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 丹
在生活節奏日益加快的現代社會,人們越來越崇尚“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田園生活,因此,鄉村景觀越來越受追捧,在城市風景園林規劃中融入鄉村景觀成了必然趨勢,同時也是新時代對規劃行業發展提出的新要求。基于此,本文探析如何在城市風景園林規劃設計中融入鄉村景觀,以期能為相關方面的建設提供一些借鑒。
園林景觀能夠改善城市的生態環境,為人們提供更加舒適的生活環境,而且可以為人們提供休閑娛樂的場所。隨著我國城市化建設進程的加快,人們越來越重視城市的環境建設,城市中的園林景觀綠化項目逐漸增多,已成為城市建設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而隨著城市居民生活質量的提升,越來越多的居民選擇在工作之余走出家門,親近大自然。因此,可以在風景園林設計中融入一些鄉村景觀,使城市園林景觀更加豐富多彩。
1 鄉村景觀發展特點
1.1 地域性發展特點
我國地大物博、歷史悠久,不同地區的文化特色、自然資源都有很大的區別。要想充分發揮鄉村景觀的地域性特點,就必須了解當地的文化。在景觀建設中,傳統文化與現代文明的體現都能給城市的發展帶來一定的影響。當前我國很多鄉村景觀地域性特點非常明顯,也得到了有關部門的保護,同時鄉村景觀的合理規劃與利用對當時的文化傳承具有重要的意義,是文化保護的重要體現。
1.2 生產性發展特點
鄉村景觀與鄉村居民的生活有著非常密切的關系,鄉村居民體現的是積極勤懇的生產特點,在將鄉村景觀融入城市風景園林中時,要將這種生產性特點展現出來,弘揚我國人們熱愛勞動、積極向上的精神,讓城鄉經濟的發展更具特色,也讓更多的居民感受到我國社會的核心價值,充分展現我國人民的“正能量”。
1.3 生態性發展特點
與城市相比,鄉村環境更加原生態,要想在城市景觀園林中融入鄉村景觀的特點,就要保持原生態這一特點。在城市景觀建設中,所有的景觀建設和鄉村元素的應用都要符合國家對景觀建設的要求,讓鄉村景觀和生態環境可以得到持續優化。另外,城市景觀建設要體現鄉村景觀的原生態特點,體現鄉村的魅力,促進讓鄉村與城市同步發展。
2 在城市風景園林設計中融入鄉村景觀的重要意義
2.1 為城市增添生機,使人們更加親近自然
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持續發展,城市建設水平不斷提升,很多農民開始涌入城市生活。調查發現,目前城市中的農村居民已經占據半數以上,導致居民的生活壓力增大。每天面對城市道路上的車輛和高樓大廈的興建,人們感受到城市發展的同時也體驗到了城市缺乏生機。面對這一情況,越來越多的城市居民開始重視園林建設,渴望有一個靜謐、舒適的空間,感受大自然的魅力。但是,能夠為居民提供休閑娛樂的場所大都距離城市較遠,在越來越多的干擾因素的困擾下,部分人就失去了與大自然親近的機會,尤其是在城市中成長的青少年和兒童,在他們成長的過程中缺少農業勞動帶來的快樂,也缺乏對正確價值觀的體驗。因此,在城市風景園林中融入鄉村景觀建設,給人們提供了更加放松的場所,也讓越來越多的青少年和兒童參與到農業勞動中,為其成長增添一份快樂。
2.2 體現環保理念
城市的不斷發展給人們帶來了高質量的生活,同時也造成了生態環境的破壞,而生態環境的破壞是城市發展中最難以有效解決的問題。隨著自然環境的破壞,給人們的生活和工作帶來了困擾,而環境的不斷惡化也會影響經濟和社會的發展。近年來,我國環境惡化非常嚴重,如霧霾、PM2.5等,空氣質量急劇下降,這些問題不僅僅是對經濟發展的威脅,更是對人體健康的威脅。城市中最常見的就是高樓大廈,而綠色植物相對較少。另外,車輛的增多造成了尾氣排放量逐年上升,僅靠道路兩旁的植物不足以吸收這些二氧化碳,導致空氣質量急劇下降,城市居民越來越渴望呼吸新鮮空氣。而如果將鄉村元素融入城市景觀園林建設中,通過大面積的植物對二氧化碳的吸收,就可以改善空氣質量,為城市居民創造更加適宜和舒適的居住空間。所以,在城市景觀園林中融入鄉村景觀元素體現了低碳環保理念,是城市可持續發展的重要體現。
2.3 對傳統文化的發揚和繼承
城市景觀園林中的鄉村景觀建設,不僅僅是讓城市園林展現大自然的魅力和植物景色,更是對文化和歷史的傳承與體現。但是,以往人們認為鄉村景觀就是指一些建筑或者植物,忽略了對文化的發揚和傳承,導致思想認識上出現了很大的偏差,也讓我國的優秀文化得不到保護和繼承,無論是對城市的發展還是對鄉村景觀的保護都是一種損失另外,長期居住在城市中的青少年和兒童缺乏一定的勞動鍛煉,認識不到我國傳統文化的重要性。因此,在城市風景園林中融入一定程度的人文歷史景觀,將民族元素與現代文化相結合,不但能使傳統文化煥發出新的生命力,還能讓更多的人們尤其是年青一代更加了解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激發人們對傳統文化的興趣,這樣一來,既能增添現代都市的文化內涵,更是宣揚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途徑。
3 鄉村景觀規劃設計中存在的問題
3.1 思想亟待轉變
實地走訪調查發現,在風景園林建設中存在大量自行拆舊建新的現象,許多“歐陸風住宅”出現在鄉村中,嚴重破壞了鄉村肌理和景觀風貌。這種忽視地域傳統、文化內涵、生態環境的行為讓人感到痛心疾首。因此,建設美麗風景園林首當轉變人們的思想。
3.2 鄉土特色流失
隨著鄉村建設的推進,村莊新建、改建、擴建項目日益增加,基礎服務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也日趨完善,使得鄉村能夠享有同城市一樣的便利,與此同時也帶來的是“寬馬路”、“大廣場”、“新洋房”這樣城市化設施的大量涌入,打破由地域、歷史、文化形成的鄉村景觀,對鄉土特色造成了巨大的沖擊。
3.3 缺乏生態保護
改革開放以來,鄉村經濟有了較快的發展,隨之而來的是在大規模的建設過程中,極少考慮鄉村固有的自然因素,加之一些項目時間緊、任務重,造成了只是片面的追求形式美,而忽略了鄉村景觀自身所蘊含的生態價值。原生態的自然駁岸被冰冷的混凝土所取代,許多當地樹木被砍伐,取而代之的是硬質鋪裝和造型奇異的景觀樹,這些都使得鄉村生態環境受到了嚴重的威脅。
4 在城市風景園林規劃設計中融入鄉村景觀的對策
4.1 尊重自然,強化山水田園意境
風景園林建設中的山水田園景觀展現是園林建設的最佳模式,可以豐富的體現園林景觀的生動感,對這一類型的景觀建設需要對鄉村山水和自然環境等進行一定的改造和管理。在設計過程中最大限度的保持原有的自然景觀與當地的文化特點,讓山水田園意境完美體現。另外,還要加強對景觀園林的山水的充分利用和保護,從可持續發展的角度進行分析,充分利用城市設計思維,挖掘山水空間文化內涵,提高人們針對歷史文化和歸屬感指引工作,采取融于整體的結構、傳統肌理和保護歷史文化手法,提高針對地域風貌特色認識,提升人們針對鄉村文化審美內涵。
4.2 觀光農業型景觀的建設
觀光型的農業景觀的建設,是將農業景觀與觀光旅游向結合的重要體現,通過兩者的有機結合可以讓景觀實現觀賞性和生產性,是城市文化、勞作樂趣與科技相結合的體現,通過觀光型農業景觀的建設,讓風景園林更具特色,綠化的效果也相對明顯。比如說:在城市郊區的園林建設時,可以以農業性景觀為主體,將農業勞動與當地的風俗等結合在一起,既可以產生對環境的保護作用,又可以實現風景園林的休閑娛樂、生態旅游等內容。通過對休閑生態景觀的建設,同時大力發展水產、垂釣、采摘、花卉欣賞等,確保景觀建設的娛樂與經濟價值,推動鄉村與城市的共同發展。
4.3 生產性景觀
生產性景觀是鄉村景觀的主體,是以農業為主的包括農、林、牧、副和漁等生產性活動的景觀類型。生產性景觀可以看作是人類根據自然地理條件,因地制宜改造自然的結果。在規劃設計生產性景觀時應遵循:1)應在較大的空間區域里對其進行統籌規劃,保證鄉村景觀的整體性。在統籌規劃的前提下,從農田生態學的角度進行農田景觀規劃設計,綜合考慮現有農田景觀資源,保持農田生物多樣性,在不影響農田生產力的前提下還要注重農田景觀的觀賞價值。2)在傳統農業基礎上適當發展現代農業,從農業現狀資源情況及周圍城市人群的需求出發,以自然生態環境為依托,將農業生產與景觀觀賞相結合,積極引進先進科學技術,合理安排現代觀光農業的規模、布局、以及開展項目等內容,切實提高村民的經濟收入。
4.4 順應國家發展戰略導向,充分發揮景觀在“鄉村振興”這個新時代要求中的作用
“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是鄉村振興的基本要求。將鄉村景觀融入風景園林的設計規劃中應具有與時俱進的創新精神,鄉村景觀環境是鄉村產業、生態、文化、管理和居民生活在物質和空間上的投影,是鄉村振興的物質載體。目前,鄉村建設已完成從新農村建設向美麗鄉村建設的過渡。我們在風景園林規劃中融入人文景觀更需要慎重,不能復制黏貼、生搬硬套、形成形式與傳統文化不入的局面,更需要與當前的時代特征相結合,需要考慮到園林的實際情況,以與環境相互協調為前提,不能出現資源破壞、生態惡化、粗制濫造、重復建設、城市化轉向嚴重、特色不強的問題。
5綜上所述,在風景園林的規劃與設計中加入鄉村景觀的元素是提升整體景觀完整性和美觀的重要體現,鄉村景觀的加入不僅僅體現了風景園林的生態保護作用,還能夠為園林的發展提供一定的經濟支持,無論是是對環境的保護還是經濟的發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園林景觀融入鄉村景觀之后,可以讓更過的城市居民了解鄉村文化,促進了鄉村的經濟發展,是鄉村振興的重要途徑。因此,將鄉村景觀融入到風景園林的建設中,是推動鄉村與城市發展的契機,也是時代和社會發展的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