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頏 李新富 梁佑平 張龍海
摘 要:文章通過對國內外飾面石材用礦地質勘查方法的比較,從地質編錄、采集樣品、所提交的地質成果、資源量估算方法等方面著手,對國內外勘查中存在的異同處進行探討,并對各自存在的優(yōu)缺點進行總結,認為國外飾面石材用礦勘查在計算機新技術利用上優(yōu)勢明顯,國內在沿用傳統(tǒng)礦產勘查方法過程中,在制圖及計算方面也使用了現(xiàn)今新技術,但較國外利用程度較低。
關鍵詞:國內外;飾面石材用礦;地質勘查;勘查方法
天然石材(泛指花崗石、大理石)素以其色彩艷麗、質地優(yōu)良、華貴典雅、清新自然的風格和特點雄居于各種建筑裝飾材料之首。隨著經濟建設快速發(fā)展,人們生活質量不斷提高,應用天然石材裝飾已成為一種時尚,古老的天然石材已從基本建筑材料之一上升為現(xiàn)代流行的高檔裝飾藝術材料,應用前景十分看好。
1.地質編錄的對比
國內勘查鉆孔編錄包括原始地質編錄、工程編錄及簡易水文編錄,主要內容為巖性地層劃分、節(jié)理裂隙統(tǒng)計,巖芯RQD統(tǒng)計,簡易水文等。采用的表格一般為鉆孔原始地質記錄表、鉆孔工程地質記錄表及鉆孔簡易水文觀測記錄表。野外巖芯標記僅為回次編號。國外勘查鉆孔編錄除原始地質編錄、工程編錄及簡易水文編錄外,增加了構造編錄。工程編錄在節(jié)理裂隙與巖芯RQD統(tǒng)計的基礎上,另對所有回次的斷面?zhèn)€數(shù)進行統(tǒng)計;構造編錄內容包括斷面類型、平坦度、粗糙度,斷面充填和蝕變類型、充填厚度等。采用的表格相應增加了構造編錄表,各類表格內容簡單且全面,大部分地質信息采用統(tǒng)一的代號表示,例如,厚層代號為BN,節(jié)理代號為JN,斷面形狀呈波狀代號為U,呈平面為P等等,為以后礦山數(shù)據(jù)庫建立提供了前提條件。野外巖芯標記包括巖芯定向線、不同斷面符號、整米數(shù)位置等。通過以上對比,國內勘查側重點為巖性地層的劃分,其次為節(jié)理裂隙統(tǒng)計與巖芯RQD;而國外勘查中地質編錄為基礎編錄,側重點為工程編錄與構造編錄,且兩者編錄的內容全面,描述偏簡單。
2.采集樣品的對比
國內勘查中基本樣布置較多,在探槽與鉆孔中均勻分布,探槽中基本樣按5m的間距布置,鉆孔中按5m的間距布置,選擇布置間距內出露新鮮,完整性較好的部位采取;物性樣按勘查區(qū)內出露的品種數(shù)量具體確定,同一品種在具有代表性的探槽、鉆孔中采取,無一定間距及樣品數(shù)量要求,一般在某探槽、鉆孔中采取一組物性樣或部分物性樣,部分探槽或鉆孔中可不采取或部分采取。國外勘查中基本樣布置相對較少,在探槽中按20m間距布置,鉆孔中按10m間距布置,選擇布置間距內出露新鮮,完整性較好的部位采取,盡量靠近布置間距的中間部位,與前面相鄰基本樣間距一定的距離,使其更具代表性。國內外勘查中樣品布置采集區(qū)別較大,國內在基本樣采集中控制密度較大,對物性樣布置靈活,布置數(shù)量較少,選擇具有代表性的地段布置;國外勘查中基本樣布置很少,間距大,物性樣布置較均勻,有一定的間距和代表性,在樣品采集中側重于物性樣。
3.地質成果內容不同
國內飾面石材用礦地質勘查提交的最終成果包括野外原始資料及地質勘查報告。野外原始資料包括所有野外工作中的第一手資料,具體為地質填圖、槽探、鉆探、采樣等工作手段的野外記錄或編錄內容。地質勘查報告包括附表、附圖及文字報告,附表涵蓋所有數(shù)據(jù)信息,主要包括樣品分析成果、資源儲量估算、工程測量成果等內容;附圖主要包括地形地質圖、資源量估算平面圖、水工環(huán)圖件、勘探線剖面圖、鉆孔柱狀圖及槽探素描圖等;文字報告章節(jié)包括項目概況(前言)、區(qū)域地質、礦區(qū)地質、礦床開采技術條件、礦石加工技術性能、勘查地質工作及質量評述、資源儲量估算、礦床開發(fā)經濟意義研究等,地質勘查報告提供所有的野外勘查信息,后期成果總結非常全面,從數(shù)據(jù)、圖件、文字三方面相互印證、疊加及闡釋。國外飾面石材用礦勘查中所提交的成果除野外原始資料及地質勘查報告外,另需提交野外原始資料數(shù)據(jù)庫及CAD地形圖。
地形圖選擇大比例尺且精度要求較高,一般選擇比例尺為1:2000或1:1000,圖形選擇CAD格式,等高線賦予高程屬性,附帶高程碎部點,為以后的高程檢查提供依據(jù)。另外,該地形圖應包括槽探、鉆探等探礦工程的位置信息。
國外勘查較國內在提交地質成果方面增加了原始資料數(shù)據(jù)庫及CAD地形圖,因國外勘查成果的研究、資源量估算、報告評審及最終成果的存庫更多依賴計算機平臺,計算機平臺借助先進的系統(tǒng)軟件對勘查成果的各個階段給以處理計算。
4.結論
全文通過地質編錄、采集樣品、所提交的地質成果、資源量估算方法等方面進行對比,對國內外勘查中存在的異同點開展了以上探討,并對各自勘查中的優(yōu)缺點進行以下總結:
(1)國外在飾面石材用礦地質編錄內容方面針對性更強,更側重于節(jié)理裂隙、斷裂等構造方面的統(tǒng)計,內容全面,信息量大且記錄簡單。國內仍沿用普通礦產勘查中的地質編錄內容,在針對飾面石材用礦方面內容有所增加,但較國外勘查有不足之處。
(2)國內外在樣品采集方面區(qū)別較大,國內勘查基本樣采集布置對石材品種的劃分,同一品種中礦石特征變化控制更加詳細。國外勘查中偏重于物性樣,對石材礦的物理性能方面特征的控制更加系統(tǒng),更具有代表性,而對石材品種、礦石各項特征方面控制有限。
(3)國外勘查因后期完全借助計算機平臺,在提交地質成果方面內容有所增加,且大部分內容用簡單代號表示,較國內勘查中文字性表述較少,故部分地質信息內容可能缺失。
(4)國外勘查資源量估算借助計算機平臺的方法優(yōu)勢明顯,準確性及效率均較高。而國內在后期報告評審中,專家借助圖件及附表對資源量核算更加方便。
筆者通過以上各方面的總結,認為國外飾面石材用礦勘查存在較多優(yōu)點,尤其在計算機新技術利用上優(yōu)勢更加明顯,國內基本沿用傳統(tǒng)礦產勘查方法,在報告編制過程中也使用了新的計算機制圖軟件、Excel表格計算工具,但未能使各個環(huán)節(jié)形成一體。故國內飾面石材礦勘查應更多借鑒國外在計算機方面的利用。
參考文獻
[1] 王炳良.對飾面石材礦產資源地質勘查工作評價的探討—以安溪臺安礦山礦產資源的勘查與評價為例[J].《石材》,2009年第8期.
[2] 劉仕輝.淺談飾面石材礦床勘查工作的技術與方法[J]. 《能源.地礦》,2014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