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贏農業面源污染攻堅戰,重點領域取得積極成效
農業農村部于2015年打響了農業面源污染治理攻堅戰,提出了到2020年實現農業用水總量控制、化肥農藥使用量減少、畜禽糞便秸稈地膜基本資源化利用的“一控兩減三基本”的目標任務,2017年進一步聚焦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啟動實施了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果菜茶有機肥替代化肥、東北地區秸稈處理、農膜回收和以長江為重點的水生生物保護行動等農業綠色發展五大行動。目前農業面源污染防治工作扎實推進,農業綠色發展理念日益深入人心,制度的“四梁八柱”已經構建起來,一批樣板模式顯現出來,農業發展方式更綠了。2017年,我國水稻、玉米、小麥三大糧食作物化肥利用率為37.8%,農藥利用率為38.8%,比2015年都提高2.2個百分點,化肥農藥零增長提前三年實現。同時,規模化養殖污染防治有序推進,以農村能源和有機肥為主要方向的資源化利用產業日益壯大,秸稈農用為主、多元發展的利用格局基本形成,農膜回收體系和制約化能力不斷加強。
有序推進污染普查,建立農業污染源資料檔案
目前農業農村部按照第二次全國污染源普查的總體安排和要求,啟動農業污染源普查工作。一是構建工作機制,成立第二次全國農業污染源普查推進工作組,負責協調、指導、監督;成立第二次全國污染源普查專家組,加強技術支撐,提供技術指導。二是加強總體方案設計,在全國設置涵蓋主要種植,畜禽養殖、水產養殖模式的原位監測點,開展重點監測,結合農業生產活動抽樣調查,測算農業源氮磷水污染物產生和排放情況,選取260個縣開展地膜使用和殘留情況調查監測,選取120個縣開展秸稈產生和利用情況調查監測。三是強化工作部署,推動各級地方農業部門成立農業污染源普查機構,組織和協調本轄區的農業污染源普查工作,開展農業污染源普查機構、技術骨干以及省級普查培訓師資的培訓。下一步,將全面推進普查,建立農業污染源資料檔案,完善農業污染源信息數據庫和監測管理平臺;加強質量控制,建立覆蓋農業污染源普查全過程的“國家——地方——實施機構——實施人員”四級聯動質控工作機制;做好總結發布,摸清種植業、畜禽養殖業和水產養殖業生產過程中主要污染物產生量、排放量、地膜使用量和殘留量、秸稈產生量和利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