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怡然
(濟寧市育才中學,山東 濟寧 272007)
金融市場是一國市場機制的核心,活躍在市場上的大、中、小企業通過直接或間接的與金融市場接觸以獲取融資。可以說,金融產業是一國的立國之本。我國作為一個發展中國家,有廣大的農業人口,為農村服務的農村金融市場具有較大的發展前景和發展空間。就目前而言,經過多年的宏觀建設,我國的農村金融市場不斷發展,與我國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加強農業現代化建設的發展規劃有著重要的關系。我國的農村金融市場不斷發展的過程中,但依舊普遍存在一定程度的金融風險,因此,對中國農村金融市場風險進行系統的理論分析,具有一定意義。
首先,從中國農村金融市場風險主要表現展開研究。從事實出發,由于農村金融市場并不夠完善,一直以來,農村金融市場都存在或多或少的資源配置問題。換言之,由于國家金融制度的特殊性,農村金融市場經常出現供給跟不上需求的情況。對此,本文根據細節進行敘述。
首先,是我國農村金融市場中普遍存在的貸款利率機制問題,即我國農村貸款利率機制不夠靈活的問題。一般來說,金融行業通過貸款方式進行必須的融資,從而支持相關產業鏈條集合的發展。從農村的角度出發,我們不難發現,我國農村貸款主要為一部分農村企業、個體戶等等服務,相對來說具有較小的金額規模和較大的風險規模。商業機構無法做到最出借資本進行安全的回收。所以,農村金融市場的貸款利率一直處于一個較為尷尬的局面,放貸機構為了對沖自身風險,常常會采取相對較高的利率,這也導致了償債機制的混亂。
目前,我國農村金融市場的活躍金融機構多種多樣,其中數量最多的,就是一般的農村信用合作社。農村信用合作社一般是由社員共同出資,共同運營。在一定程度上能夠扮演融資機構這一角色。問題也經常出于這一環節,通過觀察實際情況,我們不難發現,目前大多數農村信用合作社,都存在著治理混亂,方法殘缺,產權紊亂等等問題。一系列問題直接導致了農村信用社存在較為復雜的不良資產問題,直接破壞了我國農村基層金融市場生態,甚至于在一定情況下破壞了農村金融生態。
類似于上面的問題,民間信貸問題也是農村金融市場所面臨的嚴重問題之一。由于相對遠離城市,缺乏專業性人才,成體系、合法的信貸管理公司甚至管理流程。以個人或小組織名義開辦的民間信貸機構層出不窮,其遍及農村的各個基層單位,離有需求的農村人群較近,相對來說較為方便快捷。毫無疑問,安全性都得不到保障的信貸機構容易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
針對中國農村金融市場,缺乏合理的管理制度是最后必須提及的問題。目前我國農村基層存在理念上的普遍錯誤,即很多農村客戶認為,金融貸款不需要償還,可以用來救濟生活。觀念錯誤帶來制度運行失誤,制度運行失誤直接造成了秩序混亂,從根本上制約了我國農村金融市場的發展。金融機構在農村地區較為少,即便在缺乏合理監管的情況下依舊具有較好的市場。
針對以上問題,嘗試提出具有針對性的對策。
優化我國農村金融市場必須要從建立優秀的金融生態環境開始,這一過程離不開有經驗的金融機構的指導。所以,最首要的對策,是強化農村金融機構和城市優秀金融機構的業務面對接。相關機構應該從根本上加強合作,輸送人才,建立網點,培訓員工。只有建立和合理的運作體系和運作機制,才能會農村金融市場帶來活絡的血液,從而促進農村金融市場的合理發展。
發展商業金融也是對沖農村金融市場風險的重要舉措之一。商業金融作為傳統金融業主要的盈利點,只有拓展了這一方面的應用,相關金融機構才具有更大的運作活力來滿足業務拓展的需要。在這一過程中,相關管理機構必須適當放寬各個民營機構進入農村金融市場的條件,這也是一個復雜的過程。
深化農村信用社改革,是針對農村金融市場中信用社復雜的現實情況而言的。如前文所說,農村信用社作為農村基層分布最為廣泛的小金融機構,在農村金融的整個鏈條上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所以,深化信用社改革具有重要意義。相關單位必須建立合適的改革機制,促進農村信用社的和諧發展,加強結構轉變,使得相關業務做到規范化、效率化。如果基層政府在這一過程中出現了力不從心的情況,也可以嘗試從相關機構單位聘請顧問。
增強金融有效供給主要從兩個方向進行。首先是機構角度,農村基層單位必須大力引進專業性較強的金融機構,建立更多的金融服務網點,徹底覆蓋有需要的用戶。機構數量的增加也能增加行業的品牌多樣性,促進不同機構直接的良性競爭,讓他們自發提升自己的服務。另外是資金角度,農村缺乏金融資金的問題一直以來都得到了廣泛關注。有關存款類的金融機構要對農村的貸款過程提供合理支持,促進融資資金的豐富度,使得農村資金完成對農村經濟的反向支持,保證農村客戶有款可貸。
基于以上分析過程,我們可以認為,目前我國的農村金融市場是一個處在急速發展過程中的新市場,必須利用合理的政策手段加以布局,才能引導其向合理的方向發展。“集中力量辦大事”,各個金融環節必須共同努力,才能完善中國農村金融市場的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