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湖東種羊場,青海共和 813099)
藏羊是我國西部地區牧民的主要養殖項目,具有較好的市場發展前景。在實際養殖中,傳染性腐蹄病可以說是較為常見的病癥類型,對養殖業的健康發展具有較大的危害。對此,即需要能夠在養殖中引起重視,做好該病癥的預防與治療。
對于羊傳染性腐蹄病來說,其屬于藏羊養殖當中秋季經常發生的疾病類型,且不僅只有藏羊會因此受到感染,且將會對牛、豬、馬等造成威脅。該病癥的出現同壞死性病菌侵入到蹄縫當中有關,當其侵入到蹄縫當中之后,則會使蹄部蹄質發生變軟的情況,并排出大量的膿性分泌物。就目前來說,在養殖藏羊的區域都有可能發生該病癥,且很多地區該病癥屬于地方性流行特點,并因此對養殖造成了較大的危害。在具體流行性調查當中,在低洼潮濕地區也具有較多的病例,對于放牧草場來說,當其在排水方面條件不佳,存在潮濕以及泥濘情況后,則會導致該病癥的出現。如環境潮濕、舍內擁擠以及蹄部受到創傷等,則將為細菌滋生侵入創造較多的機會,并因此導致病癥的發生。而從條件角度來說,當放牧區域較為潮濕的情況下,如果沒有寄生致病菌,且羊的蹄部沒有受損,同樣不會具有較高的發病率。此外,該病癥為急性傳染性疾病,在發現癥狀之后,即需要能夠對其進行嚴格的控制,避免因對正常發育期羔羊造成威脅。
當羊在初期腐蹄病時,其所具有的癥狀并不明顯,而當過了一定時間之后,則可以發現患病羊在蹄部位置為止會抽選腐爛的情況,在流出黑色液體的情況下表現出嚴重的潰瘍情況,壞死的組織包圍著蹄部。對于剛剛發病、相關癥狀較輕的藏羊,即可以發現其蹄趾存在壞死以及炎癥等情況,且患病羊喜歡久臥、食欲廢絕,且伴發有炎癥,存在較為輕微的腫脹情況,具有較為敏感的觸痛。而當病程加劇的情況下,羊的蹄部腐爛變形,并甚至無法站立病畜體溫高升,蹄匣逐漸脫落,甚至可導致全身敗血癥。發病病例中,輕度跛行,多數為一肢患病。兩前肢患病,多數為爬行。在后肢患病的情況下,嚴重會出現蹄部深層組織壞死的問題,經常以跪地的方式采食。
根據防控實踐,可以了解到傳染性腐蹄病也具有一定的根除可能,當然同時也存在較大的困難,尤其是對于潮濕地區生長的藏羊群更是如此。在具體工作中,即需要能夠做好預防措施的應用,實現該病癥易感率的降低:第一,對于常年流行該病癥,存在嚴重污染,經過長時間治療且無效的羊群,則需要及時對羊群進行隔離處理,即在干燥季節做好病羊群的淘汰,以此獲得更好的預控效果。而對于同群當中受到影響較小、且沒有受到污染的羊群,則需要將其轉移到小牧場當中飼喂;第二,當牧區常年流行該病癥時,則可以進行蹄部藥浴處理。具體處理方式,即在15℃環境中通過15%福爾馬林溶液進行藥浴處理,也可以通過同濃度的硫酸鋅溶液在同溫度環境下藥浴。對于這兩種藥物來說,硫酸鋅在實際應用當中對于羊毛所產生的危害更小,且發生中毒情況的概率較低,非常適合對其進行大面積應用推廣。在實際開展藥浴預防過程中,則需要每周進行一次藥浴處理,每次控制在0.5h,在經過2~4次治療處理后即能夠對良好的預控效果進行獲得;第三,接種防疫疫苗。該病癥每年通常在相同的時間段內流行,在每年春秋季來臨之前,需要對羊群進行1次例行接種處理,之后每隔6周進行1次接種;第四,做好圈舍的衛生控制,定期對養殖圈舍進行清掃,對嚴格的消毒制度進行制定,保證舍內具有干燥、清潔衛生的特點。同時,需要做好放牧管理工作,禁止在低洼潮濕區域放牧,以此保證放牧安全。此外,也需要做好藏羊養殖品種的優化處理,即積極做好具有較強免疫力品種的選用,以此為疾病防控打下基礎。
在具體治療方面,對于患有傳染性腐蹄病的氧,則需要將其牽到干燥區域通風,對于自然條件較好的區域,則需要通過雙氧水以及碘酒的應用消毒其病蹄部位,并由專業人員對傷口進行科學的擴容,便于后續治療。在擴容完成后,則需要通過專業設備的應用清理其傷患位置,即將蹄內存在的膿包以及腐爛組織進行清理,避免出現感染發炎的情況,之后通過消毒水對患處進行消毒處理,通過紗布的使用進行包扎。在具體包扎時,可以將適量防蚊蟲叮咬的藥物進行涂抹,避免發生新病菌感染的問題。在上述處理措施完成后,則需要對病羊套上蹄套。通過該方式的應用,則能夠將羊的病肢同糞水等進行隔離,且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實現病肢保護的效果,在對二次傷害作用進行防止的基礎上對加速愈合的目標進行實現。而在實際養殖當中,經常發現的一種情況即部分感染腐蹄病的羊除了蹄部以外,其其余部位也會存在較為嚴重的腫脹情況,且該情況也在病情的不斷發展當中具有了較大的增加趨勢。對于該類問題,則可以通過軟膏的使用對其進行涂抹處理,嚴重的則需要將其送到獸醫位置接受專業的診治處理。
傳染性腐蹄病是藏羊養殖當中的重大威脅,具有較高的發病率。在上文中,我們對藏羊傳染性腐蹄病的防治進行了一定的研究。在實際藏羊養殖當中,需要能夠對該病癥引起重視,通過科學防治措施的應用保障藏羊養殖業的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