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文化藝術單位的檔案管理除了遵循一般檔案管理準則外,還要考慮藝術檔案自身的特征,采取切實可行的方法加以管理。本文在充分調研安徽演藝集團所屬文化藝術單位藝術檔案管理的基礎上,進行了深入研究,總結了藝術檔案的特點,闡述了藝術檔案的作用,指出了藝術檔案管理存在的問題,提出了藝術檔案管理的方法舉措。
關鍵詞:文化藝術單位;藝術檔案管理
1 藝術檔案的特點
藝術檔案是指各類文化藝術單位和藝術工作者在藝術創作、藝術演出、藝術教育、藝術研究、文化交流、社會文化等工作和活動中形成的,對國家和社會有保存價值的各種文字、圖表、聲像、實物等不同形式的歷史記錄,是寶貴的文化遺產。按照《藝術檔案工作暫行辦法》,藝術檔案細分為藝術生產檔案、群眾藝術檔案、藝術教學檔案、藝術研究檔案、專業表演藝術檔案等16個類別。藝術檔案除具有一般檔案的規律和共性外,還具有以下幾個鮮明的個性特點:
1.1藝術性。藝術檔案是文化藝術活動的歷史記錄,藝術性是其突出特點。文化藝術活動中,對于戲劇、舞蹈、歌曲、音樂、曲藝、雜技、書法、繪畫、文藝表演等藝術形式的活動,按照其各自藝術專業性特點進行收集、整理、保管、開發、利用,藝術檔案反映社會生活,將藝術工作者的精神勞動及其藝術創造成果,通過藝術作品本身的藝術形象這一特殊手段體現出來。
1.2公眾性。藝術作品是供人們欣賞的精神食糧,一出精彩的大戲、一支優美的歌曲、一段驚心的雜技等,了解的人越多,藝術檔案的作用發揮得就越大,就越能讓經典的作品流芳百世、經久不衰。這就決定了藝術檔案具有公開性、公眾性特點,便于藝術檔案廣泛利用,易于發揮作用。
1.3多元性。這是藝術檔案的一個明顯特征,現代文化藝術活動所采用的技術手段是多種多樣的,而不同的技術手段,所產生的記錄形式和載體是非常豐富和復雜的。所以藝術檔案材料在載體類型上呈現多樣性特點,在保管工作中藝術檔案用多種不同的記錄手段、在不同的載體上、以不同的方式共同反映一項藝術活動的全過程及其取得藝術成果,加之各類藝術手法表現的形式、內容千差萬別,這就必然成就藝術檔案材料、類型的豐富多樣。
1.4獨特性。藝術檔案帶有深厚的藝術家的個人色彩。由于藝術家各自生活的閱歷不同,思想性格千差萬別,審美情趣存在差異,藝術才能不同,即使同一個藝術家在不同的時期內,其藝術思想、傾向、風格、創造方法也不盡相同,根據個人風格和各自創作方法的不同,藝術家被分為各種流派。因此,藝術檔案也必然帶有不同特色的藝術風格和流派特點。
2 加強藝術檔案管理的重要性
藝術檔案管理是文化藝術管理工作的基本內容之一,是記錄文化藝術事業發展歷史、保存藝術成品、造福后世的重要手段。在新的歷史形勢下,我們要充分認識藝術檔案管理的重要意義,引進先進的管理理念和手段,面向社會、面向大眾,實現藝術檔案管理工作的良性發展。
3 藝術檔案管理存在的主要問題
2018年4月份,安徽演藝集團會同省檔案局,對集團所屬黃梅戲劇院、歌舞劇院、雜技團、話劇院、大劇院、徽京劇院、安徽樂團、演出總公司、演藝院線等9家藝術院團開展了藝術檔案分類方案調研,發現存在以下四類問題。
3.1.藝術檔案管理制度不健全。目前,除了文化部、國家檔案局頒布的《藝術檔案管理辦法》,對綜合活動材料、文學創作材料、藝術表演材料、美術攝影材料、社會文化材料、藝術研究、藝術教育材料7大類藝術檔案進行規范。但對于這7大類中具體需要歸檔的文件沒有細化的管理辦法,比如藝術表演材料類,劇本、曲譜、燈光、音響、服裝材料等,包括了紙質、光盤、照片、實物等好幾類檔案的保管利用沒有具體的辦法。即使有相類似的歸檔材料,在歸檔方式上也存在差異。
3.2. 藝術檔案管理人員不專業。很多文化事業單位沒有專職檔案管理人員,多數由辦公室文書或人事部門兼管,單位活動檔案和藝術檔案混放一處,分類不嚴謹,沒有實行集中統一管理。
3.3 藝術檔案管理軟件不配套。按照藝術檔案藝術性、多樣性和獨特性的特點,很難使用傳統檔案軟件管理藝術檔案。當前,還沒有開發出一套實用的藝術檔案管理軟件,把不同種類的檔案綜合到檔案管理軟件中,把紙質、視頻、照片等相關的材料一一對應起來,方便查找、保管和利用。
3.4.藝術檔案數字化程度不高。存在硬件嚴重不足,軟件開發滯后的問題,大多數文化藝術單位只有價值不高的簡易設備,沒有專業高端的信息采集、存儲和利用設備。同時,檔案數字化標準也不統一,難以實現規范化和標準化。
4 藝術檔案管理應采取的措施
4.1完善管理制度。加強藝術檔案的管理,必須建立和完善藝術檔案管理的規章制度,對藝術檔案的收集、歸檔、移交保管、借閱、利用作出明確規定。嚴格執行《檔案法》《著作權法》等相關法規,防止藝術檔案分散流失。要將藝術檔案工作納入文化藝術單位工作計劃,將其作為考核的重要內容。要給提供檔案者出具收藏證書和補償一定的制作成本費用,通過不定期舉辦優秀藝術檔案展覽等,提高文化藝術工作者上交檔案的積極性,建立健全保存、上交藝術檔案資料的激勵機制。
4.2加強數字化管理。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數字化、網絡化、多媒體時代的到來,為實現藝術檔案長期保存、資源共享,延長檔案壽命提供了廣闊空間。要利用多媒體技術對現有藝術檔案的原始資料進行處理,借助掃描儀、數碼相機、存儲磁盤等手段,將其轉化為電子數據,實現藝術檔案數字化;同時,建立藝術檔案目錄數據庫,便于藝術檔案的檢索和查閱,實現藝術檔案信息化管理。
4.3培養專業技術人才。文化藝術單位要有目標、分步驟地培養一批藝術檔案人才,充實到藝術檔案單位。通過舉辦藝術檔案知識培訓、文化藝術藏品展覽等,提高檔案管理人員自身素質,提升其職業道德和專業技能,為做好藝術檔案的管理打下堅實基礎。
參考文獻
[1] 文化部、國家檔案局,《藝術檔案管理辦法》、《藝術檔案工作暫行辦法》。
[2] 李燕紅.藝術檔案及其在其中文化中的作用,《神州民俗》,2012第188期。
[3] 張毅.檔案數字化管理探討,《社會發展》。
作者簡介:
朱煥鳳,女,漢族,1980年,安徽長豐人,2004年畢業于安徽工程大學藝術設計專業。從事藝術檔案管理8年,檔案館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