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羅縣動物衛生監督所,寧夏平羅 753400)
畜產品質量安全是食品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關系著畜產品生產者、經營者以及消費者的切身利益和生命安全,如何開展畜產品安全監管,建立誠信社會和強有力的監管體系,保障畜產品質量安全,是當前動物衛生監督執法人員必須思考的問題。
近年來畜產品質量安全事件頻發,養殖環節使用“瘦肉精”、加工病死畜、銷售注水肉等食品安全事件層出不窮,一方面違法生產者因利益的驅動,鋌而走險,另一方面畜產品質量安全涉及面廣,監管體系不健全是此類事件頻發的主要原因。
畜產品質量安全涉及畜牧業生產經營的全過程,包括動物及動物產品生產、運輸、屠宰、加工、動物防疫、獸藥、飼料、藥物殘留等多個方面。近年來,縣鄉動物衛生監督機構積極實施涉及畜產品生產經營環節的日常監管工作,組織相關企業負責人、經營戶、養殖戶的法律法規培訓,各類管理相對人的守法經營意識有所提高,但仍有一部分生產經營人員在養殖投入品使用、屠宰、病死畜無害化處理等環節存在違規操作的情況,主體責任意識不強。
農業部《關于加快推進鄉鎮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公共服務機構建設的意見》,配套出臺推進的各項措施,有力推動鄉鎮監管機構建設,但大部分鄉鎮畜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沒有全面開展,一是人員配備少,大部分沒有執法資格、工作經費投入不足,加之規模養殖戶、飼料、獸藥經營戶眾多,監管難以到位。二是駐鄉鎮畜牧獸醫工作存在由鄉鎮政府管理情況,工作職責不明確,由鄉鎮府安排從事拆遷、環境衛生整治等業務之外的工作,造成監管責任落實不到位。
全面履行縣鄉級畜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部門的監管職責,還需要結合平羅縣畜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的實際,形成全方位的監管,從管理體制上建立適應畜產品質量安全的監管體系,使之成為畜產品質量安全的捍衛者。
一是明確縣級監管機構職責,畜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涉及動物產品生產、運輸屠宰、加工、動物防疫、獸藥、飼料、規模養殖、藥物殘留等畜牧業生產經營的全過程,按照生產經營環節不同,分類分戶劃分監管對象,由農牧局所屬的各個畜牧單位分別承擔不同環節監管職責,可避免出現監管空白和多頭監管問題。二是加強鄉鎮畜牧站人員管理,明確工作職責,建議農牧部門與鄉鎮政府加強溝通,保障畜牧站人員切實履行崗位職責,充分發揮專業職能作用。實行鄉站人員調整交流制度,有利于全縣畜牧獸醫工作交流,也能鼓勵和調動駐鄉鎮獸醫工作人員的積極性。三是提高人員素質。鄉鎮畜牧站人員由于常年從事與業務無關的工作,存在“業務不專”的問題,普遍對畜產品質量安全相關法律法規不熟悉。針對存在的問題開展法律法規、畜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知識培訓,要讓工作人員明確“監管對象、監管依據、監管內容、監管方法”。提高鄉站人員畜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能力,理順縣鄉協作關系,推進畜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努力造就一支作風優良、素質過硬、技術精湛的畜產品安全監管隊伍。
嚴格執行畜產品質量安全相關法律法規,嚴格監督養殖場戶、屠宰場點病死或死因不明動物尸體、病害動物產品的無害化處理;嚴厲打擊屠宰、經營、運輸病害動物和經營、運輸、加工、銷售病害動物產品的行為;加強對養殖投入品的監管,嚴格執行合理用藥制度和休藥期制度,規范獸藥、飼料及飼料添加劑的生產、經營、使用行為,加大依法查處力度,從源頭上控制違禁藥物和微量元素、添加劑的超標使用。同時充分利用典型案例擴大宣傳,以達到警示作用,從而確保畜產品質量安全。
鄉鎮人民政府、農牧部門要加大《中華人民共和國動物防疫法》《畜牧法》《農產品質量安全法》等法律法規和食品安全的宣傳力度,提高全社會對畜產品安全的重要性認識,增強廣大畜牧獸醫工作者、獸藥飼料生產經營人員、養殖者和畜禽屠宰加工企業負責人的守法意識,加強企業自律,依法依規生產經營。
抓好畜產品質量安全不僅需要農牧部門加大對各個環節的追溯、檢測和監管,更需要鄉鎮、工商、衛生等多個部門相互協作,才能做到“抓源頭、堵漏洞、全覆蓋”,建立社會誠信和強有力的監管體系,全方位地確保畜產品的質量安全,確保民眾食用安全和健康。加強企業自律,依法生產經營和使用,建立產品質量安全監督長效機制,相互監督,相互促進,形成一個共同監督、共同發展的良好局面,最終實現畜產品質量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