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張家口市懷來縣農牧局,河北懷來 075400)
腹瀉是一種常見的夏季疾病,該疾病會導致抵抗力下降、食欲不振等問題,進而導致其他病癥的暴發。腹瀉看似簡單的胃腸疾病,但如果仔豬患有腹瀉,依舊有可能導致仔豬的死亡。通常引發仔豬夏季腹瀉的原因以下幾個:第一,母乳數量不足且質量欠佳,進而導致仔豬沒有獲得良好的母源抗體,造成仔豬身體虛弱,進而引發仔豬腹瀉等問題;第二,由于夏季炎熱,進而加劇了大腸桿菌等病菌的繁殖速度,進而導致仔豬出現腹瀉的問題。
在夏季,引發仔豬腹瀉的原因有很多,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第一,仔豬在出生時就缺少健全的腸道功能,胃部鹽酸不足,進而導致抗菌能力差,引發大腸桿菌感染等問題;第二,仔豬生長和飲食環境較差,由于不衛生母乳或飼料導致細菌感染,進而引發腹瀉;第三,仔豬在斷奶時產生應激反應,增加了胃腸負擔,最終導致腹瀉;第四,仔豬缺少抵抗能力,環境的變化和季節的交替引發仔豬消化紊亂等問題;第五,仔豬的豬圈中有蟲卵,驅蟲工作不夠全面,如果仔豬吞食蟲卵,就很有可能導致腹瀉;第六,仔豬缺鐵,缺鐵會引發貧血性腹瀉;第七,仔豬缺少硒微量元素,從而導致仔豬容易患有黃白痢疾。此外,寄生蟲也會引發仔豬腹瀉。
仔豬抵抗力較弱,容易感染各種病菌,進而暴發各種疾病,所以飼養員一定能夠要加強仔豬的飼養管理。首先,要做好生物安全措施,在仔豬出生前后做好豬舍的清潔和消毒工作,及時消滅豬舍中的蒼蠅、老鼠。嚴禁飼養員以外的人員進出豬舍,飼養員在進出時要做好消毒工作,避免攜帶病菌進出;其次,要保障仔豬的母乳供應,做好仔豬的喂奶工作,進而確保仔豬有足夠的抵抗力和免疫力;再次,做好母豬的管理工作。母豬分娩前后都要進行各類疫苗的注射,增強母豬的抵抗能力,避免各類感染性腹瀉的出現。此外,根據分娩和仔豬的生長情況,飼養員要選取恰當的消毒劑進行消毒,避免傳染病的擴散。常見的消毒劑有過氧乙酸、碘等等;最后,夏季炎熱,飼料或排泄物都容易滋生細菌,進而導致飼料發霉變質,仔豬或母豬使用后產生腹瀉。所以,飼養員要做好防霉工作,在飼料中添加少量維生素,增強母豬抵抗力,進而保障母乳質量。
母豬分娩前后要進行相關的疫苗接種,當仔豬成長到一定大小的時候也要進行相應的疫苗接種,通過疫苗來增加仔豬的抗體,避免仔豬出現各類疾病。此外,藥物預防也是必不可少的。飼養人員要根據仔豬的生長情況對仔豬進行保健工作,避免仔豬受到外界的影響產生應激反應。準備充足的腹瀉藥物,如果仔豬有腹瀉的傾向,要及時用藥進行預防。
母乳的健康會直接影響到仔豬的健康情況,所以做好母乳保健工作是確保仔豬健康的基本工作。為此,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首先,在母豬生產前兩周左右,在母豬的飼料中添加一定能夠量的開靈顆粒和恒福星,連續喂食一周,以此來提升母豬的抵抗能力,避免厭食、便秘等問題的出現;其次,加強母豬護理工作,適當地對母豬進行鹽水、葡萄糖、阿莫西林等藥物的注射,進而保障母豬的身體健康。在母豬生產后的一周,可以在母豬的飼料中加入恒炎康,連續食用一周,確保母豬的身體健康。
在仔豬的日常飼養工作中,飼養員要多注意觀察仔豬的身體狀況,包括仔豬的飲食情況、排泄情況和精神狀態。如果發現仔豬患病,飼養員一定要及時進行病豬的隔離,避免疾病的擴散。病豬要及時進行確診和治療,避免病原菌的擴散,確保仔豬的成活率。此外,在仔豬斷奶前要做好補料工作。仔豬斷奶后很容易出現腹瀉問題,這期間患有腹瀉的仔豬通常是由于補料不足所導致的。所以,哺乳期的仔豬要及時補料,進而確保仔豬斷奶后的健康情況。仔豬成長一周后,飼養人員就可以進行強制補料。成長21天后,仔豬能夠大量進行吃料,則斷奶后仔豬腹瀉的可能性會比較小。如果吃料情況不好,則仔豬斷奶后很容易出現嚴重的腹瀉情況。一旦發現,一定要及時治療,避免病情的惡化。
飲食不當是引發仔豬夏季腹瀉的主要原因,所以飼養員要做好飼料管理工作。首先,合理調配飼料中的蛋白質。粗蛋白是飼料中常見的抗原物質,如果過度服食,很可能導致仔豬腹瀉,所以要加以控制;其次,要做好限飼工作。仔豬斷奶后,不要對仔豬的進食量進行控制,限飼會刺激仔豬的腸胃,進而引發腹瀉。只有在仔豬患有嚴重腹瀉的時候才能對仔豬進行限飼。此外,微量元素、維生素等都能預防腹瀉問題,所以可以在仔豬的飼料中進行適量的添加。
綜上所述,夏季很容易引發仔豬腹瀉,仔豬腹瀉會導致仔豬食欲不振、抵抗力降低,進而威脅仔豬的成長與生命。所以,飼養員要做好腹瀉的防治工作,及時進行豬舍的消毒和清掃,加強各項管理工作,采取科學的治療手段,從而確保仔豬的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