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媛媛 郭 帥 賈立紅 韓開順
(平原縣畜牧獸醫局,山東平原 253100)
德州驢為大型驢種,因有較強的腕力以及耐勞累的優良特點,比較適合役用,在20世紀80、90年代在德州及周邊平原地區繁殖發展比較快。作為肉用因其有較強的適應能力,非常耐粗飼、抗病能力比較強等特點,有比較高的養殖效益,深受各地養驢企業的青睞。
驢場和其他養殖場的建設標準基本是統一的,應當分為生活管理區、生產區和輔助生產區。生活管理區應建設在場區地勢高或上風口,與生產區要有明顯的隔離,最好于生產區保持50m以上的距離。生產區包括驢舍、運動場地、糞污處理池等,應建設在場區內地勢最較低位置。消毒室設在生產區門口,獸醫室設在生產區內、隔離室和糞污處理池生產區的下風口,距驢舍大于50m。人員、物質和動物運轉應采取單一流向,防交叉污染和疫病傳播。場區四周、道邊及運動場周圍最好植樹綠化。
規模化的德州驢的育肥,最好以棚舍圈養。棚舍一般要求能夠擋風遮雨就可以。舍內必須有充足的食槽,以每頭驢60~80cm的食位為好。在食位之間設定有一定高度的柵欄,以免造成驢之間因搶料造成的撕咬。有條件的養殖場最好是公母分開飼養,避免相互之間的騷擾,影響育肥成績。
德州驢一般每天早、中、晚、夜各喂一次,以晚飼和夜飼為主,所謂的“馬無夜草不肥”就是這個道理,每次飼喂時添草至驢食至多半飽時,再添加高蛋白精料,引誘驢多食草,已達到最大食草量。所謂的“草膘、料力、水精神”就是指驢只有食入足夠的草才能長膘。
德州驢因其牙齒比較結構好,比較堅硬,所以食草最好為干、硬、脆的農作物秸稈。玉米稈、谷子稈、豆蔓等一些質地較硬作物都可以作為優質的飼料,切至3~4cm長的短段即可。忌喂半干不濕、柔韌性比較好的飼草。因為此類飼草易使驢患“結癥”。
“結癥”為馬屬動物易患的一種由于腸內容物阻塞腸道而發生的疝痛。以大腸結癥較為常見。主要原因為飼喂不當,過饑或過飽、突然改變飼養方式或飼料變質等;飲水量不足,消化液分泌不夠,影響到正常消化以及長期運動不足,腸道運動機能減退;氣溫突變,機體不能及時適應,引起消化道紊亂。由于阻塞位置和阻塞物的不同,臨床癥狀也有所差異。大腸結時,發病比較慢緩,病初排出少量干硬的糞便,呈球狀。后排糞停止,食欲廢絕。患驢口腔內干燥有苔,精神極度沉郁,腹痛,呈間歇狀起臥,橫臥四肢直伸,主要為腹部疝痛的表現。小結腸結時,發病急,腹痛比較劇烈,一般繼發腸鼓脹,腹圍變大。胃狀膨大部結時,病程比較慢,腹痛不明顯,一般是不完全阻塞。直腸結,腹痛輕,患驢頻繁的做排糞姿勢,但無糞排出。
治療一般以通便為原則,因結癥部位不同可以用手術、灌服瀉藥,直腸掏出等選擇各種方案。
德州驢,母驢開始配種的時間為體重達到成年體重的70%左右。初配年齡一般為兩歲半到三歲左右。但是種公驢到4歲時之后,才能正式配種使用。
德州驢為季節性多次發情的動物,一般從春季3、4月份開始,一般到4~6月份為發情旺季,到夏季7、8月份酷暑期發情減弱。德州驢情期較長,至深秋季節停止,冬季就進入乏情期。規模化養殖中可以利用人工誘導方法發情,利用外源性激素(如促性腺激素)等藥物的刺激,誘導母驢發情。一般情況下,可給母驢肌肉注射促性腺激素或是絨毛膜促性腺激素前列烯醇等,來控制母驢的同期發情,可以到達同期配種同期生產的效果。德州驢的排卵時間一般是在發情開始的后3~5d左右,就是發情停止前的1d。所以,配種時間應控制在發情持續期的3~5d內進行,受胎率比較高。配種后必須要公母分開飼養,避免公驢的騷擾造成母畜流產。
育肥期間的德州驢要限制運動,供給于清潔的飲水,每天定時刷拭驢體,保證圈舍和周邊環境的干燥衛生。搞好飼舍內的衛生,社內不能留隔夜糞便,食槽和水槽要定期的清洗消毒。種驢要有一定的運動場,每天保證一定的運動量。
平時注意觀察驢群,要保證每頭驢每天有一次打滾的休息。因為驢打滾是獨蹄畜休息的最好方式,這樣做不僅有利于皮膚清潔,更能促進血液循環,加強生理機能,增強體質健康,消除疲勞。也是驢健康的一種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