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省東港市畜產品安全監察所,遼寧東港 118300)
豬傳染性胃腸炎是一種以腹瀉為主、具有高接觸性的病毒性傳染病,在豬的不同生長階段都可能發病,但對不同年齡豬來說也將存在不同的影響。對此,即需要對該病癥做好防治工作,降低其疾病發生概率。
該病癥具有較短的潛伏期,在18~72h內,即能夠表現出大部分癥狀,對于仔豬來說其潛伏期更短,在12~24h內即能夠發作。正因其發病快、傳染迅速以及潛伏期短特征的存在,則很可能在養殖當中對豬群造成感染的情況下導致嚴重損失的發生。通常來說,2周齡以內的仔豬在病癥感染24h后即會出現腹瀉以及脫水等癥狀,且在其腹瀉物當中存在一定的凝乳塊,存在一定的惡臭味。同時,因仔豬自身發育不完全、在免疫力方面存在不足,則使得該病癥體現出了較高的死亡率特點。同時,該病癥也會在母豬同仔豬間出現交叉感染情況,哺乳期母豬在感染該病癥后,則會散發出難聞的氣味,乳液減少,且乳液營養水平無法對仔豬的身體需求進行滿足,并使仔豬出現嚴重的代謝失調情況,并因此加重病情。
就目前來說,對于豬傳染性胃腸炎還沒有特效的藥物以及治療方案,但在確診之后,還是需要以對應措施的應用對該病癥可能產生的不良反應進行減輕,對豬染病后的死亡率進行降低:第一,對康輔助的高免血清以及抗凝血清進行應用,具體用量即口服10ml/d,連續服用4d;第二,將適量的VC加入到豬的飲用水當中,以此實現其免疫力的提升;第三,在豬的飲水當中對適量的電解質進行加入,以此對機體酸中毒情況起到緩和效果。不僅能夠避免其發生脫水情況,且能夠使機體在實現體液正常循環的基礎上對繼發性感染情況的發生進行有效的防止,從而降低死亡率;第四,為了能夠對繼發性感染以及細菌性疾病感染情況進行控制,則可以根據實際對干擾素以及復方黃脂多糖注射液進行使用,通過抗生素類藥物的配合性應用保障治療的有效性以及及時性。
對于該病癥,其主要防控策略有:第一,飲用水控制。在豬生長當中,水是非常重要的營養物質,當其在生長當中出現水攝入不足情況時,則會對其食物消化效率產生影響,在無法良好實現對養分吸收的情況下對生長發育產生影響。水也是機體代謝廢物排出得了良好溶劑,如果存在飲水不足情況,則會使其在生長當中無法實現體內毒素以及代謝廢物的良好排出,并因此使其具有更大的概率發生病癥。對此,即需要能夠在飼養中保證其具有充足的飲水,并保證飲用水的干凈;第二,豬只引進控制。在實際豬只引進當中,要避免在豬傳染性胃腸炎高發期間引進,在實際引進前,也需要對母豬加強檢查,保證其不存在該病毒的病史。在從外對豬進行引進后,即需要對其進行10~15d的隔離處理,確定其是否存在病毒的攜帶;第三,加強飼養管理。在豬舍內部,要定期做好通風換氣工作,保證豬舍內具有良好的清潔性,即具有整潔以及干凈的特征。同時,需要對豬舍內部的溫度進行適當的提升,具體在32℃左右即可。同時,要保證豬舍內的干燥性,避免存在悶熱、潮濕的情況,在炎熱的夏季,更是需要做好對應的通風防暑處理,對適當的飼養密度做好控制,根據實際需求做好鋸末以及秸稈等墊料的鋪設,并做好對應的防潮處理;第四,隔離。在經過檢查存在豬發生感染豬傳染性胃腸炎情況時,則需要自己做好其隔離處理,將其同健康豬分開飼養,以此實現對仔豬的保護、避免受到病毒的感染。同時,也需要做好人員來往情況的限制,并做好滅鼠處理;第五,強化消毒。消毒是對疫病傳播途徑、對病體表病原體進行殺滅的有效方式,也是現階段預防工作開展的重點內容。對此,即需要在實際處理當中對優質、高效的調度機進行選擇,定期做好病死豬的銷毀、對圈舍糞便定期清理。加強豬場清潔衛生工作水平,做好飼養人員進出鞋底服裝、路面以及運輸工具的消毒。在疫病多發季節,需要使用消毒劑每天進行一次消毒,其余時間段保證一周消毒2次,對于豬場大門、豬圈門口以及生活區等,每隔1-2d使用噴霧消毒一次,并在豬舍門口做好消毒池的設置,便于消毒工作的開展,且對于進入豬場當中的車輛也需要做好消毒處理;第六,免疫接種。在實際肉豬飼養當中,工作人員需要定期做好豬的疫苗接種工作,以此保證其能夠健康、正常的生長。在豬妊娠前30d內,需要對弱毒凍干疫苗進行注射,以此實現其病毒抵抗力的提升,保證仔豬以及母豬具有健康的身體水平。這是對于處于妊娠階段的豬來說,如果存在感染豬傳染性胃腸炎的情況,則將對出生仔豬造成非常大的危害。根據相關經驗,在仔豬出生10d內,具有最大的豬傳染性胃腸炎感染概率,對此,在仔豬出生1~2d內,即需要做好疫病的接種,以此實現其存活率以及免疫抵抗能力的提升。
在肉豬養殖當中,豬傳染性胃腸炎可以說是經常出現的病癥類型。對此,即需要在實際養殖當中能夠對該病癥的危害與特點做好把握,以科學防治措施的應用保障養殖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