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正宇
馮女士在向律師咨詢的過程中,始終顯示出猶豫不決的情緒,不止一次提出這樣的問題:“律師,你說我到底要不要再給他一次機會呢?”
根據馮女士的介紹,她與黃先生在7年前結婚,婚后生活一度比較融洽。但是最近這段時間里,她明顯感到丈夫對待自己的態度冷淡了許多,回家的時間也變得越來越晚,說不清去向的開銷則越來越多。馮女士懷疑黃先生存在出軌的行為,而且她從朋友那里也隱約聽到了這方面的傳聞。
帶著種種懷疑,馮女士開始對黃先生提出質問,并且多次揚言要與對方離婚。但黃先生似乎很清楚妻子“吃軟不吃硬”的脾氣,一直對是否出軌的問題含糊其辭,只是一再哀求馮女士不要結束這段婚姻。黃先生還為此賭咒發誓,表示假如自己存在出軌行為的話,未來在離婚時寧可“凈身出戶”。
面對這種態度,馮女士有點拿不定主意了。畢竟她對黃先生仍有感情,何況也沒掌握對方實際出軌的具體證據。既然如此,馮女士就打算讓黃先生把發誓的內容白紙黑字寫下來,這樣未來一旦發現對方出軌,就可以不分任何財產給丈夫。但馮女士并不清楚這種涉及到“凈身出戶”的協議有沒有用,以及具體應該怎么寫,所以她帶著這些問題前來向律師求助。
如果在夫妻之間簽署協議,約定任何一方只要出軌就必須“凈身出戶”,這樣的協議內容到底在法律上有效嗎?
近年來在談及離婚財產的分配問題時,很多人都喜歡用“凈身出戶”這個詞,意思是某一方在離婚時放棄全部財產。但實際上,“凈身出戶”并不是一個規范的法律概念,通常不會出現在法律規定或者民事判決書之中。至于馮女士現在希望黃先生簽署的文件,其實可以稱之為“忠誠協議”。
在夫妻之間簽署“忠誠協議”,是指雙方自愿恪守互相忠實的義務。如果違反,過錯方將在經濟上對無過錯方支付違約金、賠償金,放棄部分或全部財產。這種協議形式,在有些國家已經被賦予正式的法律地位。
而在中國,對于“忠誠協議”是否在法律上有效的問題還存在著爭議。一方面,目前并沒有在法律法規或者司法解釋中正式賦予“忠誠協議”以法律地位。但另一方面,實踐中也出現了部分最終得到法院認可的“忠誠協議”,并且以此作為分割夫妻共同財產的重要依據。所以說,馮女士希望通過一份協議來懲罰丈夫出軌行為的目的并非完全不可能達成,關鍵在于操作過程中的具體做法。
首先,由于“忠誠協議”往往涉及到其中某一方對于財產權利的放棄,因此需要證明這種意思表示是基于自愿而非脅迫的前提。比如妻子在“捉奸在床”之后逼迫丈夫書面承諾“凈身出戶”的情況,看似正義凜然,但是在訴訟過程中,對方卻可能以自己受到脅迫為由而主張協議無效。所以我們建議馮女士,如果真的打算與丈夫共同簽署“忠誠協議”,必要時可以考慮邀請無利害關系人進行見證,以證明簽約過程的真實有效。
其次,“忠誠協議”的內容通常只涉及財產,而不宜添加涉及人身關系的內容。比如在協議中強行要求另一方放棄孩子撫養權的條款,就有可能因為侵犯孩子利益而被認定為無效。又比如,在協議中如果約定被發現出軌就必須接受離婚的條款,也可能被認為侵犯另一方的離婚自由,同樣存在最終無效的風險。所以我們的建議是,在“忠誠協議”中僅僅對于未來的財產分割方案作出具體約定,這樣更有可能得到法律上的認可。
最后,即便在雙方之間簽署了協議,未來在理解適用過程中同樣可能存在爭議。比如馮女士目前遇到的問題,就是她僅僅懷疑丈夫存在出軌的可能性,但手中并沒有任何證據,那么即便有“忠實協議”也很難處理這種情況。包括如果在協議中以“出軌”作為生效條件,那么還涉及到對于相關概念的具體定義和取證方式。只有對這些條款都實現嚴格把關,并且在未來掌握充分有效的證據,才能在另一方存在過錯情況下最大限度地維護自身的財產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