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添名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科技項目服務中心,新疆 烏魯木齊 830011)
現代中亞社會主要是指1991年蘇聯解體后,中亞各國獨立后直至未來的中亞社會。近年來,隨著中亞在國際上的地位日益突出,中亞的社會發展也受到了多方的廣泛關注。從中亞的社會發展歷程來看,但凡涉及近代中亞歷史、政治、經濟、軍事和文化等方面的問題,基本都會與“俄羅斯”化問題有所關聯。中亞作為中國的西鄰,對其現代社會發展的狀況和趨勢進行研究是非常必要的。也正是如此,對現代中亞社會的發展狀況與發展趨勢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從蘇聯解體后中亞五個主體民族國家建立宣布了現代中亞社會的形成,也是中亞政治發展的開始。從總體上來看,除了塔吉克斯坦在政治上受內部伊斯蘭原教旨主義和外界阿富汗動亂的影響而出現較大的政治波動外,中亞其他國家的政治基本保持了平穩的形勢發展,在外交上也表現出比較良好的趨勢。在內政的建設上,中亞各國基本上都確立了多黨制的政治方向,打破了一黨專政的局面。在政治制度建立方面,中亞五國都宣布建立民主法制國家,并實行三權分立和總統制國家政治體制。在外交上,中亞與俄羅斯、西方國家之間的外交關系走向是尋求平衡,這也是未來中亞外交關系的主導思想;在與周邊國家的外交上也是波瀾起伏,也別是與阿富汗的關系也是隨著阿富汗內部的形勢發展而不斷改變;與中國的外交關系一直都遵從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即互相尊重主權和領土完整、互相不侵犯、互不干涉內政、平等互利、和平共處,所有新成立的中亞國家都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是中國唯一的合法政府,它們重視與中國的外交合作,希望積極推進與中國睦鄰友好,并不斷加強與中國的全面合作。
新獨立的中亞各國在經濟上的建設顯得更為迫切,中亞社會經濟要想取得發展就必須要解決繼承和糾偏的問題,即對前蘇聯原來現代化成果的繼承,對原已形成的現代化畸形特征進行糾偏。盡管中亞各國一直在采取不同的經濟改革和發展措施,但是繼承和糾偏的問題依然還是存在,中亞各國急需探索出一條適合本國國情和獨立自主的發展道路。從9.11事件后,由于國際勢力的進入,讓中亞各國看到了新的希望,這個時候中亞各國想借助國際勢力來促進中亞的經濟發展。為此,中亞加強同美國等西方大國在經濟上的合作,利用自身的能源優勢來吸引外資,獨立自主的發展自身經濟。在工業上,以石油天然氣為代表的工業取得了快速的發展,也帶動了工業其他領域的發展,隨著工業各個領域的發展,中亞各國的服務業、旅游業和信息產業也得到了不斷的完善和改進。在農業上,中亞國家主要發展種植業和畜牧業,這在中亞的國民經濟中占據著十分重要的位置,農業的發展由單一型的農業結構向合理的復合型農業結構轉變。中亞地區的發展是一個長期、艱苦的過程,需要中亞各國不斷的摸索和總結。
在文化領域,現代中亞社會同樣也面臨著繼承和糾偏的問題,特別是在語言和教育上這種問題表現得更為突出。然而,這種問題并不是短期就能夠解決的,需要一個長期的循序漸進的過程,中亞國家為了在文化上急于擺脫俄羅斯化的影響,在對待語言問題方面顯得非常的急迫,紛紛通過立法的形式把本國主體民族語言定為國語。但是,無論是俄語居民還主體民族居民都對政府推行的語言政策表現出不滿。盡管如此,中亞各國仍在不斷通過自身的努力和摸索,不斷借鑒世界上多語言國家成功的經驗,探索尋找一條適合自身國情的語言使用途徑。在教育上,中亞地區的高等教育基本上都是在蘇聯完全取得勝利后發展起來的,也給中亞地區的教育水平和人們的整體文化素質產生了巨大變化,推動了中亞地區的建設和發展。獨立后的中亞在教育上發生了一些新的變化,這種變化就是在繼承和糾偏的過程中,不僅出現了大量的高素質人才外流、教學科研水平下降和盲目追求高學歷的不良現象,又有改變原有的辦學模式、加強高校改革力度和開設社會急需專業的有效措施,可以說這種變化是喜憂各半。另外,隨著中亞國家對教育的不斷改革,在中亞各國的教育中還是出現了一些新的氣象,原先備受冷落的漢語教育和留學生教育已經成為中亞地區的熱門,特別是漢語教育更是受到中亞地區的歡迎。總的來說,獨立以來的中亞各國雖然對原有的教育硬件設施都比較完好的繼承了下來,但是軟件設施因為民族政策、語言文字的使用而發生了改變,讓師資和科技人才力量大量的流失,從而引起中亞地區文化教育和科研上出現斷層,但是隨著中亞社會的不斷發展,其文化科教也在不斷朝著理想化的方向發展。
從中亞各國獨立以來,中亞各國還存在著在人口領域的糾偏問題,那就是努力提高主體民族的人口數量,目前,這個目的基本已經達成。其次就是通過提高本國人口的數量來提高本國在地區中的分量。隨著中亞地區的人口出生量不斷上升、人口基數也在不斷增加,中亞地區的人口數量也將會呈現出暴漲的趨勢。雖然中亞在人口上的計劃和做法有助于提高主體民族的人口數量,也有助于主體民族在未來的社會發展中發揮著主體的作用,很多中亞國家也把人口數量的優勢作為衡量地區強國的重要標準,但是這樣做也會導致大量高素質的俄語人才紛紛外流,對于中亞地區的社會發展是不利的。在民族關系上中亞各國的處理還是比較樂觀的,雖然中亞社會各國主體民族之間的差異會隨著國家之間的差異而增加和不斷加大,但是這并不會對中亞各國內部的民族關系帶來太大的影響。各國主體民族同俄羅斯族之間的關系也是一個不可避免和忽視的問題,如果關系處理得到,那么就會促進中亞社會的和諧發展,反之則會朝著相反的方向發展。可見,隨著中亞社會的不斷發展和進步,公民社會目標的全面實施以及人們對待歷史問題的不斷理性化,各國民族之間的關系將會得到更進一步的改善和提高,最終共同推進現代中亞社會的發展。
總之,現代中亞社會的發展狀況雖然朝著比較理想的方向前進,但是要擔當全人類交流的主角還遠遠不足,還需要不斷的積累和整合,無論是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都需要不斷的改革和創新,走出一條符合自身國情的社會發展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