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 靜
(南昌工程學院經濟貿易學院,江西 南昌 330099)
安徽皖江物流有限公司由蕪湖港重組而成,股票代碼為600575,2014年9月股票簡稱正式改名為“皖江物流”,是一個集煤炭物流、集裝箱物流、大宗生產資料商貿物流、航運服務物流為主的現代化大型物流企業。
由于皖江物流涉嫌虛增利潤、重大信息披露等違法行為,2014年10月9日證監會決對該公司進行立案調查。2015年7月23日,中國證監會正式對皖江物流發出《行政處罰決定書》,對皖江物流公司的重大違法行為進行處罰。該公司涉及的重大違法行為主要包括四項:
第一,在2012年—2013年兩年間,通過簽訂陰陽合同、虛構貿易、少提財務費用和壞賬準備等方式累計虛增收入91.54億元、虛增利潤4.89億元。其中,2012年虛增收入45.51億元、虛增利潤2.56億元,分別占2012年年報收入和利潤總額的14.05%、51.36%;2013年虛增收入46.03億元、虛增利潤2.33億元,分別占2013年報收入和利潤總額的13.48%、64.64%。
第二,未對外披露承擔的累計金額達29.05億元的動產差額回購擔保項目。其中,2011年皖江物流向分別向湖北華中有色、上海中望、武漢中西部鋼鐵、溧陽建新、溧陽昌興等公司提供的動產差額回購擔保業務金額總計16億元,而皖江物流在2011年年報中未披露這些項目的動產差額回購擔保額。2013年與2014年皖江物流也沒有按規定披露最高額為13.05億元的動產差額回購擔保額。
第三,沒有披露債務轉移協議。該公司于2013年與福鵬公司簽訂了債務轉移協議,雙方約定,由武漢致豐和華中鋼鐵承擔福鵬公司所欠30億元的債務,皖江物流在13年年報中未對此重大事項進行披露。
第四,隱瞞巨額擔保信息。該公司2014年向中西部鋼鐵和鎮江中友公司提供了擔保,最高擔保額度總計為2.2億元,但公司未在2014年報中進行披露。
從表面上看,皖江物流符合上市公司對治理結構的基本要求,但是公司的監督和制衡機制無法發揮作用,權力高度集中在少數領導手中。汪某一人擔任了皖江物流子公司--淮礦物流的董事長與總經理兩個職位,權力高度集中,且淮礦物流與母公司皖江物流之間的溝通被其全面把控。在皖江物流對其進行的各種內外部審查中又串通相關負責人共同舞弊,致使淮礦物流公司的問題一直沒有被發現。直到汪某離職,母公司按照慣例進行離任審計時,才發現淮礦物流公司存在的嚴重問題。
首先,對合作伙伴的償還能力評估不足。在2012年以后鋼鐵行業整體低迷,大部分鋼鐵企業都出現資金周轉不靈的局面,債務償還能力大幅度的下降。然而在2014年,淮礦物流在未對鎮江中友和中西部鋼鐵做償還能力分析的情況下,為兩家公司分別提供了0.4億元和1.8億元的最高額保證,截止到期日兩公司均未償還債務。其次,未對自身承受風險能力做出合理評估。在淮礦物流資本金只有10億的情況下,銀行給予的授信額度卻高達130億元,淮礦物流的風險評估機制未對這一不合理現象進行預警,這使得以汪曉秀為首的高層管理人員有了違規授信的可乘之機。
2015年7月23日,證監會對連續造假三年,虛增收入91.54億的皖江物流公司發布行政處罰決定書。決定書中,證監會給皖江物流給予的處罰為皖江物流公司告誡并罰款50萬元;皖江物流董事兼任淮礦物流董事長汪某受到警告并處以30萬元罰款;淮南礦業及皖江物流董事長孔某受到警告并處以10萬元罰款;財務總監兼任董事會秘書牛某受到警告被處以3萬元罰款;張某等監事受到警告并支付3萬元罰款;其余獨立董事均受到警告并分別支付3萬元罰款。相對于整個企業虛增的收入利潤,這樣的處罰明顯偏輕。縱觀證監會史上,舞弊案件層出不窮,雖然對違法的公司都進行處罰,但從未出現頂格處罰且處罰金額只起到“撓癢癢”的作用,沒有大力的打擊反而會使一些企業變本加厲。
獨立性是審計的根本,然而由于各方面的原因,許多因素都在干擾我國注冊會計師的獨立性。一方面,公司的管理層與審計人員之間存在直接的利益關系。審計人員對公司進行審計,審計費用是直接由管理層予以支付,審計工作處于被動的狀態。另一方面,我國的會計事務所眾多、競爭激烈,為了生存發展下去,會計師事務所難免要迎合上市公司的需求。從總體的收費情況看,皖江物流是華普天健會計師事務所最有價值的客戶之一,躋身華普天健客戶排行榜的前10位,但是其審計費用相比其他非審計費用略顯低廉,一方面由于審計的收費降低,會計事務所為了確保自身經營利潤會減少人力物力的投入,雖然對企業出具了無保留意見的報告,但審查范圍不全面不具體;另一方面由于其他非審計費用的增多可能導致華普天健會為了豐厚的咨詢費用而小心翼翼的“伺候”皖江物流,這不可避免的要和兩者間的利益扯上關系。
董事會與管理層應嚴格分離,明確權利責任義務,加強監事會的權利防止其流于形式。完善的法人治理是提高企業的經營效率與效果,保障信息披露真實性的前提。皖江物流應當進行治理結構改革,嚴格界定監督層、執行層、決策層的權責。對現有的董事以及高層管理人員,重新劃分職能,防止再次出現類似汪某這樣既是董事又是經理的人員。
皖江物流出現的負債危機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風險評估預警機制失效造成的。然而現實中,仍然有很多企業缺乏風險意識、缺乏風險預警機制的建立,特別是在出現風險時風險應對機制建設的方面還存在很大的不足,皖江物流舞弊案中汪曉秀與相關業務人員缺乏風險控制致使皖江物流背上巨額債務,所以加強風險評估預警機制至關重要。為此提出以下幾點建議:首先,聘請專業人員對公司內部的風險評估預警機制進行檢查,提出優化方案。方案制定后確實進行落實。其次,通過定期對中高層管理人員進行風險控制的培訓,不斷提升他們的風險防范、風險管理、風險控制意識,以提高中高層人員對風險的認識。再次,加強對員工的風險意識的滲透,將內部控制建設與企業文化緊密結合,將內部控制和風險意識鐫刻在每一名職工心中。最后,完善風險應對措施。對的風險進行評級,對不同的風險設計相應的應急預案以及后繼處理措施。當出現重大風險時,必須交由董事會及股東大會決議。
雖然我國出臺了規范上市公司行為的相關規定,也明確提出了對上市公司舞弊現象予以處罰的法律條款。但我國《刑法》規定的對財務舞弊的刑罰比國外輕,而民事法律的刑罰往往難以落實,導致上市公司財務舞弊的事件仍然頻發。因此,在對違法行為的處罰中應加強對上市公司違規操作的懲治,可予以刑事處罰并追究其民事責任。我國僅僅處以罰款的行為不足以震懾管理層,介于部分企業的行為危害到了資本市場安全和公平交易的原則,就必須要承擔刑事責任。我國證券法和刑法對此類案件判處過輕,目前處罰金額最高僅為60萬元,建議國內可以效仿香港的做法,加強懲處力度。在香港,無論是否有非法所得,只要觸犯了相關的法律,一律罰款1000萬元,同時還要承擔刑事責任,嚴重者刑法判決最高為無期徒刑。
會計事務所準則中有明確的規定要求其保持獨立性,良好的獨立性才能確保審計工作的真實有效。為了保證獨立性,審計費用可以由除委托人、企業和會計事務所之外的第四方進行支付。在今后的工作中,會計師事務所也應加強與公司內部審計部門的溝通,在確保內部審計準確無誤的基礎上,可利用內部審計再對企業整體進行評價和分析。另外審計技術應不斷革新,只有審計服務的質量提高,審計的價值才能被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