寸少妮 楊曉梅 方凱
[摘 要]針對早期油井大多以裸眼完井,隨著油田勘探開發的不斷推進,裸眼完井所暴露的問題越來越多,嚴重制約著區域整體開發效果。本文作者結合自己的工作實踐,對七里村油田裸眼井開發后存在的問題做一分類和總結,為幫助提高該區塊開發水平,緩解該區遞減,提供參考。
[關鍵詞]七里村油田 裸眼井 開發問題
中圖分類號:P631.8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914X(2018)25-0400-01
1 前言
七里村油田裸眼井區主要分布在佛古塬區、楊旗區和黑家堡區。主力含油層位為延長組長6油層組,為彈性—溶解氣驅巖性油藏。油藏埋深100~500m。于1985年開始勘探開發,采用滾動勘探開發。1985-1997年為保護地表資源及受運輸、水源、成本的影響,油田開發沿“三邊”布井,距離2017年平均生產年數超過12年,單井平均壓裂次數大于6井次。由于早期開發技術的不成熟不規范,多年的壓裂作業,現剩余可改造井油層段有限;并且,該區塊長期依靠天然能量開采,無注水能量補充,地層虧空嚴重,先存在一系列開發問題,亟待解決。
2 裸眼井開發中存在的問題
經過多年的勘探開發,七里村油田裸眼井開發主要面臨以下問題:
2.1 儲層物性差。根據巖心分析資料統計結果表明,我廠裸眼井區長6儲層孔隙度為7~13%,平均值為9.27%;滲透率主要分布在0.20×10-3μm2~0.9×10-3μm2之間,平均值0.45×10-3μm2,屬特低孔、超低滲儲層。由于孔隙度和滲透率低,且孔隙喉道半徑較小,毛管阻力大,導致啟動壓力梯度及驅替壓力梯度變大,使得油藏在開發初期地層壓力下降較快,產量下降也較快。
2.2 開發區域驅動能量單一,基本以彈性驅動能量為主。經過多年開發,裸眼井區域地層能量虧空嚴重,地層能量得不到有效的補充,層間層內矛盾突出,單井產能低。
2.3 大部分裸眼井無井口控壓裝置,無法做到合理控制生產壓差。隨著地層壓力的降低,油井采液指數、采油指數下降。
3 裸眼井綜合治理對策探討
3.1 溝通滲流通道
由于裸眼井區域特殊的地質特征,該區域的分流河道砂巖是主要儲集層,平均孔隙直徑為50~150μm,喉道直徑主要分布在0.40~2.40μm,平均為0.34μm,屬小孔隙微細喉道為主。為了改變儲層滲流通道,選取儲層物性較好,初產較高的裸眼井采用壓裂措施對其進行治理改造。建議引進小承壓段壓裂和水力噴砂壓裂工藝措施,進行試驗。
3.2 改善產液剖面
部分油井堵塞后,表現出產液量、產油量、動液面等持續下降。針對這類油井采取合適的解堵措施對其進行治理改造,有效解除壓裂胍膠、聚合物、細菌、硫化物等引起的油層污染,恢復了油流通道,解除油層的堵塞。同時,解堵劑改善了原油在地層中的流動性,從而提高了單井產量。主建議使用PG木質素解堵、CLO2解堵和多頻脈沖化學復合解堵措施,進行試驗。
3.3 補充地層能力
經過多年的勘探開發,我廠裸眼井區地層能量虧空嚴重,由于目前的注水工藝主要適用于套管井區域,裸眼井注水工藝不成熟,使得裸眼井區地層能量得不到有效的補充,層間層內矛盾突出,單井產能低。建議引進氮氣泡沫吞吐采油技術措施,進行試驗。
4 結束語
綜上所述,經過多年的裸眼井綜合治理改造,七里村油田裸眼井區域的好油層已基本動用完,剩余可供挖潛的大多是差薄油層,且油井井壁不規則,封隔器難以坐封;為后期改造帶來了很大的挑戰。同時,壓裂類措施和解堵類措施無法從根本上解決裸眼井區域地層能力虧空嚴重、地層壓力低的問題。因此,油田下一步將開展裸眼井注水開發先導性試驗,為裸眼井區域的二次采油探索出路。
參考文獻
[1] 劉波,方凱,寸少妮.佛古塬油田攜砂解堵新工藝應用效果分析[J].中國石油石化,2015(22):104-106.
[2] 侯國寧,汪洋.王家川油田佛古塬油區延長組長6油層組油藏描述報告[M]. 陜西延長石油(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王家川采油廠,2009.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