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浩
摘 要: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產業發展需求的不斷增加,灌云縣的城鎮格局已不再適應灌云未來經濟和社會的快速發展,必然要求對縣域整體發展思路和戰略作出更合理的調整,以明確正確的發展方向,保證經濟社會的穩定發展。城市在發展的同時也要協調好經濟發展與資源、環境等之間的關系,尤其是各類產業園區用地與快速膨脹的城市規模對農田耕地、生態環境的影響,科學解決其之間的矛盾,從而使灌云的經濟和社會走上可持續發展的道路。
關鍵詞:土地利用;區域經濟;灌云縣
1 灌云縣土地利用規模對區域經濟發展的影響
隨著區域經濟的不斷發展以及人口的不斷增長,經濟各產業部門用地規模也呈現不同的現象。各產業的產值與所投入土地的使用量間存在一定的聯系,分析兩者間的聯系有助于土地資源的合理配置。
1.1采用一元回歸預測法
一元線性回歸分析預測法:通過設定自變量x和因變量Y,建立兩者之間相關關系,把x與Y的線性回歸方程進行預測。由于市場現象不僅受一個因素的影響,還存在多個因素對其產生影響。
通過對2010-2017年灌云縣產業值與用地量分析,預測(41.94)值:32.9720、33.0706、32.0089、31.1248、31.2696、30.8820、30.3264;殘差值:9.7879、2.4893、0.2110、-2.5748、-1.2496、-5.9820、-3.5564;標準殘差值:2.0558、0.5228、0.0443、-0.5408、-0.2624、-1.2564、-0.7470。
所有回歸系數同時等于零的原假設,需通過方差分析檢驗而得出的結果。可獲取其P值做為最終結果,標記為“SIGNIFICANCEF”。從資料分析中可知P值,表示要從這樣總體的隨機樣本中,看到這些結果極可能的,可確定變更間存在顯著關系的結論。
1.2采用TREND函數預測各產業用地量
通過調閱2010-2017年灌云縣產業用地量數據,第一產業用地量(公頃):95159.53、93178.54、93457.12、90456.78、87958.42、88367.41、87272.15、85701.95;第二產業用地量(公頃):13247.95、15185.45、19258.46、20546.85、24556.15、25771.74、25742.56、26911.71;第三產業用地量(公頃):12656.85、12700.35、8348.1、10060.71、8549.77、6925.19、8049.63、8450.68。
采用TREND函數預測第一產業的用地量是71236.92公頃,第二產業用地量是34587.21公頃,第三產業用地量是15240.21公頃。與實際用地量相比較,第一產業用地量減少14465.03公頃,減幅16.88%,第二產業用地量增加26911.71公頃,增幅28.52%,第三產業用地量增加6789.53公頃,增幅80.34%。從數據分析上看,灌云縣在各產業上對土地資源的分配不合理,需要對各產業的土地用地規模進行合理優化。
通過對灌云縣“十三五”主要經濟社會預期指標值分析:生產總值額+10%、人均生產總值額+8%、第一產業增加值-8%、第二產業增加值+10%、第三產業增加值+11%。灌云縣第一、第二、第三產業用地呈明顯增加趨勢。灌云縣的第二產業、第三產業以分布在其中部縣城區為主,但中部城區總面積僅有8233.49hm2,其中農用地面積4940.05hm2,其他土地目前僅為93.65hm2,中部核心區已無多余土地供其發展。這就意味發展核心區的同時,加強對其東部拓展區的建設,充分發揮中部核心的輻射影響力。
2 灌云縣土地利用布局對區域經濟發展的影響
產業比較土地生產率(A表示)可以指導區域內各產業布局。主要是通過各產業產值與國民收入比重(B 表示),除以產業產值與用地比重(C表示),兩者的比重之比來表示土地生產率。即:A=B/C
分析2017年灌云縣產業比較土地生產率和產業單位產值占地率,第一、二、三產業的比值分別為0.42、2.31、7.29。第三產業比值遠遠高于其他行業的比值;其中金融保險業為21.77,商業為9.12,旅游業為2.44。
通過數據分析,灌云縣用地現狀呈現如下特點:從土地分布結構上看,灌云縣還是側重農業的發展,農業用地占區域總面積的比重較大。從實地調研中發現,灌云縣中部用地區的伊山鎮、侍莊鄉、東王集鄉、下車鄉、白蜆鄉等,分布于這些鄉鎮中的工業用地主要用于倉儲、工業等用地,其工業用地約占該中部總用地面積的30%,這些工業項目往往技術陳舊、經濟效益低,嚴重影響區域核心經濟發展的進程。從中體現出區域土地配置極不合理,已經阻礙了縣域中部經濟的發展。中部核心區用地效益沒有充分體現,城鎮區農村居民點的布局比較分散,但總居住用地總面積占比重較大,其中辦公,文化娛樂,服務,土地面積僅占總面積的10%。灌云縣西部主要分布龍苴鎮、陡溝鄉、南崗鄉、穆圩鄉等鄉鎮,這些鄉鎮都有種植農業作物的優越先天條件,但耕地的種植率不到60%。灌云縣東部主要分布圩豐鎮、五圖河農場、燕尾港鎮,這些鄉鎮都有各自的土地資源優勢,尤其是燕尾港臨港產業區,土地類型為鹽堿地,并且交運輸條件優越,有利于工業用地的發展,但工業用地的利用率較低,不足臨港產業區用地面積的50%??v觀全縣土地資源布局,為促使全縣經濟的持續穩定發展,必須將現有土地資源優化配置,綜合提高全縣土地資源利用水平。
灌云縣土地資源的合理配置,不僅要使有限的土地資源在各區域內統籌配置,還要提升各用途土地的利用水平,強化土地綜合利用率。伴隨全縣經濟結構的不斷優化,只有將有限的土地資源合理配置,才能確??h域經濟的持續穩定發展。
參考文獻
[l] 曲福田等.經濟發展與土地可持續利用[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6).
[2] 王萬茂.土地利用規劃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
[3] 王萬茂.土地資源部門間分配與耕地保護[J].中國土地科學.1997(2).
[4] 徐萍,吳群.產業結構優化與土地資源配置[J].中國土地.2010(1).
[5] 灌云縣土地志 [M].2012.
[6] 灌云縣總體規劃(2010—2030)[M].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