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為濤
(安徽元琛環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安徽 合肥 230012)
制造公司業務范圍廣,收入支出名目繁多,特別需要加強財務內部管控,以防止財務風險的出現。另外,近些年的經濟發展迅速,各種新型的經濟業務形式的出現,也對財務內部管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財務人員只有不斷加以學習、擬定適合本公司的財務管理制度,才能有效地防控財務風險。
一些公司沒有系統的財務管理制度,或者規章制度只是泛泛而談,里面約定的都是一些表面的規定,無法落實到具體工作上,或者使用“救火式”的財務管理制度,即哪里已經出現了財務管理風險,立即擬定個補丁式的管理制度,這樣使得公司財務管理主要依靠個人職業素養和責任心。這樣可能會導致,公司財務信息資源或資料完全掌握在具體會計人員手上,若該會計人員一旦跳槽或離職,原有的財務信息資源或資料也被隨之帶走,造成公司接下來的業務處理非常棘手,這迫使公司必須聯系該財務人員的局面。更有甚者,有的公司財務人員利用工作便利,使用單位各項機密信息資料為自己或親友開拓業務、以公謀私,嚴重地損害了公司的利益。
很多公司雖有較完善的財務制度體系,但在實際執行中的效果卻甚微,這主要有兩方面原因:一是制度本身制訂的不合理,或過于抽象無法落實,或隨著業務的發展的同時,新情況不斷涌現,原有制度已不能適應卻沒有及時修訂,使得制度不再具有可操作性,顯然也就不會有人去執行;二是沒有保障制度得到嚴格執行的機制,有些公司因未設獨立的內審部門,導致財務部門對財務制度的執行情況缺乏檢查監督機制,或者財務制度的執行未與考核制度掛鉤,或缺乏對財務制度缺陷整改的有效跟進,以上都會使得財務制度執行不力,使得財務制度成為擺設,或者說一紙空文就不足為奇了。
現在的經濟發展越來越快,國家對財務管理工作要求由核算管理轉向經營管理,對廣大的財務人員的要求從核算型會計向管理型會計轉變。另外,由于會計工作政策性強,專業性強,會計人員應不斷更新知識,努力學習,才能緊跟時代的變化[1]。
但在實際工作中,很多財務人員職業素養并不高,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財務人員理論知識更新不及時。
第二,財務人員知識面太窄,或由于在校專業學習限制,未能拓寬自己的知識面。
第三,財務人員的業務素質不高。存在非專業化人員從事財務工作;原始憑證及賬務處理不規范、審核不嚴格現象;會計核算不符合會計制度要求。
第四,財務人員的職業道德修養不高。
第五,財務人員的風險控制意識低。
由于財務人員的職業素養不高,自然會造成財務內部管理意識的薄弱。財務內部管理是否到位要有真實的證據來證明,這種證據就是事后可以審查的書面證據,包括紙質資料、電子文檔方式保存的信息資料及軟件系統中保存的控制痕跡等。另外,很多公司在財務制度設計和執行中偏重內容而不注重形式,忽視了管理過程中書面記錄、電子文檔和軟件內信息資料等證據的重要性。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一是業務已辦理,但未履行程序;二是已履行程序,但忘記入賬;三是已履行程序和賬務處理,但實際業務并未辦理。這些都是管理意識薄弱的表現。另外,管理過程中沒留下可審核的證據和痕跡,還會導致以下幾個問題:
第一,很難保證財務管理制度得到執行,由于無法通過證據和痕跡來驗證,財務內部管理活動是否真正得到真正執行,只當事人自己清楚。
第二,不利財務管理制度執行的監督與評價。
第三,不利于信息的傳遞與溝通。
第四,不利于責任的清晰界定,甚至會帶來法律風險。
《公司內部控制基本規范》第二十九條規定:“不相容職務分離控制要求公司全面系統地分析、梳理業務流程中所涉及的不相容職務,實施相應的分離措施,形成各施其職、各負其責、相互制約的工作機制。”其實各公司通常應分離的不相容職務包括:授權與執行、執行與審核、執行與記錄、審核與記錄、保管與記錄等[2]。例如,公司由于發展需要增加了一條生產線,需要購買生產設備,由設備部發起采購申請,并向供應商下采購訂單和向財務申請付款,這就造成了授權與執行未分離,造成的可能后果是:設備部借機以公謀私收受回扣,多流程由一個部門操作缺乏監督,存在信息、資料的流失等。正確的流程是設備使用部門發起采購申請,采購部門詢價后向供應商下達采購訂單、跟進付款和發票,設備部進行調試和驗收后將設備轉交給使用部門。再如,財務部門兼顧工資核算和發放是屬于執行與記錄未分離,導致可能的嚴重后果是某些人員的工資錯算、錯發無法稽查的現象。
對于財務制度不完善造成的種種舞弊現象,公司應通過完善的制度設計,如建立不相容職務分離制度,檔案、信息保密管理制度、職業限制制度等;另外,公司可以通過建立獨立的審計部門來定期和不定期地抽查或審計財務部門的工作,可以涉及財務部門所有的工作內容,對抽查或審計出來的問題限期進行整改,這樣可以監督財務內部工作的規范性,提前預防風險,為企業的長期發展保駕護航。
如何讓財務制度不落于形式,得到嚴格的執行,這需公司管理層高度重視,建立健全公司的組織架構和治理結構,并有保障財務制度得以嚴格落實的機制,同時還要做到職權分明、流程可操作、執行有監督、結果有獎懲;還要定期評估和修訂財務制度,對已過時的條款或制度進行修訂,對財務制度的缺陷要進行修訂和跟進。
在公司的實際工作中,公司要想把控好財務人員的職業素養,首先要把控好新進財務人員的職業素養;其次,在財務內部展開知識培訓、繼續教育、留住人才等手段來建立一支過硬的財務團隊。其具體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第一,及時學習國家新的財務和稅法方面的法律法規,以更新財務知識。
第二,提高財務人員的專業素質。一是在招聘時就要把好財務人員錄用關;二是新進的財務人員要進行崗前培訓,或采用師傅帶徒弟的方法,讓其一開始就將事情作對;三是要對財務人員定期進行培訓,要求財務人員的工作要理論聯系實際,兩者不可偏頗,實在掌握不準的,可以向公司內部領導及公司內部審計或外部審計等中介機構尋求幫助。
第三,要培養財務人員的正派作風、愛崗敬業、忠誠、廉潔奉公精神。
第四,提高財務的風險控制意識,任何業務的處理都要保持公平、公正,按照國家法律法規和公司的財務制度處理,排除主觀意識,這樣才有能力識別風險。
公司應建立清晰的審批權限制度,把所有財務制度中涉及的審批事項和程序,都納入到該制度中進行管理,才能防止同一事項在多個制度中出現的情況,并且可以清楚地指引公司各項審批流程和權限。另外,實務中經常有些公司采取領導“一支筆”審批,表面上看起來控制嚴謹,但事實上卻反映了內控的落后,也給財務管理帶來一定的難度。
財務內部管理要加強紙質資料、辦公軟件電子資料及財務軟件系統中的痕跡管理,只有做好痕跡管理,才能做到有據可查。要想做到這一點,財務部門在設計財務管理制度和財務軟件中的流程時,就要注意相關聯痕跡的設計;在財務管理制度的執行中,還要加強對會計人員的培訓和監督,促使管理活動過程留下相應的痕跡,以保證財務管理制度得到真正有效地執行。
財務部門進行組織結構設計和崗位職責分工時,要盡可能避免因工作量大和業務簡單等問題,多考慮在實際管理中的潛在風險和財務管理制度及流程設計問題,來對關鍵的不相容崗位進行職責分離,如果因客觀原因確實無法分離時,財務負責人和公司負責人要評估潛在風險嚴重程度,采取其他補償措施以降低給公司帶來的風險。此外,還要實行會計人員崗位輪換制度,特別是對重要崗位的定期輪換,可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串通舞弊現象[3]。
由以上論述可見,公司處在整個經濟大環境下的發展過程中不可避免會出現財務內部管理問題,但只要深究這些問題的根源,都是可以找到解決辦法的,最終會給公司的財務內部管理,乃至整個公司的管理水平提升帶來很大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