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小英
生物多樣性對人類的生存和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但當前生物多樣性在人類活動的影響下受到了巨大的威脅,而生物多樣性被破壞、被弱化會對生態和經濟造成不可挽回的損失,對此人們開始積極尋求保護生態多樣性的方法。自然保護區是保護生態多樣性的有效方式,本文就自然保護區在保護管理方面的問題進行分析,并提出一些保護生態多樣性的建議。
區域環境的質量和生態文明的程度可通過生物多樣性來反映,其與人類社會的發展有著緊密的聯系。生態文明的建設工程對社會人民的幸福、整個民族的未來發展都有著極大的促進作用。
1 保護區在保護管理方面存在的問題
1.1 自然保護區體制不夠完善
盡管我國大部分自然保護區建立已久,但是在發展體制方面始終存在不夠完善、隸屬關系不明確等問題,成為了自然保護區實現健康長遠發展的主要制約因素。很多自然保護區在諸多歷史原因的影響下,沒有建成統一的管理機構,加之發展體制的不順導致自然保護區的經費、規劃和編制等問題逐漸凸顯,大大的增加了森林資源管理難度。對自然保護區來說,發展體制的不完善不僅從工程項目的規劃設計、申報到組織實施都造成了一定影響,導致工作協調性差以外;發展體制的不順還容易引發內部職能劃分不合理、編制不足和經費短缺等問題,讓自然保護區的宣教、保護、科研和經營工作的協調開展受影響。
1.2 生態旅游影響
為了推動地區經濟發展,很多地區都開展了生態旅游項目,但旅游活動的開展必然影響或者破壞自然保護區的生態資源和環境。第一,野生動植物的生存環境受到干擾和破壞;第二,包括旅游建設工程本身在內的旅游對生態環境造成的污染,比如生活污水、生活廢棄物等;第三,隨著生態旅游項目知名度的提升和網絡技術的發展,一些通過網絡結識的“驢友”不顧景區規定,出現擅自踏入自然保護區核心區的探險行為,造成了很多安全隱患,同時也提高了保護管理區的難度。
1.3 有關法制建設有待優化
當前大部分地區都針對自然保護區制定了暫行管理辦法,并通過當地政府頒布實行了,“一區一法”的實現讓自然保護區擁有了基本的法律保障。盡管如此,絕大部分自然保護區是沒有行政執法權的,同時缺乏森林公安,在處理破壞保護區森林資源違法犯罪行為時仍然過于依賴地方森林公安。
1.4 自然保護區職工的綜合素質不高
多地自然保護區在經費短缺的原因中,讓職工接受教育的機會越來越少,職工整體的綜合素質都不是很高。自然保護區的科研工作在技術力量薄弱的影響下起步較晚,加之缺乏規范的系統性培訓計劃和措施,保護區域始終無法發揮出對外交流的“窗口”作用。除此以外,部分自然保護區周邊地區的經濟不發達,對周邊集體林的資源使用過度,進而讓自然保護區陷入了“孤島”的狀況,增加了自然保護區的管理壓力。
2 我國自然保護區生物多樣性保護策略
2.1 健全并完善有關政策法規
圍繞《全國生物物種資源保護與利用規劃綱要》,建立符合自然保護區實際情況的政策法規體系,同時充分結合國家法律法規的有關內容,制定出具有針對性的生物多樣性保護方法。為了給自然保護區生物多樣性提供更加安心的保障,還可制定配套性的實施細則和政策措施。
2.2 在建設過程中處理保護問題
在自然保護區發展的過程中及時采取應對性保護措施,比如試行生態補償機制試點、開展國家公園建設項目、建設生態文明示范保護區、建設生物多樣性監測信息網絡,對于開始退化的重點生態系統開展保護修復工作,針對珍稀瀕危物種和極小物種建設保護工程等。在發展過程中針對實際情況逐步處理好生物多樣性的保護問題。
2.3 完善自然保護區的綜合管理機制
以完善綜合管理機制為目的,提高管理水平,重視對基礎設施建設的保護。站在一定高度開展保護規劃,對于可能影響生態安全的生態功能退化區進行加強保護,減緩生態惡化的發展趨勢和速度。必要時可采取強制性措施將工作重點放在生態脆弱區和敏感區,將生態多樣性的損失控制在最小范圍內。為了避免珍稀物種資源流失,一方面要權利阻止有害物種入侵,另一方面要嚴厲打擊對生態多樣性造成破壞的違法行為。
2.4 通過增強投入力度強化保障體系
首先,要增強生態建設力度,以恢復生態系統功能為目的,將天然林保護和封山育林工程繼續實施下去,一方面避免水土流失,另一方面提高森林覆蓋率;其次,強化污染防治工作,對于保護生態環境工作要采取最嚴格的措施,任何可能破壞保護區生態環境的項目都要堅決將其取締掉;再次,致力于發展生態經濟體系,從生物多樣性的豐富性和獨特性出發,構建適應于環境承載能力的生態產業體系;最后,確保旅游資源開發的規劃制定、基礎設施建設、產品開發等全過程都注重環境保護。
2.5 提高社會群眾對保護工作的參與度
圍繞生物多樣性保護建立科普宣教基地,充分利用各種媒體在更大的社會范圍內大力提倡綠色消費,將愛護生態、節能環保和崇尚自然的生活和生產方式普及,讓保護生態成為企業、單位以及個人的習慣性、自覺性行為。將保護環境、愛護自然一類的優良傳統文化和習俗進行大力弘揚,呼吁廣大社會群眾積極的參與到生物多言行的保護中來。擴大環境信息公開范圍,健全社會監督機制,鼓勵民間環保組織依法開展保護活動。
3 總而言之,建立自然保護區對生物多樣性的保護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從保護區本身的體制以及外界的生態旅游項目和法律法規條件,我們看到了當前保護區工作中的不足,但就具體問題及時采取針對性措施,就能在一定程度上助力自然保護區實現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