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桐
市場經濟是建立在誠信基礎上的經濟。公司治理法律規則中,最重要的一個概念是“誠信責任”,是指董事和高管對股東負有誠信責任,具體分為兩類:忠實義務,勤勉義務。前者是基于一個人的道德情操,后者基于一個人的工作態度和能力。忠實義務要求董事、高管把股東的利益放在優先考慮的位置,當個人利益與股東利益發生沖突時,應以股東或公司的利益為重。而勤勉義務要求董事、高管在為公司工作時必須盡心盡力,做到足夠的謹慎,在掌握足夠多信息的前提下做出合理的判斷。
市場競爭中,誠信不僅是企業高管的法律義務,也是一個企業長期可持續經營的基石。正所謂人無信不立,企無信不興。誠信守法經營既是企業生存和發展的基石,也是企業樹立品牌和不斷自我提升所必須遵循的準則。最近兩個案例反映出部分中國企業,甚至是規模和影響力相當大的著名企業的誠信之殤:鴻茅藥酒、中興通訊。前者因為一個醫生說真話被公安抓捕,后者因為公司說假話被美國商務部制裁。
過去10年,鴻茅藥酒廣告曾被江蘇、遼寧、山西、湖北等25個省市級食藥監部門通報違法次數2630次,被暫停銷售數十次。這樣一家產品有嚴重問題的企業不但沒有受到應有的處罰和制裁,卻總能逢兇化吉,還能順利拿到監管部門的批文在大庭廣眾之下廣而告之。明星們的廣告效應明顯,抱著藥酒說“每天兩口,把病喝走”。銷售鴻茅藥酒的代理商、醫院、醫生賺得缽滿盆滿。這條利益鏈中“贏家”眾多,唯一的輸家是廣大百姓。幸好有個年輕醫生發出鴻茅藥酒是毒藥的吶喊,才把人們從沉睡中喚醒。令人匪夷所思的是,這位醫生被公安機關當做犯罪嫌疑人抓捕。
鴻茅事件表明,藥品監管體系失靈,違規成本低是企業違法藥品廣告盛行的現實困境。藥品廣告管理法律體系有待完善,執法者的素質和落后手段是制約因素,加上地方保護主義推波助瀾,廣告平臺媒體自我監管功能先天不足,廣告行業自律缺失,使得類似的問題屢禁不止。事件暴露的監管部門、司法體系和企業誠信的問題值得全體社會反思。
中興通訊是全球第四大通信設備公司,海外市場占其年銷售額的43%。占中興60%業務比重的電信設備運營相關的關鍵組件主要來自美國供應商。中興自己有芯片研發部門,但大部分是應用于普通消費領域的低端產品,無法用在基站和手機。2018年4月,美國商務部以中興通訊對涉及歷史出口管制違規行為的某些員工未及時扣減獎金和未發出懲戒信,并在2016年11月30日和2017年7月20日提交給美國政府的兩份函件中對此做了虛假陳述為由,做出了激活拒絕令的決定,施加嚴厲的制裁措施,禁止美國企業向中興通訊銷售元器件。該項出口禁令即時生效,有效期長達7年。針對中興的制裁措施包括,外國供貨商的商品若含有美國廠商零件亦禁止賣給中興。目前,中興通訊已經進入“休克狀態”,拒絕令對公司的正常生產經營產生重大不利影響。中興通訊事件不僅暴露出中國在一些關鍵技術上受制于人的嚴峻現實,更反映了企業治理的致命弱點。公司治理的要義在于誠信經營,中興通訊這次的跟頭正是栽在誠信上。
據美國商務部網站,中興通訊自2010年1月至2016年4月,在知曉美國依據《伊朗交易與制裁條例》對伊朗長期實施制裁的情況下,仍將內含美國制造的受限類配件和軟件產品出口到伊朗,金額數億美元。美國政府對中興通訊提出指控。2014年,中興通訊一位高管去美國時在機場被扣下來檢查,美方在與該高管同行的秘書的電腦里發現了涉及“規避方案”的兩份文件。這兩份文件成為美方指控中興違規的最重要的證據。2016年中興通訊向美國政府提出和解,美國政府聘用第三方進駐中興調查。但是中興非常不適應這樣的調查,擔心泄露其他信息,所以在調查的過程中試圖隱瞞相關信息。這導致美方對中興十分不信任。最終,美國政府對中興提出的三項指控不僅包括串謀非法出口,還包括阻撓司法以及向聯邦調查人員作出虛假陳述,并據此判決中興支付約8.9億美元的刑事和民事罰金。
事件中,中興通訊誠信出了問題,在風險管理方面存在嚴重的漏洞。中興的合規管理部門沒有向董事會直線報告的渠道,而CEO或者銷售部門擁有決策的權力可以輕易突破合規管控。美方2012年3月立案調查后,中興公司不僅沒有采取必要的出口管制合規管理措施,反而自作聰明,想方設法規避美國出口管制規定。在已經受到美國政府調查的情況下,公司沒有及時堵住風險管理的漏洞,最終導致公司在出口管制方面的合規管理完全失控。
事實上,近年來,中國企業的失信行為屢見不鮮。據《中國企業經營者成長與發展專題調查報告》的調查數據顯示,我國企業信用方面存在的問題主要表現為:拖欠貨款、貸款、稅款,違約,制售假冒偽劣產品等。失信不僅坑害廣大消費者的利益,也給企業自身的聲譽與品牌造成嚴重影響,最終企業自身會受到市場的懲罰。《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營造企業家健康成長環境 弘揚優秀企業家精神 更好發揮企業家作用的意見》提出,營造促進企業家公平競爭誠信經營的市場環境,實施企業誠信承諾制度,督促企業家自覺誠信守法、以信立業。提高失信行為的違規成本,是懲戒和預防企業失信的有效手段。
當然,中興通訊事件背后有著巨大的利益之爭。美國發動這場貿易戰的最終目標是“中國制造2025”。經過改革開放40年,中國在經濟和技術發展方面已取得令人矚目的成績,在一些領域趕上甚至超過西方,令西方國家感受到實實在在的競爭壓力。在今后相當一段時期,中國與西方國家的技術冷戰不可避免。
中國的崛起一定會遇到來自其他國家政治、經濟等各方面的挑戰,對此我們不能存有任何幻想。無論如何,中國企業要想在國際市場中贏得競爭地位,首先要練好內功。誠信經營是獲得一切競爭優勢的前提,也是企業創造價值的源泉。企業的誠信建設,在根本上決定于員工個體的誠信、決定于員工的素質,再好的管理、再好的制度,也需要人來執行和運作。自由市場經濟制度本身并不能保證效率,一個有效率的自由市場制度,除了需要有有效的產權和法律制度配合之外,還需要在誠實、正直等方面有良好道德的人。因此,不管一個企業擁有什么樣的核心技術,占有多大的市場,一旦失去誠信和合法經營的品質,遲早逃脫不出失敗的命運。希望鴻茅和中興事件能夠給更多的中國企業敲響警鐘,并且長鳴。
作者系中國社會科學院公司治理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