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燕
(南京旅游職業學院,江蘇 南京 210000)
當前,消費已成為我國擴大內需,保證經濟增長以及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的關鍵所在。金融服務對拉動消費具有促進作用,消費金融應運而生。針對各類消費品消費提供信貸的消費金融,能夠滿足老百姓日益多元化的消費需求,從而釋放社會消費潛力,更好地發揮消費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政策的支持以及需求的拉動使得消費金融行業迎來巨大的發展機遇,而隨著互聯網企業的進入,“互聯網+消費”模式將改變行業格局,帶來新的機遇和挑戰?;ヂ摼W給消費金融帶來了更大更難控制及預測的風險,也為運用大數據和信息技術管理風險和控制成本提供了可能,消費金融在結合“互聯網+”的發展過程中如何進一步加強風險控制顯得尤為重要,成為制約我國消費金融行業快速、健康發展的關鍵。
我國消費金融行業較國外起步較晚,截止目前其發展已經歷了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行業啟動階段,自銀監會2010年頒布消費金融行業管理辦法批準成立首批四家消費金融公司開始,至2015年6月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將消費金融公司試點擴大至全國批準成立15家持牌消費金融公司,啟動期的相關政策以鼓勵業務發展為主。第二階段是行業快速發展階段,2016年3月,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要在全國范圍內開展消費金融公司試點,鼓勵金融機構創新消費信貸產品?!痹谛袠I創新、政策鼓勵的共同作用下,消費金融進入快速增長期,各大電商平臺、實體企業、P2P平臺等與消費有關的信貸機構紛紛進入,參與消費金融的人數也在增加,中國消費金融行業的商業模式也越來越成熟。第三階段是行業整頓階段,隨著行業的快速發展,出現了過度授信、暴利催收等不合規的經營模式。2017年,政府出臺了各項資質和業務監管政策,行業進入了重組時期
經過近幾年的發展,越來越多的金融機構或非金融機構參與了消費金融行業,涉及的模式和消費場景越來越多,主要包括銀行系統、消費金融公司系、電商系、產業系、網絡分期系。
1.銀行系。銀行系消費金融公司是指銀行為主要出資人成立的消費金融公司,資金實力雄厚,資金成本低,主要集中于房產消費場景,部分銀行參與房產家裝消費分期。可以吸收存款,但需要房產抵押擔保;貸款分期期限最長可達30年。如中、農、工、建等商業銀行。
2.消費金融公司系。消費金融公司指經中國銀監會核準的金融機構,發起機構多為銀行、大中壟斷性企業,資金實力較雄厚,可以直接放貸,不得吸收存款。其消費場景種類繁多且較綜合,包括家電、教育、醫療、家裝、旅游等消費場景,產品涉及領域較廣;信用貸款,無需擔保;消費分期貸款期限多在3到36期。如北銀消費金融公司、捷信消費金融、中銀消費金融等
3.電商系。電商系消費金融,是指主要的消費電業務平臺和衍生金融產品,控制著消費情景,直接面向終端客戶,資金來源多樣化,更側重于中小用戶分期付款,初始分期金額低,信用貸款,無擔保。如京東白條、螞蟻花唄、百度有錢等。
4.產業系。產業系消費金融公司的主要出資人都是有實體產業的企業,資金雄厚,這些企業涉足消費金顧領域的主要原因在于尋求新的業績增長點。以提供低息信貸的方式,刺激消費者消費意愿,降低公司及供銷商的庫存壓力,提升營業利潤,同時為獲取消費者行為數據,分析消費需求,按需定產、產融結合提供途徑。如馬上消費金融、海爾消費金融、蘇寧消費金融、華融消費金融等。
5.網絡分期系。網絡分期系消費金融公司是指分期購物平臺,消費場景分散,客群和消費場景更細分,通常,業務定位在消費場景中的一些垂直細分區域,以特定的消費場景或特定的消費群體為主要目標。例如,針對特定消費情景的消費金融包括婚慶分期、旅游分期、裝飾分期、教育分期等。針對特定消費群體的互聯網消費金融包括大學生和普通年輕藍領工人。此類平臺資金成本較高,經營風險較高,行業監管困難。
經過我國消費金融行業多年的發展,其風險主要體現在信貸風險、市場風險、經營風險和技術風險、法律與監管風險四種風險。
消費金融機構也是信貸機構,其面臨的信用風險是指由于借款者信用質量改變導致到期不能或不愿償還貸款,而給消費金融機構造成損失的風險。借款者信用質量改變的原因可能是主觀的和也可能是客觀的??陀^原因可能是借款者由于突發原因失去了經濟來源或資金鏈斷裂導致還款能力缺失;主觀原因可能是由于道德因素而拒絕還款??陀^原因造成的借款者信用質量改變往往無法預料,而主觀原因造成的借款者信用質量改變可以通過建立更加完善的信用評價體系,搜集借款者各方面的數據來判斷其是否存在道德方面的問題。
消費金融機構面臨的市場風險是指市場上商品價格的變動和市場利率、匯率等變化給消費金融機構未來收益帶來不確定性的風險。消費金融市場風險包括價格風險和利率風險兩個方面:價格風險是指互聯網消費金融產品相關產品的價格變化對消費金融產品的影響,合理的價格影響不確定性風險,進而影響收益。利率風險是指消費者金融產品的利率定價受到央行基準利率變動影響的風險,它給消費者金融機構的收入帶來不確定性。
經營風險是指消費者金融機構內部控制制度不完善、管理機制落后、系統錯誤或外部事件所造成的風險。技術風險是科學技術的發展、生產方式的改變而對消費金融公司造成影響的風險,這是由于消費金融的業務大多是在互聯網平臺線上完成的,新技術的不斷發展,可能導致消費金融機構對新技術市場預測的不充分,配套設施準備的不完善,給消費金融機構帶來損失。
法律風險是由于消費者金融相關法律法規建設的不完善或消費者自身的法律意識不強,對消費者金融公司的經營和消費者權益的保護以及相應的風險造成的問題。監管風險是由于監管不到位,監管原則不強,導致消費金融快速發展,缺乏合理的約束和保障而給消費金融的健康發展帶來的風險。
傳統的金融服務使用個人資產、工作信息、抵押品或個人過去的信用記錄來顯示還款能力,因此銀行等傳統金融機構選擇了有穩定收入以及過往無不良信貸記錄的人群進行放貸,這種做法的確篩選出了大量優質用戶,保證了銀行較低的不良貸款率。然而當前消費市場上存在大量的資金需求,新興的消費金融機構瞄準了這一巨大市場,采用信用服務下沉差異化戰略,為銀行無法服務的長尾用戶提供信用支持。此時,風險控制能力已成為新興消費金融機構生存的關鍵。然而,隨著市場上金融服務提供者的多元化,傳統的風險控制方法已經難以跟上社會發展的步伐。
首先,央行很難獲得信貸調查數據,這是傳統金融機構信貸審批的重要依據,然而,目前銀行和部分持牌金融機構主要是能夠進行核查的,大量的P2P、小額貸款和無照消費金融公司無法進入央行的信貸系統;二是客戶自身的維度信息數據不完整,金融機構和銀行的客戶群體存在消費差異,很多客戶通過銀行進行過濾后,客戶自身很難獲得自己的個人信用數據,導致缺乏足夠的維度數據支持評級。
消費金融業務多在線交易,這就要求消費金融機構的風險評估體系做到及時響應,快速評估,分鐘甚至是秒級響應,這是傳統風險控制技術無法支持的,也是目前我國消費金融行業內的機構正在著力解決的難題。因為如果時效性不夠,需要用戶提供各種資料的,繁雜的手續將嚴重影響用戶體驗,對消費金融機構產生負面影響。因此,消費金融機構若想以高效、便捷、簡化的良好用戶體驗服務大量新增信客戶群就必須建立快捷的風險評估體系。
傳統的風險控制體系在評估內容、技術手段、數據來源、分析維度、評估模型等方面都受限于信貸歷史,覆蓋面不足,大量排除了沒有銀行記錄的次優級用戶,他們即使有還款能力和還款意愿,但卻無法提供相應的證明資料,如農民、剛入社會的畢業生、從事臨時工作的打工族等等。新興大數據風險控制模式融合用戶身份融合數據、社交數據、互聯網數據、消費者行為、信用數據、性能數據等,使用機器學習、知識地圖、決策樹分析等大數據技術。從而將銀行無記錄的客戶群納入風險控制的目標客戶范圍。
基于大數據的風險控制模式是大勢所趨,并且已在國內外得到了金融機構的廣泛認可。然而也存在一定的難度,這主要是因為其對數據和技術的要求很高,這并不是某個或某幾個金融機構就可以完成的,需要專業的第三方大數據風險控制公司進行長期的業務積累,非專業大數據風險控制企業難以做到。
消費金融行業的健康發展需要成熟的風險控制技術為支撐,大數據風險控制技術是消費金融行業甚至整個金融業的基本技術,數據的獲取分析技術和風險的控制技術決定了消費金融行業的發展前景。國內消費金融機構在控制壞賬率方面并不均衡。具有數據優勢和風險控制技術的機構的壞賬率普遍較低,而眾多的中小機構的壞賬率并不理想,由此可見風險控制技術對消費金融行業的重要性。
各機構大數據風險控制平臺的重復開發,會導致資源的浪費,而且由于大數據風險控制廣泛采用神經網絡、機器學習、支持向量機等頂尖技術,技術性強,因而研發能力不足的機構無法開發,或者開發出的模型適用性差,限制了行業內中小機構的發展,容易造成行業的壟斷,大機構越做越好越做越大,小機構難以生存,這將不符合消費金融行業應有的廣泛性和兼容性,所以應鼓勵構建開放式標準化大數據風險控制技術,節約資源的同時,提高整個行業大數據風險控制的水平,由此可見構建開放式標準化大數據風險控制平臺對中小型機構云集的消費金融行業提升風險控制水平意義重大。
資產支持證券化(ABS)是一種更好的分散風險的方式。具體過程是消費者金融機構發放消費者信貸后,獲得未來一段時間內的應收賬款利息,這些應收款作為抵押品賣給了投資銀行,發行由應收帳款支持的證券,并將其出售給資本市場的投資者,提前收回貸款,并提取資金。通過ABS消費金融機構實現了風險的轉移,將風險分散給了大量的投資者。通過這種方式,消費者金融機構可以提高資本周轉率。提升機構的營運效率。
于此同時,ABS需要非常嚴格的規章制度,消費者金融機構及其業務符合相關的發行、交易和監管制度的要求。目前已有消費金融機構開展了資產支持的證券化的試水,例如,京東金融的“京東白條應收賬款資產支持專項計劃”在深圳證券交易所上市,成為業內首家消費金融資產證券化產品。隨著網絡基礎信貸資產的增加和風險控制技術的逐步成熟,未來將有更多的機構嘗試利用ABS加快資金周轉,轉移多元化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