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家是企業的靈魂。在中國,國有企業數量多、資產厚、影響力大,然而國企領導人長期不被視為企業家。中央去年首次為國有企業家正名,極大溫暖、鼓舞了這一群體的心。以中央精神為指引,很多地方積極行動、結合自身實際進行了差異化的探索,有些地方進展較快,也取得了實效。
改革開放已經40周年,國企要走在高質量發展的前列,更多躋身全球一流企業,急需培育大批一流的國有企業家。不過,作為一項長遠治策的制度安排,國有企業家的養成離不開土壤、空氣以及自身等多種因素的合力。對于施政者,人們不希望停留在一句吸引人的“口號”或一個表態性的“文件”,也不希望靠搶播搶種搶養搶收畢其功于一役;而是希望傾聽包括企業家在內的一線聲音,工作務實、有力、到位,不斷總結持續改進。對于國有企業家,人們不希望他們躲在象牙塔里,逃不脫“官本位”的念想;而是希望他們發揚企業家精神,始終追求專業、敬業、繼業,真正成為斗志昂揚的改革主力軍。
良好的制度供給也需要媒介、社會的理解、包容與支持,多一些正能量宣傳,多一些建設性參與,才能為國有企業家的養成創造更好的外部環境。
正名僅是開端,國有企業家的養成任重道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