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 昂 (貴州大學美術學院碩士在讀 550025)
在中國封建文明史中,統治者提倡以儒家為代表的傳統禁欲式性道德,由于長期受到封閉的性觀念和傳統文化的限制,性的話題即使在成人之間也難以啟齒,本應對孩子進行的性健康教育更是幾近空白,盡管現在很多學者都在倡導兒童性健康教育,網絡上呼聲也很高,但大多數家長卻處在一種理性上勇敢接受,感性上膽怯面對的矛盾狀態。因為家長們沒有受到過系統的性健康教育,他們所接受的是上一輩陳舊的“性教育”,再加上自己從書本或網絡上學到的零碎的兒童性教育知識,根本不足以應對孩子們提出來的五花八門的性問題,所以導致狀況百出,難堪收場。因此兒童性健康教育在中國發展極為緩慢。
隨著互聯網科技的迅速發展,現在的孩子處于一個多元媒介環境中,在沒有大人陪同看電視、上網時,容易受到各種不良信息的誤導,尤其是一些性信息,如電視劇中涉及性的鏡頭、網頁的彈窗廣告、甚至是孩子之間的交流等,非常難以設防,這種被動的接觸會導致孩子產生“越獄感”。如果家庭、學校在之前不主動給孩子傳達正確系統的性健康知識,當孩子問起時,避而不答、遮遮掩掩,或者欺騙孩子,就很可能導致孩子為了滿足自己的好奇心,從網絡等一些非正式,未受保護的渠道去獲取答案,這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發展。數據顯示我國人工流產每年約有 1300 萬人次,25 歲以下女性約超過一半。另據女童保護基金會的調查,2017年全年媒體公開報道的性侵兒童(14歲以下)案例378起,平均每天曝光1.04起。2016年這一數據為433起,平均每天曝光1.21起;2015年全年數據為340起,平均每天曝光0.95起。1從這些觸目驚心的數據上看,我國推行兒童性健康教育刻不容緩。
中國的兒童性健康教育雖發展緩慢,但不少學者也在努力探索著如何將國外先進的性健康教育模式與中國國情以及中國孩子的實際相結合,以及怎樣解讀中國孩子的性發展。中國兒童性健康教育第一人—胡萍女士在經過自己大量的調查研究后,建立了兒童性健康教育的理論體系—善解童貞。她認為性教育不等于性知識教育,是包含了性別的教育、愛與生命的教育、情感與責任的教育、道德與法制的教育。2經過十六年的努力,胡萍研究的兒童性健康教育被越來越多的中國家長所接受,一定程度上改變著中國性健康教育的落后狀況。胡萍如何對孩子進行科學的正確的性教育呢? 在《善解童貞——6-13歲孩子的性發展和性教育》書中,胡萍提到了四個性教育原則3:
不同年齡階層的孩子,認知發展程度和性心理發展水平不同,對性的探究程度也不同。所以成人為孩子提供的性教育內容不能超出孩子年齡階段的認知和探索,不然會破壞孩子正常的性心理發展軌跡。反之,性健康教育也不能滯后于孩子的性發展,“等他長大一點就知道了”這句家長經常說的話并不正確,如果家長不能解釋滿足孩子的認知需求,孩子就可能會通過其他未經保護的渠道去獲得性知識,這就是教育的滯后。因此必須遵循孩子的認知發展規律進行兒童性健康教育。
鑄就孩子的性價值觀和性審美,人文關懷至關重要,它包含了尊重孩子的性發展規律、理解和包容孩子性發展中出現的“出格”行為,幫助孩子度過性發展的每個階段。兒童性健康教育不僅要傳授性知識,還需要在這些知識的基礎上進行人文升華。
性的價值觀會決定一個人“性”的發展方向,兒童性健康教育理應給孩子構建符合社會主流的健康價值觀。
國家的民族習俗和文化,是性健康教育的根基,東西方文化差異巨大,中國就不可以照搬西方的教育模式,應該立足于本土文化,將西方的先進思想與中國文化相結合。比如胡萍老師建議在回答年齡較小的孩子問“我從哪里來”的時候,為了避免與文化的沖突,也為了幫助孩子更好的理解,將“陰道”這個詞替換為“生命通道”,這樣既升華了生殖器官與生命的關系,又極大的減少了文化沖突。
目前中國推廣普及的性教育主要是青春期性教育,從一節生理衛生課開始,或者通過發放教材讓學生自行閱讀學習。而對于青春期之前的孩子的性健康教育,僅限于家庭生活中父母對孩子的教育,可一些父母羞于跟孩子談性,自然無法應答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提出的性問題。通過設計可以給這一現狀帶來什么改變?
精神分析學家西格蒙德?弗洛伊德提出了人格發展理論(又稱性心理期發展論),分析人在成長中對于性的認知沖動分為五階段:口唇期——肛門期——性器期——潛伏期——生殖期。當兒童處于性器期是4至5歲。處于性器期的兒童在性生理上的變化,會促使他們對于性器官的好奇程度加大,兒童會表現對生殖器的極大興趣,特別是對于異性的好奇,會驚訝于成年人與自己的不同。他們可能會通過自己的觸摸去了解,也會通過想象來獲得滿足。5所以在4歲之前,不宜過度強調隱私教育,應該先滿足孩子自我認知發展的需要之后,再加強構建身體界限的教育,當然,這個時候要對孩子進行充分的保護。4歲以后家長必須幫助孩子從小建構起性隱私的概念,首先家長在家庭生活中要避免破壞身體界限感的養育行為,其次讓孩子清楚的知道什么是性侵害的行為。
所以,針對4-9歲這一年齡段的兒童,應該讓他們知道男生女生的身體的差別,生命的誕生以及保護身體的隱私,如何清洗生殖器等。兒童性健康教育學習內容,要根據孩子年齡的認知特點來呈現,9歲前孩子的學習內容,應該以圖畫為主,孩子能通過圖畫來讀懂內容,教師或家長的講解與圖畫有效配合,孩子就能夠更好的理解。
在對4—9歲兒童進行性健康知識傳授時,應選擇繪本、動畫、多媒體交互等創新方式相結合進行。在此之前,筆者在這一問題上已做初步嘗試,并做了相關插畫設計。下面我將結合自己的一些想法進行論述。

圖1 兒童性健康教育插畫
繪本是兒童最重要的讀物之一,不僅僅給予兒童社會科學各個領域的知識,同時在兒童構建對這個世界的認知過程中起到重要作用。6
當然,也有很多官員作風樸實,輕車簡從,廣接地氣;企業家做事低調,不喜張揚,埋頭苦干;藝人內斂自律,從不擺譜,德藝雙馨。就說藝人吧,德高望重的老演員李雪健去外地一個劇組,雖年老體弱,只帶一個助理照料生活;而同機的另一個青年演員卻帶了6個助理。老藝術家牛犇,來鄭州參加一個活動,雖已80高齡,主辦方承諾他可帶兩個隨從,但他不愿張揚,仍只身前來。著名演員周潤發,常自己上街買菜,和路人聊天,如同鄰家大叔,不僅沒掉價,還獲得普遍好評。
美的東西總是更能夠促發人向上的動力和智力思維,生命是向美的,追求美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必然規律。美,在少年兒童中的教育影響是很大的,所以針對4—9歲的兒童,性健康教育的繪本宜采用手繪痕跡明顯,充滿童真趣味的插畫,且內容富有故事性,充滿愛意,文章語氣活潑,文字精簡,排版輕松,用色上面應該純度、明度較低,色調柔和,營造稚嫩、柔和、輕松的氛圍。
例如,為了使圖畫與兒童的認知能力相符,在繪制男女生殖器官構造時,我用比喻的手法,把卵巢和睪丸形容成卵子精子居住的房子,使畫面沒有科教書般的嚴肅,多了趣味性和活潑感,讓家長更容易講解,孩子也容易理解與接受。
對于更加活潑有內容。如最終和卵子成功結合的“小綠”,戴上了酷炫的護目鏡,還有一個戴墨鏡的懶洋洋的曬太陽的精子,后面再沒出場,因為他不刻苦練習游泳,自然而然就被淘汰了,其他精子的神態還有如東張西望的,累得伸舌頭的,仰著頭奮力向前游的等等,讓整個精子家的場景充滿故事性,趣味性。
睪丸房子里的情形,可把它描述為一個大大的游泳池,很像小蝌蚪們的精子每天在里面練習游泳,我們還可以給每個精子都賦予性格、神態、動作,使畫面由于卵巢每個月會排出一個成熟的卵子,所以“卵子家”的畫面里是很多可愛的小卵子正在向成熟的卵子告別。卵子們形態各異,有的才剛剛長出眼睛,有的是“小短手”,最小的一顆還什么都沒有長出來。整個卵子家是溫馨的紅,紅色也能體現母體的柔嫩,溫暖。
可以使用特殊的材料和工藝來滿足4—9歲兒童的閱讀行為和視覺習慣,決定了兒童性教育繪本用戶有獨特的材質和工藝需求。如在幫助孩子建立隱私概念時,可以使用不同材質的布,做成不同款式不同季節的兒童服裝,使用魔術貼或者磁鐵進行固定,在給孩子講過身體禁區后,就可以和孩子一起進行換裝游戲,培養孩子的認知和自理能力。
具有藝術性和交互性的創新是兒童圖書裝幀設計發展的趨勢,因為這符合兒童具象思維強于抽象思維的特點,與兒童性健康內容契合,有利于增強孩子的理解和記憶。
如精子與卵子相遇時的場景,可將精子設計為活動的卡片,通過家長指導孩子把精子移向卵子,就可以幫助孩子理解受精的過程。也可以將此環節設計為一個迷宮游戲,終點是卵子,精子突破重重障礙,尋找到正確的方向,終于找到卵子,這個游戲孩子可以在家長幫助下進行。或者設計為跳棋游戲,終點同樣是卵子,兩個或兩個以上的精子進行比拼,根據扔骰子得到的點數前進,第一個到達卵子終點的精子獲勝。孩子和家長可以一起在這個游戲中進行比拼,人數可以自由組合。家長可以在游戲過程中跟孩子講解,生命是一顆精子歷經千辛萬苦,淘汰了其他精子才能第一個遇上卵子,因此生命是由最優秀的精子和最美麗的卵子結合而來,這樣的講解符合人文關懷原則。
動畫是現代兒童喜愛的視覺藝術形式,給兒童帶來活潑直觀的視覺體驗和快樂,成為了影響現代兒童審美全面發展的重要因素,同時也改變了傳統的教育方式。因此,將兒童性健康教育以動畫的形式傳播是非常有必要的。
兒童性健康教育動畫劇情上應當具有連貫性。如前文所述,4—5歲性器期的兒童會對異性產生好奇,因此兒童性健康教育劇情上應從男孩女孩的不同切入,進而引到男女生殖器官功能的不同,由此得出生命的起源;得出結論——制造生命的器官是珍貴的、秘密的,所以要幫助孩子構建身體隱私概念;最后就是要教孩子如何清洗生殖器,因為身體界限一旦劃分,家長是第一個遵守的人,不得再因為養育行為模糊該界限。
隨著越來越多的兒童也開始接觸數字移動平臺,針對兒童教育開發的移動應
用也越來越多,兒童性健康教育也應該采取這種方式,創造出用戶體驗感好,符合孩子身心特征,給孩子帶來美好感官層體驗的交互產品。
比如在幫孩子建立隱私概念時,在講解過后,可以讓孩子在屏幕上點擊男孩女孩的身體禁區,全部點擊正確以后,就可以進入換裝游戲,讓孩子挑選自己喜歡的服裝給男孩女孩換上,通過換裝游戲讓孩子明白自己身體的一些地方是不能讓別人看到和觸碰的,從而能夠保護自己。
以上三種媒介,需要輔以家長和學校的教學引導,才能更好的幫助兒童形成良好的生殖健康知識、性道德、性健康心理。
長久以來,在我國社會科學研究中,性、社會性別、與親密關系的相關研究還有很多空白點,許多社會問題如兒童性侵犯、戀愛暴力、少女媽媽、艾滋感染等,都在提醒著我們,必須要重視性健康教育,這不僅關系到兒童的身心健康發展,還關系到社會的穩定。所以現階段,一定要動員全社會的力量,實現家庭、學校和社會的密切配合,構建一套有效的、有利于兒童成長的性健康教育體系,幫助兒童正確認識兩性關系,填補好兒童性健康教育的缺口。
注釋:
1.2017年性侵兒童案例統計及兒童防性侵教育調查報告_鳳凰公益http://gongyi.ifeng.com/a/20180307/44898769_0.shtml
2.張倩俠, 胡萍:兒童性教育的獨行俠http://learning.sohu.com/20131023/n388754533.shtml
3.胡萍.善解童真2,6—3歲孩子的性發展與性教育[M].南京:江蘇鳳凰科學技術出版社,2015:112-171.
4.胡萍.兒童知“性”注重升華[J]. 教育,2017,24:21.
5.劉盈珠. 兒童性知識教育繪本之淺析[J]. 藝術科技,2017(3).6.項子晨. 基于兒童認知的交互繪本互動動畫元素設計研究[D].浙江工業大學,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