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春基
會計是國家經濟、企業經濟以及各個行業經濟的重要依據,要想保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能夠有效的發展,就要以會計數據的真實性作為基礎。現如今,會計數據嚴重失實,難免會讓人們對會計的工作失去最基本的信任,這在一定程度上為整個會計行業鏈條產生了負面影響。
作為一名會計工作人員,工作數據的真實性一直是會計這個職業的標志,我國相關法律中明確規定,會計提供的數據必須真實、可靠。在實際工作中,“真實、可靠”作為衡量會計行業的標準,如果連最基本的“真實、可靠”都不具備,那會計的工作無疑是名存實亡。所以,我們要注重會計數據信息的真實性,就是由于會計信息的真實性,社會各界才會對會計產生信任感,其工作中的信息和數據才會被適用于各行各業。與此同時,誠信,成為了會計的基本素質。然而,現實卻不盡如人意。近年來,我國會計數據造假案的頻發,嚴重影響了我國會計行業的發展,甚至到了讓人產生抵觸的地步,一些實例就足以證明這一切。2008年底,國家對100家企業進行抽查,結果顯示有78家資產數據失實,累積金額38.6億元,37家利潤數據失實,累計金額29.73億元,而2010年的會計數據信息檢查的結果更讓人嘆為觀止,在對178家企業進行隨機抽樣中,虛報資產的有159家,累計金額78.5億,虛報利潤的企業有169家,累計金額102.3億。這一系列的數據足以表明,我國會計行業的現狀令人堪憂,但是是不是只有我國存在這樣的問題呢?一些數據又一次引發了人們的遐想。2005年,新年伊始,美國環球電訊公司宣布破產,這是繼美國從2003年上市以來第212家宣布破產的公司,創歷史新高,而令人震驚的是,在這212家公司里,竟然有5家包括環球電訊公司在內的,曾經轟動世界的龍頭企業,這些公司在一夜之間從巔峰跌至谷底,而這些龍頭企業的倒閉,歸根結底就是會計工作的嚴重失實。由此可見,會計工作的誠信問題已經蔓延到了整個國際。
以上的案例足以證明,會計工作的誠信問題,不是中國的“特色”,而是國際上普遍存在的現象,中國會計趨于國際化,并不代表信息的真實性提升了,就可以忽略會計工作的誠信原則,單純的通過案例來引發人們對會計信息失實的問題來進行思考,也只是表面文章而已。這些事件真實的反映了會計數據的造假手段是為我們所熟知的,這些都不足以為奇,但是他們的“成功”卻不費吹灰之力,這是值得我們深思的。與此同時,通過以上事件單單只是討論會計的誠信問題也是不夠全面的,透過會計的誠信問題,映射出的是整個社會、經濟以及文化背景之間復雜的聯系,如果只是單純的去討論會計的誠信問題,那么得出的結果也是片面的,不會有效的解決任何問題。而事實上,這些問題都是普遍存在的現象。
(一)待完善的市場體系。目前,我國的市場經濟還尚不完善,經濟還得不到有效的運行,極大原因在于沒有合理的配置市場現有的經濟資源,從而導致市場經濟發展停滯不前以及會計信息的核對不準確等一系列問題的出現。由于我國的市場經濟出現這樣的狀況,無法有效的控制市場的經濟形勢,所以才會導致會計誠信缺失的問題,進而對社會經濟的發展產生負面影響。
(二)相關的信用體制有待完善。根據文章之前提到的數據足以證明,我國尚且處于一個幾乎每天都在造假的環境里,從而影響了整個會計行業,導致誠信缺失的問題。這種現象不但會對自身和企業產生嚴重的負面影響,還嚴重制約了社會的正常運轉,對我國市場經濟的發展產生了阻礙。所以,完善我國的誠信機制問題亟待解決。
(三)會計從業人員的自身問題。會計誠信的缺失,有很大一部分的原因是來自于會計自身。一些會計人員的業務水平不高,沒有積累足夠的實踐經驗,尤其是一些剛剛入行的從業人員,雖然擁有從業資格,但是實際的操控能力相當匱乏,難以將掌握的理論知識與實踐進行更好的結合。與此同時,有些從業人員自身的職業道德尚淺,沒有較強的責任意識,工作態度不認真,等一系列問題會直接影響到自身的信任程度,進而造成社會大眾對會計行業的誠信問題產生質疑。再加上會計人員自身掌握著企業乃至社會的經濟大權,如果個人的道德意識不強,一旦受到利益的驅使,很容易利用自己的職務之便,對企業乃至社會的賬目造假,從中獲取更多的利益,導致會計信息的失實。
(一)建立健全的市場經濟制度。我國要極力清除阻礙經濟體制發展的重要影響因素,從而為會計行業的誠信問題予以制度上的保障,發揮會計自身具備的創造性和積極性,合理的配置社會中的有效資源,均衡經濟體制和經濟發展二者之間的關系,從而達到市場經濟體制健全的最終目標。為我國的會計行業提供一個良好的工作環境,從根本上解決會計誠信缺失的問題。
(二)促進會計從業人員綜合能力的提升。會計人員要提高自己的業務能力,擁有積極的學習態度,并強化自己的理論學習和實踐能力,并在此基礎上,強化自己的道德意識,從而有效的控制由于工作原因導致的問題。針對企業角度來說,要對員工進行定期的培訓,在加強會計業務技能的同時,也要讓會計人員與時俱進,充分利用現代化的操作技術,為會計信息的真實性提供有效的保障機制,與此同時,企業也要對會計的從業人員進行法律學習和思想道德素質的教育,從而為會計行業提供良好的從業環境,并以此為前提,加強會計人員的道德法律意識,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為做一名合格的會計人員奠定良好的物質基礎。
(三)完善會計人員的監督機制。要想更有效的貫徹會計的監督機制,就要從政府監督、企業監督以及社會監督三個角度來看待問題。就企業監督而言,要劃分清楚職責,均衡好責任制和權力制,避免一人分飾多重會計職業,進而防止造價行為的發生;就社會監督而言,充分利用網絡以及媒體的優勢,評選出年度最具誠信的會計人員代表,并對其進行嘉獎,而對于失信的企業或個人,進行公開的批評教育,嚴重者要依法懲處,從而端正他們的工作態度,建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就政府監督而言,定期對企業的內部進行審計工作,以及不定期的會計信息質量的檢查工作,規范企業會計的工作和行為,監督企業內部的會計工作制度,發現違法行為就要嚴懲不貸,以儆效尤。
綜上所述,如今的會計誠信問題令人堪憂,如果相關的從業人員能夠強化自己的道德意識,規范自己的行為,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就可以在根本上解決會計的誠信問題缺失的問題,為我國的會計行業提供良好的工作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