在于崗位職責混亂,權責不明晰,甚至出現招生人員權限大過學校行政領導的情況,這就導致內部控制完全處于失衡狀態,學校管理混亂,無法實現良好的內部控制。
3.財務混亂,人員素質不高。財務混亂及管理不善是任何經濟主體生產運營的大忌,資金是經濟主體發展的根本,完善的資金鏈是經濟主體發展潛力和長治久安的基本保障。就目前情況而言,我國部分中小學校存在財務管理混亂的情況,尤其是國家公辦學校,由于其經費來源是由地方財政統一劃撥,因此在使用上缺乏合理性,對于項目建設的審批流程也不甚嚴格,導致學校財務出現混亂。出現這種問題的原因之一在于學校財務人員的專業程度不足,素質不高,日常工作只是簡單的核算和統計,學習意識不強,導致無法接受新的知識和專業能力,無法將最新的財務管理方法應用到實際工作當中,導致財務出現混亂。
4.預算控制乏力,缺少必要的審計和監督。中小學校作為我國社會主義教育體系的初級階段教育,其管理和發展對我國教育事業改革具有重要意義。但目前部分中小學校出現預算控制乏力的情況,對未來一個時期內的預算不準確、不合理成為主要問題,不能充分合理利用資金,造成資金的不足或浪費。出現這個問題的原因之一在于中小學預算控制缺乏必要的監督和審計,往往是學校財務人員做完預算之后,由學校管理者簽字直接報上級單位審批,但對于預算的合理性沒有專門的組織或機構進行審計和監督,導致其不科學性質的出現。此外,財務人員的專業程度不足是導致該問題的重要原因之一。
1.構建良好內控環境,管理者提高認識。良好的環境是政策和管理落實的基本保障,因此,中小學校要不斷凈化內控環境,給予內控一個良好發揮作用的平臺。首先,管理者要強化內控意識,明確認識內部控制對于學校管理的重要性,以及對于我國整體教育體系的影響,樹立責任意識;其次,在市場經濟如此發達的今天,要不斷提高自身憂患意識,切不可認為學校作為國家事業單位,不必參與到市場競爭當中去,這在當今時代是極為落后的想法;最后,部門領導作為學校領導架構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其作用不可小覷,部門領導也不可妄自菲薄,學校管理不是“一把手”的事,是全校師生的共同責任,因此,部門領導也要強化責任感,提高思想認識,確保落實內控相關政策。
2.健全內控制度,明確崗位權責。無論是國家公辦學校還是民辦學校,教育都具有嚴肅性,因此,在學校管理中,不斷完善管理制度是非常必要的。首先,要明確層級管理,即使是在性質略偏向企業的民辦學校當中,也必須明確制度管理,堅決避免上文我們提到的情況,招生部門作為學校的一個組成,如何可以凌駕于學校中層領導之上?這是絕對內控的失衡,同時也是市場經濟發展帶來的弊端,因此,要不斷強化中小學的內部控制管理,保證學校教育的嚴肅性,規避市場經濟發展所帶來的弊端,揚長避短,促進我國教育事業的發展。
此外,在內部管理中,要明確崗位職業,做到權責明確,哪個部分出現問題能夠及時找到責任人,及時解決問題,保證管理有序,職業明確,確保學校管理在合理的內部控制之下。
3.規范會計工作,提高財務人員素質。會計工作作為財務管理的組成部分,其對于財務管理具有重大影響,會計工作是否合理科學,是保證財務管理穩定的重要基礎。財務管理工作同樣是中小學校內部控制的一個重要方面,不斷提高財務管理水平,是促進中小學校發展的根本途徑之一。
首先,無論何種性質的學校,都要合理規劃資金的使用,要充分利用收入資金,保證學校日常開銷的基礎上,留出富余部分,作為學校發展的備用金以備不時之需。其次,會計人員工作需要規范化處理,從財務管理流程到會計制表,都要嚴格按照行業統一標準,實行規范化管理。最后,要實現上述工作的保障就是不斷提高財務人員素質,培養會計人員的專業技能,引入新型財務管理方法,具體可以定期對財務人員進行專業培訓,讓其接受最前沿的財務管理知識,將所學應用到學校的財務當中,另外,引入先進的管理會計,對學校未來的發展方向和市場進行科學評估預測,有利于增強學校財務核算能力和預算能力,實現學校財務的有序合理進行,從而促進中小學校內部控制的不斷完善。
4.科學預算,完善審計監督機制。預算對于任何經濟主體而言都是非常重要的,是根據上一階段的數據分析出下一階段的財務收支,對于整個階段內的工作安排都是極其重要的,也是內部控制管理的一個重要部分。首先,建立合理的財務預算機制,規范預算管理,發揮會計監督職能,科學分析上一階段數據,對下一個階段的形勢進行科學規劃,做出預算;其次,引入管理會計財務管理方法,管理會計與傳統財務會計最明顯的區別就是具有預測性,而且管理會計數據統計不需要按照傳統行業標準,其目的在于為管理者提供有效可靠的數據以供分析,因此,管理會計的引入有利于學校預算的制定,也有利于掌握學校未來的發展形勢和市場形勢,對于提高學校市場競爭力和綜合實力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
此外,在科學預算的基礎上還要不斷完善審計監督機制,任何完善的管理都是來源于健全的審計監督制度。審計監督不是“找茬”,是為了促進工作的更加完善和規范,針對中小學校,要設立專門的審計監督機構,保證學校的每一筆收支都經過機構的審核,確認無誤后再劃撥到賬戶,同時,對于財務管理的相關流程也能起到督促改進的目的,從而全面促進中小學員內部控制的不斷強化和完善。
不斷完善中小學校的內部控制有利于落實我國教育改革相關政策,也有利于提高我國整體教育水平,對于我國社會主義教育體系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雖然目前仍然存在諸多問題,但這是改革過程中不可避免的,相信隨著經濟的發展和時代的進步,相關問題必將迎刃而解,我國社會主義教育事業也必將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