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學鋒

在CEO楊元慶購買了聯想集團8%的股權、成為第二大股東數月后,聯想集團董事長柳傳志卸任,楊元慶成為董事長兼CEO。柳傳志稱,“他(楊元慶)貸款幾十億購買了聯想股份,我非常高興和感動,因為這要承受很大的壓力。他這樣做,是把自己當成了真正的企業主人,才讓我更放心。他這樣做,這個團隊才會更有信心,下面的員工心里才踏實。”在柳傳志看來,企業一定要有真正的主人。聯想集團的控股股東、1984年成立的聯想控股,早先是國有獨資企業,其后大力實施員工持股,國資是持股29%的第一大股東,員工合計持股超國資、成為主人,持股超2%的柳傳志身家逾10億元。顯然,生于1944年的柳傳志是老一輩的、成就巨大的“國有企業家”。正如國務院國資委副秘書長彭華崗所言,國企有今天的發展成就,企業家功不可沒。改革開放已40年,中國出現了一批國有企業家,貢獻頗大的同時普遍是“戴著腳鐐跳舞”。
“國企特別需要一個形成長期行為的機制,我深感這是一個國企興衰的最重要的原因。只有所有者,也就是真正的老板才會考慮企業的長期行為,經營者只會對他的任期負責。”海信集團董事長、資深國企領導周厚建如是稱。中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入高質量發展階段,國有企業要通過改革創新,走在高質量發展前列。而要突破傳統的體制機制桎梏,急需有效弘揚國有企業家精神,一個關鍵舉措應是讓國有企業家成為企業真正的“主人”。
早先,員工被稱為國企的主人,但事實上是虛的,傳統國企的所有者缺位,這是企業體制機制落后、難以市場化的核心制約。“如果沒有真正的所有者,企業是不可能有市場化機制的。如果有了天然的所有者,可能拿走一根燒火棍都有人跟你急。”中國建材集團董事長、“金圓桌獎”最具戰略眼光董事長得主宋志平表示,“無論中聯重科也好,上海綠地也好,這些企業都有天然所有者到位,方式是員工持股。”實施員工持股是國企所有者到位、國有企業家做主人、企業市場化的關鍵舉措。幸福是奮斗出來的,國有企業家應身先士卒、大力持股(企業家個人、聯合團隊一起),和企業形成命運共同體。這種混合所有制改革,是政策支持的,也是此輪國企改革的一大亮點。
不少財富100強公司對高管有持股要求,如CEO持有公司股份的價值不應該低于其基本工資的3倍,有的要求15倍。這樣做是保障高管跟股東利益的關聯度。長期以來,國企高管普遍很少、小力度持股,和股東利益相對割裂,導致行為短期化,道德風險很大,非常缺乏企業家精神。深化國企改革、讓國有企業家成為主人,國有企業家應大力度持股任職企業,持股價值是年薪數倍乃至更多、較大力度貸款入股,以真正形成命運共同體。弘毅投資被稱為國企改制專家,其總裁趙令歡稱,核心管理層有效持股對企業改制后的健康發展起著決定性作用,所謂有效持股,就是如果把企業搞砸了,自己就會跟著“傾家蕩產”,管理層的利益和改制后的企業的利益一定要綁在一起。持股強有力,一個標準是位居前三大股東,能支撐一個以上的董事席位——支撐國有企業家身份的獨立性、市場化,告別人為刀俎我為魚肉。除去聯想控股,國有企業家大力度持股的成功先行者,還包括綠地控股、中聯重科等。
綠地控股以國有全資企業起家,董事長張玉良的帶領下,員工持股強有力包括大力貸款入股,成為持股近29%的單一第一大股東,與國資(上海兩家市屬國企共持股約46%)形成有力制衡、公司無控股股東,集團董事長席位由員工持股機構提名,張玉良不再是國資產權代表;企業形成“國有體制,市場機制”。很多人不理解,作為國企領導,張玉良的工作勁頭比許多民營老板還要大:很多人不知道他是綠地控股的小股東,身家遠超絕大多數國企老總、民企創始人。“做得好,我全都有了。那我還擔心什么,努力干就行了。”張玉良稱,綠地控股整體上市后自己持股比例為1%,“別看只有1%,但是這個數字也不少”。1%,按2018年5月7日的收盤價市值8億元。張玉良稱,企業管理層及核心員工持股“使干部、員工的切身利益與企業效益實現了緊密的捆綁,極大地增強了企業持續發展的動力。同時,也使企業核心骨干人才保持了相對的穩定性,并有利于企業實施著眼于長遠發展的企業戰略和商業模式,減少短視行為,對企業發展起到了‘壓艙石的作用”。
起家于國有科研院所,中聯重科多次獲得“金圓桌獎”最佳董事會獎,董事長詹純新領銜的員工持股長期是次于湖南國資委、弘毅投資的第三大股東,2015年后成第二大股東。截至2015年底,湖南國資委、員工持股分別持16.35%、9.29%,員工持股對國資形成顯著的制衡。2015年,中聯重科董事會換屆,60歲的詹純新續任董事長兼CEO,湖南國資委旗下一家公司總經理出任中聯重科股權董事。詹純新已不再是組織部門管理的干部,其董事席位由員工持股機構提名而非國資委:獲得獨立性。
濰柴動力成立時實施了核心管理團隊持股,截至2017年年底,董事長譚旭光持股0.74%,市值約5億元;山東國資作為第一大股東持股16.8%。
成事需有天時。2004年“郎顧之爭”后的近10年,國企員工持股政策從嚴,限制頗多、進展很小。而當前的國企改革,員工持股政策已從寬;相較非上市國企,國有上市公司員工持股的操作性更強,目前國有上市公司上千家,理該做員工持股的先鋒。國務院國資委2016年《關于國有控股混合所有制企業開展員工持股試點的意見》稱,員工持股總量原則上不高于公司總股本的30%;證監會2014年對員工持股計劃規定的上限是10%。國有企業家們理該明白,強有力的員工持股是做強做優企業的多贏之舉,是自己能真正做主人的關鍵支撐,順天時盡人事是明智之選。
踐行員工持股不會一帆順風,不會一蹴而就。習近平主席在博鰲亞洲論壇2018年年會開幕式上表示,“積土而為山,積水而為海。幸福和美好未來不會自己出現,成功屬于勇毅而篤行的人。”這適用于踐行強力員工持股的企業家。
企業家是經濟增長的國王。企業家要發揮“國王”一樣的作用,就要在公司事務方面當家做主,正如《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營造企業家健康成長環境弘揚優秀企業家精神 更好發揮企業家作用的意見》所言,企業家依法進行自主經營活動,各級政府、部門及其工作人員不得干預。這其中董事會制度健全是關鍵,對國企來說尤其重要。
董事會的獨立性確保了公司的獨立性和法人財產的完整性。長期以來,國資監管是管人管事管資產,國資監管機構和國企董事會之間普遍是上下級而非委托代理關系,董事會缺乏獨立性,國有企業家由上級選任。管資本為主的時代,相關方特別是國資監管應全力支持國企依法合規地健全真正獨立、專業的董事會。在董事會制度健全的基礎上,董事會要著力營造人才各盡其能的環境,充分包容和尊重企業家的價值理念、充分發揮企業家的領軍作用,乃至建立以企業家為中心的公司治理結構。一些公司包括國企探索CEO體制,正是充分發揮企業家作用的體現。綠地控股董事長席位由員工持股機構提名而非國資提名,同樣如此。
確保優秀企業家地位的穩定很關鍵,這是企業家當家做主的重要體現,利于企業做強做優。傳統國企,往往走馬燈式地換企業領導人,有損企業家的培養、企業家精神的弘揚。2013年上海市深化國資改革促進企業發展工作會議上,時任上海市委書記韓正表示,要完善有利于企業家成長的任職機制,讓懂市場、懂經營的人來干企業,讓干得好的人以企業為家,不能總是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選拔、培養和保護企業家,充分發揮企業家作用。在企業改革發展過程中,企業家是偶然性因素,可遇不可求。在混合所有制企業中,不能簡單地用行政方式選人,而要依市場方式選人用人,企業的領導團隊應以企業家為核心,確立企業家在經營決策中的核心位置,確保企業家在混合所有制企業中長期穩定的領導地位,而不是在行政干預下走馬燈似的換人。”中國建材董事長宋志平表示,“無論馬云、柳傳志,在公司機制的設計里面一定有一條,能保證他們這些創業者、企業家一個穩定的領導地位,保證了他們的地位,就保證了員工、客戶的穩定,這是連在一起的,我覺得這很重要。”
聯想控股1984年成立,柳傳志一直是企業家角色;馬明哲1994年升中國平安董事長兼總經理,2001年改任董事長兼CEO至今;綠地控股1992年成立至今,一直由張玉良執掌;中聯重科1992年成立,詹純新先后任總經理、董事長;2002年濰柴動力成立至今,譚旭光任董事長。另一方面是,打鐵還需自身硬,企業家的人品、企業家才能突出,企業業績優秀、股東回報不俗。否則,股東、董事會應及時出手。成為領軍企業、業績不俗的同時,聯想控股、綠地控股等企業的國資回報均超百倍:企業家、國資獲得共贏。
特別要指出的是,國有企業家做主人、地位穩定,是國資監管實現管資本為主的有力支撐,否則管資本很可能有心無力。
支持國有企業家做主人,無論是實施混改特別是員工持股,還是確保企業家地位的穩定、充分發揮企業家作用,這些重大事項的推進都需要國資監管開明,否則可能寸步難行。頂層設計提出國資監管以管資本為主,相較以往是很大的開明。所謂開明:合規行權的基礎上國資監管盡量管資本、大力支持企業不斷提升公司治理水平包括實施員工持股、充分支持企業家發揮作用。
2009年,根據相關政策,綠地控股的隸屬關系從上海農委轉到了上海國資委。時任上海市長韓正支持綠地控股的要求,“你們仍然市場化,不要走國有體制這一套。”他還跟市國資委說,你們不要按老辦法管綠地,他們發展得很好,如果管死掉了,你們要負責的。綠地控股董事長張玉良稱,“我們上海的國資委還是非常開明的,我是有深切體會的”。早在2010年,張玉良即表示,只要具備混合所有制、企業班子想做事、政府要放手等幾個條件,綠地模式是可以復制的。
柳傳志同樣遇到開明的國資股東,“我們的股東中國科學院是高瞻遠矚的開明婆婆。在政府各部門的支持下,科學院由1984年100%的全資,經過兩次減持,上市后占有29%的股份。一路走下來,它讓創業者、管理層、企業員工當了主人,讓主人全心全意地策劃企業的發展,分享勞動果實。”
湖南省國資委專門制定了對直接持股上市公司的管理辦法,尊重市場原則,以管理國有產權代表為主線,使國有資本的意志在董事會充分表達,實現了國有資本的有效監管。湖南省國資委副主任張美誠稱,“中聯重科建立了競爭上崗、末位淘汰的用人機制,以及薪隨崗走、定薪定崗的機制,在這一塊國資委全面放開,從來沒有干涉,他們引進高端人才,我們沒有備案,他們定了就干。”
在新時代,健全容錯機制是國資監管開明的重要新使命。宋志平稱,創新既有突破也會有失敗,國有企業家更面對市場和改革的雙重挑戰,適當的容錯機制能夠解決后顧之憂,增加前進勇氣。“金圓桌獎”企業家精神獎得主葛培健認為,弘揚國有企業家精神,核心要義之一是要建立并落實包容性容錯機制。目前,多地已出臺國企容錯機制,但實踐中不同程度存在落地難問題,限制了企業家的手腳。
誰排斥變革,誰拒絕創新,誰就會落后于時代,誰就會被歷史淘汰。開弓沒有回頭箭,弘揚國有企業家精神,需要創新改革,多重發力,時不我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