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中市巴州區畜牧獸醫學校,四川巴中 636600)
選擇的養殖場址,要求:交通便利,最好在公路附近,這樣便于產品、飼料等的運輸。但是,又不能距離太近,注意遠離交通主干線,確保離公路有500m左右即可。每天土雞養殖都需要充足的水源,研究證實:一個500只規模的土雞場,每天至少需要1000kg的水源補給。為此,應注意用水的衛生、干凈,安全,確保土雞養殖的健康環保。最后關于選址的確定,地勢平坦最佳,有坡度不能超過兩米。禁止選擇場址在坡度大、陰冷、潮濕、低洼的沼澤地建址。最后,注意電源的便捷,確保用電充足。同時,方便排水,排糞,為健康養殖雞只創造條件。
養殖場內的布局,同樣做到科學合理,務必隔開生活區和生產區。同時,在經常出入的場地,要安置消毒池。尤其在農村養雞,搭建的雞舍不能距離住房太近。
土雞養殖選擇的雞舍,可用自家的空房子?;蛘?,重新搭建也可。但是,這幾個方面不能有所忽視。
第一,舍內通風的窗戶配置齊全,便于通風換氣,對降低呼吸道疾病的感染率效果不錯。第二,便于清潔衛生,利于消毒工作的開展,這是控制各類傳染性疾病發生的先決條件。第三,便于保溫,預留窗戶不要太大。夏季注意防暑,增設通風口。搭建的雞舍,有必要將其隔置為大小兩間,小間便于升溫育雛。第四,選擇的位置適當,地勢要高,避免積水。同時,注意通風。第五,料槽、飲水器距地面10~20cm高,便于清潔衛生。第六,舍內放置1.5m左右高的棲息架,以適用土雞的生活習性。
通常情況下,雛雞自蛋孵化出來到開始下蛋這段時間,稱之為“雛雞”。此時的管理,務必特別精細,此期的管理,稱之為“育雛期”。之后的養育階段,稱之為“中雛期”。中雛期,又稱之為“中雞”。在整個養殖管理過程中,務必重視育雛期的養護,此階段管理到位直接為后期育肥創造好的條件。
第一,溫度
溫度的掌握是提高成活率的關鍵,為此對兩個月以內的小雞(特別是3周齡以內)要給予合適的溫度,使小雞在暖和的環境中生活。溫度的控制范圍是:一個星期以內30℃左右室溫,三個星期以內27℃左右,五個星期以內20℃左右,要學會觀察小雞的活動情況來判斷溫度是否合適。溫度低時小雞尖叫,擠堆,靠近熱源,溫度高時,小雞張嘴喘息,各找地方互不相靠,遠離熱源。溫度合適時,小雞散步均勻,行動活潑,采食飲水正常。休息時一個挨一個伸脖子、伸腿躺著,感到很舒服的樣子。
第二,濕度
育雛的地方不能過于潮濕,也不能過于干燥,有60%左右的濕度就可以了。
第三,通風
通風換氣十分重要。
第四,光照
光照能促進雞群活動,增加采食量,促進維生素D的合成,促進鈣磷吸收、確保骨骼發育。
第五,環境衛生
搞好清潔衛生,不亂丟垃圾,墊草要經常更換,雞糞要經常清掃,飲水器具,食槽經常刷洗,以免糞便污染、得病。
第六,觀察雞群
經常觀察雞群的健康狀況,有無拉稀現象,受涼、飼料不干凈,飲水不衛生,得球蟲病等都會拉稀。
第七、密度
做好分群,減少密度,分強弱飼料。
第八,防止意外事故,防鼠,防狗,防豬、防獸等襲擊
還要防藥物中毒、鹽中毒等。要保持安靜,防止突然地怪聲引起雞群的驚嚇,擠推,壓死,兩個月以后的雞要訓練上架休息。
此外,當雛雞舍內飼喂20d之后,可根據氣候情況安排放養。養殖應選在晴天進行,早期放養不能超過4h,之后的放養時間慢慢延長。同時,為放養期間便于管理,可將尼龍繩圈在一定的范圍,后期慢慢擴大。理想的做法,通過絲網圍起來輪牧,每周輪換1次,每次控制在1500~2500只/hm2,這樣便于管理。
育成雞是土雞育肥的關鍵時期,管理的重點,在于確保足量的運動,滿足充足的營養。同時,根據病害流行,做好驅蟲。注意成雞管護,避開猛獸侵襲,注意場地消毒,做好衛生防疫,營造適宜的養殖環境。目前多數病毒性疾病,治療價值不大,提前注意域控是關鍵。注意早期引種,確保引種質量,禁止選購有問題的肉雞飼養。注意場地衛生,及時清潔場內的污物、廢紙等等,營造更好的土雞養殖環境。
作為山地丘陵地區,利用得力的地域環境,發展土雞養殖工作,有著極為重要的現實意義。但是,搞好土雞養殖,確保高養殖效益的獲得,是綜合協調各方面工作取得的結果。在此,選擇的場地,要交通便利、水源充足、用電便捷、排糞排水方便。場地內的布局,要做到科學合理,嚴格隔開生活區和生產區。搭建的雞舍,可用自家的空房子?;蛘?,重新搭建。而最重要的還是要優化養殖管理技術。分析土雞養殖各個階段,考慮到雛雞的生長特殊性,重視育雛期間的養殖管理更為重要和關鍵。同時,不能忽視成雞的管理,通過優化管理,改善喂料條件,確保高養殖效益的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