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文娟
(四川現代職業學院,四川 成都 610207)
隨著大數據、云計算、移動網絡、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新一代技術的廣泛應用,金融服務外包行業加速了模式創新的步伐,從以前的追趕技術,到現在的技術領跑,未來金融服務外包將迎來爆發式發展。根據前瞻產業研究院數據分析,2018年我國金融服務外包市場規模約為795億元,預計未來行業市場規模增長率在22%-30%。
如此快速的發展,將迎來巨大的專業人才需求,而當前金融服務外包專業人才的數量嚴重不足,具備軟件操作、業務流程操作,具有一定外語水平和金融基礎知識的專業人才更少。
當今,互聯網金融的興起,使中國傳統金融面臨一個新的機遇,在金融服務和金融創新方面,我們與全球站在同一起跑線上。加之利率市場化過程中,如何降低自己的利率成本獲取收益,是銀行最關注的問題。而這一問題正是金融服務外包可以為行業解決的關鍵問題,因此互聯網金融的發展和利率市場化,為金融服務外包創造了良好的發展空間。
今年,博鰲論壇上習近平主席提出要進一步擴大金融業的對外開放。這為許多中心城市的金融服務外包產業帶來了良好的發展機遇。比如作為服務外包示范城市的成都,已成為國內最具產業規模效應的金融后臺集聚地區之一,同時已成為國內全球金融服務外包交付的重要承接地。大型金融機構、全球金融服務外包企業20強,紛紛以共享服務中心、客戶服務中心、公司化運營等多種方式在成都運營并落戶。
金融服務外包一般指金融后臺服務外包。金融后臺服務與前臺業務相分離,并為前臺業務提供支撐。目前,隨著一些監管新規的出現,銀行、保險、證券、基金等金融機構的輔助性后臺業務,如數據處理、檔案管理、資金清算、保險雙錄質檢等成為新的外包熱點。金融服務外包已經成為增長速度快、市場潛力大、吸納就業能力強的行業。在未來的迅速發展中將需要大量的技術型和服務型人才,這與我們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目標是一致的。
金融服務外包的實質在于,降低金融企業成本,使其將資源集中于優勢領域,提高核心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隨著人口紅利的消失,企業人力成本越來越高,成為阻礙金融企業可持續發展的主要因素之一。據統計,金融企業如選擇外包服務,通常可節省30%-65%的成本開支和管理費用。而金融服務外包企業如主動與高職院校尋求合作,直接打通人才供需雙方的通道,不僅降低了中間的招聘和培訓成本,還降低了人才流失的比例。
隨著互聯網金融和新技術的發展,傳統金融領域面臨轉型升級,與此同時高職院校金融類專業人才培養目標也面臨轉變。這意味著,傳統金融領域人才需求已經發生較大變化,對高精尖復合型金融人才的需求將增加,而傳統基層就業崗位將減少,如銀行柜員、大堂經理等崗位已經銳減。高職金融類專業畢業生何去何從,必須尋找新的就業領域。除了面向互聯網金融外,通過金融服務外包企業,另辟蹊徑,也是畢業生進入金融企業就業的敲門磚。
基于以上校企合作的必要性,近年來,一些金融服務外包企業已經主動尋求與高職院校的校企合作,這與高職院校深化“校企合作、產教融合”的辦學模式不謀而合。因此,兩者可以通過以下幾方面拓寬校企合作的廣度、深度,建立長效的校企合作機制,解決人才供求矛盾。
高職院校擁有良好的人才資源、實訓場地和金融實訓軟件,通過與金融服務外包企業共建“金融服務外包產業學院”,將有效利用和釋放高職院校的優勢資源。建成集人力資源開發、一線操作人員培訓、職業技能競賽、職業技能鑒定等功能于一身的產業學院,一方面提高了高職院校的辦學效益和品牌效益,同時也鍛煉和培養了一批與行業企業緊密對接的雙師型教師隊伍[1]。教師可定期到企業開展掛職鍛煉,企業專家也可定期到學校開展業務培訓,雙方共同開發行業培訓課程、學生實訓課程,共同編寫行業培訓教材和學生實訓教材。通過產業學院的運作,真正提升專業服務產業發展的能力。
訂單培養,一方面解決了人才供給與崗位需求不匹配的矛盾,同時也縮短了企業崗前培訓的時間,節省了不少人才招聘與培訓的成本。四川現代職業學院通過與成都銀雁金融服務外包有限公司開展訂單培養,成立了兩屆“銀雁金融訂單班”,其模式為“行業認知——產品、崗位認知——貼崗實習——頂崗實習”,前期在大一的行業認知中,由企業教師以講座形式,讓學生了解金融服務外包行業,中期正式組建訂單班,企業產品經理走進校園為學生授課,講解產品和崗位具體情況,后期選拔學生進入銀行大堂經理、檔案管理等相關崗位進行貼崗和頂崗實習,通過該模式,雙方已經為交通銀行、建設銀行、農商銀行等銀行網點輸送了一批專業對口的大堂經理、檔案管理、現金清分等崗位人員,訂單培養初見成效。
目前,高職院校金融專業現代學徒制試點多與銀行、保險和證券等金融企業開展,而隨著智能柜員機和智能機器人等新技術的出現,傳統金融行業的崗位和人才需求發生了較大變化,使得金融企業與高職院校的直接合作意愿不再強烈,與金融企業開展現代學徒制試點的難度將加大。因此,針對高職金融類專業,我們應該另辟蹊徑,通過與金融服務外包企業開展學徒制試點,才是切實可行的。現代學徒制試點將不僅停留在訂單模式階段,而應該重視企業文化在前期校園中的植入,重視企業內訓課程在中期教學環節的植入,注重學生職業素養的全過程培養,同時加強學生學徒身份的認同、實訓過程的管理和考核管理機制的建立。根據前期訂單試點的經驗,學徒制試點,可以將金融服務外包企業的各大產品線經理作為師傅與貼崗和頂崗實習的學生建立師徒關系,同時建立學生、學校、企業三方無縫對接的雙導師教學團隊[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