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永鑫
(渤海大學經法學院,遼寧 錦州 121013)
目前,互聯網金融也是全球最熱門的話題之一,尤其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中國,對于互聯網金融的研究和拓展就有非常深遠的意義,不論互聯網金融怎么發展都改變不了金融本身的特性,金融行業(證券、保險等)滲透到了人們日常生活的各個角落,雖然互聯網金融的浪潮已經興起,但一切還都處于發展的初級階段,這對中國而言既是機遇又是挑戰,在沒有經驗和先例中探求互聯網金融這座巨大的寶庫,我國依然要“摸著石頭過河”一邊發展一邊糾正錯誤。
互聯網金融是指在云計算、支付、社交網絡還有網絡搜索引擎等工具,完成資金融通、信息交互與支付等許多業務的一種新型金融。[1]
互聯網金融并不是金融行業與互聯網的簡單結合,而是在擁有安全與交互等網絡技術的支持上,讓客戶接受并慢慢熟悉后(尤其是接受電子商務),很自然適應新的需求而出現的新興業務和新興模式。同樣,互聯網金融也是傳統金融行業與互聯網相結合的全新的方式,讀者應注意互聯網金融近年來如此火爆并不是他改變了金融行業原本的屬性,而只是憑借互聯網技術,把傳統行業轉移到線上,例如“阿里”模式把傳統商鋪轉移到線上,都是改變了渠道,這個過程叫做“金融脫媒”。對于金融本身而言并未創造出任何新產品,若一定要說創造出什么,那么應該是供貨渠道的創新和改變。[2]
理論上其實所有涉及到廣義金融的互聯網方面,都應該是互聯網金融,但是不僅僅只有第三方支付、眾籌、P2P網貸、數字貨幣等。
我國互聯網金融的發展可以分成三個重要階段,在2005年以前是第一個階段,此階段金融業正面臨著全面對外開放的競爭壓力并伴隨著死帳、壞賬的威脅,互聯網可以給金融行業技術支持,但沒有形成互聯網金融行業;從2005年到2012年是第二個階段,此階段網絡信貸快速發展、第三方支付擴大,與前一個階段不同的是互聯網金融逐漸走向正軌,不再是只能提供技術支持。另一方面,國家中央銀行也對經過行業審核合格的機構發放國家承認的第三方支付資格證,隨著國家的帶動,互聯網金融大步走向正軌;2013年是我國互聯網金融最重要的一個年份,這一年中互聯網金融噴泉式爆發,P2P、眾籌融資平臺慢慢建立起來,傳統金融業務(銀行、證券、保險等)都可以在線上操作,這使得金融業有了不小的提升,渠道從單一的實體經濟到實體與線上相結合,極大拓展了業務空間,使得金融業從此走向互聯網金融的新時期。[3]
銀行業:電子銀行是傳統金融在線化的起源,早在1996年國家利用互聯技術為社會提供公共服務,隨著國家的發展和金融行業的正規化,每個銀行都逐步建立了電子銀行系統。在2009年替代率就可以達到百分之五十,并且在之后的幾年中保持較快的速度繼續增長,有專家認為在不久的將來替代率會逼近百分之百。
證券業:在2004年之前股民想要投資股票市場并實時交易必須到證券交易所,憑借身份證等有效證件才能進行交易,然而2004年之后國家允許網絡實時交易,這給股票市場這類金融業務帶來了春天。2012年交易數量增長到1350萬,近百分之四十的增長率。而經過股票交易所的詳細統計,2009年網上證券交易幾乎接近百分之百。
保險業:保險行業同樣也是金融行業不可分割的重要組成部分,國內著名的平安保險公司建立了自己的平臺,帶動著其他保險公司紛紛走入線上。從2011年開始兩年時間內,由最初28家公司發展到60多家,增長率也有百分之四十六之多。
第三方支付:第三方支付是指擁有一定信譽和一定實力的非銀行機構,通過互聯網金融常用的計算機、通信、移動互聯網安全技術,憑借與各大銀行簽署約定的方式,使得用戶與銀行結算系統之間建立了新型的電子支付關系。
根據中央銀行在《非金融機構支付服務管理辦法》中給出的定義關于非金融機構從宏觀上來說第三方支付是指非金融機構作為收付款中的支付中介提供的預付卡、網絡支付等服務。第三方支付早就已經不單單僅限于最初的互聯網付款,而是已經成為人們生活中最大面積覆蓋,最多方面的支付工具。
眾籌:眾籌意思為群眾籌資或者說大眾籌資,指的是運用團購的形式,向互聯網中的網民籌集資金的模式。眾籌利用的是交互性和SNS傳播的特性,使得不論是需要資金創業的企業家、藝術家還是個人可以向公眾展示他們的項目或者創意的優勢性,讓投資者多多關注和支持,從而得到需要的資金籌集。
P2P網貸:P2P網貸全稱是Peer-to-peerlending,也就是點對點信貸。P2P網貸指的是通過第三方平臺并且需要進行資金借、貸兩方的匹配,需要借款的人群可以在可信任的網站平臺尋找到有借款能力的人群同時對貸款人的方案計劃感興趣,滿足以上這種情況才能和其他貸款人一同分擔借款金額從而降低風險,也可以使借款人在充分的斟酌比較中選擇出更有利的利率條件。
P2P網貸包含著2種運行模式,一種是純線上的經營模式,具體特點是資金借貸都是在線上完成而不結合線下的審核。一般都擁有視頻認證、真實身份確認和銀行流水等。第二種是線上和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借款人在線上上交申請后,平臺通過借款人所在的城市實地調查這種線下方式審核借款人的信譽及還款能力的真實性。
近幾年來,越來越多的新金融產品層出不窮,許多供應商為獲取私利不顧鉆法律不完備的漏洞,進而缺乏監管的配套措施,這深刻的反映出中國與美國相比的法律體系不完善的問題。目前,我國法律沒有針對于互聯網金融的專門立法,如證券行業、銀行行業、保險行業都是基于傳統金融而制定的,沒有通過規范的互聯網金融法律法規來對此金融領域進行有利的約束。
傳統的金融行業比如證券行業、銀行行業、保險行業等都擁有具體的證監會、銀監會和保監會負責日常的監管工作,由于他們屬于不同機構,不論哪個環節出現問題都能及時反饋,大大降低了傳統金融行業出現問題的幾率。然而目前,我國互聯網金融是處于發展的初期階段法律的不完善也導致了監管體系的不健全,不論是從人民銀行還是金融監管部門的角度,都缺乏對互聯網金融業務的直接監督,其他工商部門和電信部門等也只能登記或備案根本不能直接解決具體業務問題。
在互聯網金融高速發展的同時,除了上文描述的法律體系、監管體系的不完備,還有重要的一點是信用體系的不完善,信用風險較大。[3]例如資金鏈斷裂引發的信用風險、擅自挪用第三方賬戶資金的風險、非法集資等問題。
在傳統金融行業中,若要從事例如證券行業,國家都有專門的證券從業資格證等考試,錄用學習了相關知識并通過資格證考試的人才。但新型金融行業對員工的資質要求比傳統金融行業低,國家也沒有相關的考試、學習、錄用等環節,這使得對于從業人員的要求極不平衡。缺少職業素養和道德規范的人員入職,必然會使互聯網金融行業陷入泥潭,發生員工品行不正、攜款潛逃等風險的出現。
伴隨著云計算大數據這種模式的興起及社交軟件、移動互聯等不同平臺和技術的出現,接收到的數字信息也變得錯中復雜,快速擴大的規模形式,大數據的時代正在走入人們的生活。抓住大數據這把鑰匙,中國將在現代化節點上走得更高,他能影響的并不僅僅是國內生產總值,同時還有國際競爭力和綜合國力。[4]
互聯網由于具有降低成本、打破原有信息不對稱、整合優化分工、提高勞動生產率等優勢,為越來越多的公司升級轉正提供了難得的機遇和重要的平臺保障。利用網絡平臺和信息技術,可以把傳統金融行業與信息技術互聯網結合起來,形成一種全新的發展模式?!盎ヂ摼W金融”是第三次工業革命重要的產物,如同第二次工業革命電力一樣,對于每個產業或者每次領域都是升級、拓展的關系而不是替代關系。目前互聯網金融具有很廣闊的發展空間,推動互聯網金融信息化也是我國應重點關注的。
國家應更加完善對于電商平臺的法律法規,監管方式同樣需要升級,對于線上產品的質量抽查應該更加頻繁、授權準入更加嚴格、監督售后更加具體、對于產品安全加強規范和監管。
黨的十八大報告中指出,大力關注太空、海洋和互聯網金融的安全,是與國家利益息息相關的三個最重要方面,也是國家互聯網金融檢測中心之處,2015年,網頁冒充等與信息安全相聯系的數目比往年有大幅度的升高,國家應盡快出臺《互聯網金融安全戰略》,加強上層建筑和頂層設計相結合,加強對互聯網金融的法律補充。[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