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福俊
(陜西省空港綜合保稅區投資有限公司,陜西 西安 712000)
根據國家稅務局的相關規定,我國從2016年5月1日起開始進行營改增稅收政策的改革。由于我國的建筑行業在自身業務方面具有自身的獨特性,因此,建筑施工企業成為營改增政策推進過程中的重點和難點項目。在營改增的背景下,建筑施工企業雖然從表面上看實現了賦稅的降低,緩解了資金壓力,但同時也增加了它們的財稅風險。因此,建筑施工企業應該加強合同管理,全面分析企業自身可能面臨著的財稅風險,運用科學的外簽合同對策,有效提升企業的整體經營與發展水平。
在營改增背景下,建筑施工企業在進行納稅過程中,可能面臨著比較復雜的計稅方式和計稅檔次。若建筑施工企業不注重科學的稅收籌劃,極容易出現稅收風險。建筑企業在進行納稅籌劃時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在對外簽訂合同時也面臨著諸多的風險,具體表現為以下方面:
在建筑施工企業納稅過程中,若企業沒有獲得足夠多的進項稅額,那么企業就可能承擔較大的賦稅壓力,甚至比營改增實施前的賦稅壓力還要大。首先,建筑企業難以取得進項抵扣,建筑施工具有工期長,流動性大,施工區域廣泛,建筑用材料品種豐富等特點。同時,在材料采購過程中還具有一定的區域壟斷性。部分供應商很可能是個體企業或者小規模納稅人,無法提供合法的票據。第二,在建筑施工過程中,存在著建設單位為建筑企業提供材料等問題,即甲供材情況,那么專用票據的獲得者將是建設單位,而非建筑企業。第三,人工成本、融資成本產生的利息不能抵扣進項稅額。此外在進項稅額的獲得過程中,不僅涉及供應商的變換,還要全員普及稅法意識以及各項業務盡可能取得進項稅票,做到進項應抵盡抵。
在建筑施工企業的納稅過程中,發票管理是非常重要的工作。尤其是在營改增背景下,施工企業更要注重發票管理。通過科學的發票管理,有效提升建筑施工企業的發票合規性,降低納稅風險。當前建筑施工企業在發票管理過程中存在著比較突出的問題,發票管理制度比較混亂,發票管理方式比較落后,發票管理也比較松散。特別是營改增對發票管理的要求普遍較高,建筑施工企業若想規避這方面的風險,就應該注重發票處理的日期,在規定的時間內進行認證抵扣,否則很容易出現無法抵扣的問題。不少建筑施工企業為了降低賦稅壓力,往往采用違法手段來進行處理,比如虛開發票等。同時,建筑施工企業的運行具有自身的特點,管理人員缺乏對稅收法律的相關認知,特別是在合同管理的過程中,沒有具體指出發票的類型和性質,這就容易出現稅收風險。
在建筑施工企業施工管理過程中,合同管理是非常關鍵的內容。科學的合同管理,不僅能夠清晰劃分自身的權利和義務,保障施工企業的自身利益訴求,也能夠有效降低賦稅壓力。但當前建筑施工企業缺乏對納稅管理的重視,管理人員也缺乏相應的稅法知識,特別是在營改增實施后,管理人員沒有及時進行新稅收政策的學習和認知,這些都會在很大程度上增加建筑施工企業的稅收風險。比如建筑企業在簽訂合同時,習慣性在合同條款中不明確注明乙方需提供增值稅專用發票,很容易造成進項款無法抵扣的問題。同時沒有核實對方的納稅人身份,若對方是小規模納稅人,那么稅務風險的壓力就會轉嫁給建筑企業。
在營改增背景下,建筑施工企業在納稅過程中面臨著比較嚴重的財稅風險,這很容易增加建筑施工企業的賦稅壓力,影響建筑施工企業的經營效益。因此,在建筑施工企業財稅風險的防控過程中,應該運用科學的防控措施,綜合有效地降低財稅風險。
建筑施工企業應區分新老項目,針對不同項目分別進行稅收籌劃,確定科學的計稅方式。老項目選擇簡易計稅還是一般計稅,要看前期取得發票是否可以抵扣,一般老項目在營業稅期間并未要求上游企業提供增值稅專用發票,可以抵扣的發票很少,故選擇簡易計稅的較多。新項目要科目籌劃哪種計稅方式對公司最有利,若簡易計稅有利,則可在簽訂總包合同時部分材料選擇甲供,或者清包工方式提供建筑服務,這兩種方式是稅法認可的新項目簡易計稅方式。建筑施工企業應該結合自身的實際特點,基于經濟科學的原則來有效判定合同主體,精確篩選施工技術方案,制定相應的稅收籌劃方式。在法律規定的范圍內進行科學的稅收籌劃,有效降低企業的賦稅壓力
建筑施工企業應該明確對方的納稅身份,為合同簽訂提供必要的前提。建筑施工企業在經營與發展過程中,可能會與多個主體發生關系。基于此,為有效規避財稅風險,合理降低企業賦稅,建筑施工企業應該科學判定對方的納稅資質。若建筑施工企業在計稅過程中,采用一般計稅方式,則在合同簽訂過程中應該率先跟對方確定增值稅專用發票能否提供,應優先選擇一般納稅人企業,這對于進項款抵扣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此外,建筑施工企業還應該要求對方提供一定周期內的納稅記錄,判定對方的納稅行為是否良好,有沒有存在偷稅漏稅的問題。
建筑施工企業在進行財稅風險的規避與管理過程中,為盡可能降低企業自身的賦稅壓力,應該將不同的業務內容區別開來,按照不同的稅率進行有效核算。建筑施工企業在經營與管理過程中,可能存在多個業務,這些業務有可能在一個合同中予以體現。若建筑施工企業缺乏科學的稅收籌劃意識,很容易將這些業務混為一談,很容易采用一個標準來進行稅款繳納。如每個地區的分包抵稅政策不同,建筑公司在項目所在地預繳稅款時,若要扣除分包款,需建議分包單位的稅款也在項目所在地預繳,這樣扣除分包款后預繳可以緩解資金壓力。因此,為合理規避財稅風險,應該區別核算不同業務,按照不同業務的不同稅率進行合理納稅。通過這樣一種方式,能夠有效降低企業的財稅風險,能夠有效降低企業的財稅壓力,減少不必要的資金投入。
建筑施工企業在進行財稅風險處理過程中,還應該明確科學的結算方式,尤其是在合同簽訂中要體現增值稅發票的到位時間、方式,同時明確各種費用的結算時間和方式,明確對方的違約責任,合理保護自身的經營收益,科學降低企業的賦稅壓力。
在建筑施工企業施工過程中,企業可能面臨著比較嚴重的財稅風險,為有效保護建筑施工企業的合法權益,有效保護建筑施工企業的經營收益,科學降低他們的賦稅壓力,應該加強合同管理,運用科學的稅收籌劃,綜合有效降低自身賦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