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洋慧
2013年9月7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訪問哈薩克斯坦時,提出共同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同年10月3日,習近平在出訪印度尼西亞時,提出共同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一帶一路”戰略由此誕生。在“一帶一路”戰略中,提出了五大共通模式,分別是:資金融通、政策溝通、設施聯通、民心相通和貿易暢通。具體表現在,中國與沿線各國將在多行業多領域進行深入合作,這些領域涉及基礎設施建設、農林牧漁、新能源等。相應地,我們國家對海事、貿易、金融財務、能源、物流、機械、高鐵等相關專業的技術技能人才的需求將不斷擴大。這也為我國高職教育的發展帶來了機遇與挑戰,借此機會,我們需要進行人才培養目標、專業設置方向、課程體系建設等方面的改革和探索,助力高職人才培養方案的優化升級。
2015年黃浩在《淺談“一帶一路”戰略下審計專業建設的目標定位及教育改革》中指出“一帶一路”國家戰略的制定和貫徹實施,對高等院校的專業和職業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專業建設的目標定位和教育改革對于辦出專業特色、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和專業水平顯得尤為重要。
2016年闞閱、周谷平提出“一帶一路”是我國新時期對外開放的總體戰略,只有加快教育體制改革,著力培養創新創業人才,加強制度建設和體制改革,重視國際合作和教育交流,才能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
2016年,章木林、傅雯玉提出“一帶一路”戰略對我國國際化審計人才培養提出了新的要求。目前我國審計人員的外語水平參差不齊,總體水平有待提高,建議通過開展針對審計人員的在線培訓、開發語料庫等多種措施提升審計人員的外語能力。
2016年劉國斌、孫雅俊在《高等院校人才培養助推“一帶一路”戰略的對策研究》中指出目前專業化、職業化、高水平、國際化的復合型人才隊伍欠缺,因此,對服務“一帶一路”戰略人才的培養力度需大大加強,可以通過建設智庫平臺、調整高校專業設置、構建網絡教育平臺、開展國際合作辦學等措施,以人才為媒介推動沿線國家地區經濟一體化發展。
2016年,辛越優、倪好在《國際化人才聯通一帶一路——角色、需求與策略》中提出國際化人才是“一帶一路”戰略實施的基礎。面對國際化人才需求,政府、高校、產業界等應通力合作;高校對國際化人才培養承擔重要責任,可以設立“一帶一路”國家留學基金,培養跨學科人才;政府應服務高校,完善人才引進機制和實踐平臺,為“一帶一路”戰略提供強有力的人才后盾。
1.人才培養方案與市場需求脫節。目前,高職院校財會專業的基本教學工作可以分成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兩類。拿浙江地區高職院校來說,財務會計專業理論教學相關的課程主要有:《基礎會計》、《財務管理》、《審計學》、《管理會計》、《成本會計》、《財務會計》、《稅法基礎》等。實踐教學課主要有《中小企業會計綜合實訓》、《會計電算化》、《Excel在會計中的運用》等。針對不同的院校不同的需求,其他可能開設《涉外會計》、《商品流通》等課程。對于大部分院校來說,人才培養方案提前三年制定完畢。然而,對發展如此迅猛的市場環境來講,人才培養方案不免會與市場需求脫節,專業和課程設置缺少靈活性。
2.專業培養重技能輕素質。誠然,對于高職院校的財會學生來說,學歷無法與本科院校的學生相比,實際操作能力就顯得尤為重要。當前,大部分高職院校都購買了相關財會軟件,比如金蝶,用友等,并且開設了多種多樣的實踐課程,讓學生進行線上會計綜合實訓,使得“教、學、做”三方面有機結合,全面提升學生會計核算能力和動手能力。這使得大部分高職院校財會專業學生畢業后走上工作崗位就能很快上手。然而,隨著“一帶一路”戰略的發展,我們不僅需要熟練掌握會計技能的人才,更需要了解國際文化、環境、趨勢,能熟練運用外語對外交流,熟知國際貿易、商品流通的高素質綜合型人才,這對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提出了新的挑戰。
1.人才培養方案與區域經濟發展相協調。隨著“一帶一路”戰略的發展,浙江也利用自己的區位優勢,充分發掘資源,抓緊推動產業轉型升級,打造以互聯網為基礎的國際貿易平臺,構筑陸海統籌、東西互濟、南北貫通的開放新格局。歷史上,浙江就有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擁有寧波港、舟山港等貿易港,是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組成部分,擁有發達的江海聯運、海鐵聯運網絡。另外,浙江電子商務發展領跑全國,已有一批規模化電商平臺和專業的第三方支付機構。在這樣的區域經濟發展背景下,高職院校可以考慮根據產業發展需求來構建專業、以職業崗位需求來安排課程,突出培養學生的職業能力素養、職業基本技能、職業關鍵技能、職業頂崗實習等維度。目前,雖然各高校都開設比較全面的會計專業理論課程和相應的實訓課程,來滿足學生畢業后的就業需求,但能夠與國際接軌,服務區域經濟發展的課程開設相對薄弱。筆者認為,對于浙江地區的高職院校,可以加強涉外會計的理論和實操課程;強化學生出口退稅相關知識,理實結合;另外可以開設國際會計、國際金融、電子商務、國際貿易等會計相關課程,注重學生的個性化和綜合發展的培養,提高學生對宏觀經濟的認識和政治敏感度。
2.加強國際交流與合作,深入拓展國際合作辦學。現階段,浙江一方面在爭取能上升到國家戰略層面的重大經貿合作項目,另一方面也在爭取承建國內及沿線國家的港口、鐵路、公路等一批重大工程項目。利用這樣一個契機,高職院校可以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開展多層次、寬領域的教育交流與合作,一方面加強國際化師資培養,提高我國教育國際化水平,另一方面,培養大批具有國際視野、通曉國際規則、能夠參與國際事務與國際競爭的國際化人才。政府和學校可以設立相關獎學金,增加沿線國家留學生和訪問學者的招收名額,加大派出我國留學生,同時也可以國際院校合作辦學,學分互認的模式深化合作。
3.加強與“一帶一路”企業合作。一直以來,職業院校致力發展“產教融合、校企一體”的辦學模式,職業學校根據所設專業,積極尋求專業相關的產業協作,把產業與教學相結合,形成學校與企業渾然一體的辦學模式。因此,推進“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產教協同,也成為職業教育發展的重要追求。浙江的高職院校可以聯合一些國內企業形成產教協同聯盟,助推企業走出去的同時更能推進職業院校教育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