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卿華

眾所關注的小米公司上市進入了倒計時。據報道,小米已于2018年5月初向港交所遞交上市申請,最快6月底掛牌,上市后預計沖刺千億美元市值,并成為港交所“同股不同權”的最早實踐者。大家關注小米上市的同時,更被媒體報道的一個焦點吸引:小米工號在1000以內的員工將在公司上市的第一天實現財務自由。
之前,小米創始人、董事長雷軍在談到激勵時說,想做一個足夠偉大的公司,從合伙人到核心員工,都需要給他們足夠的授權和尊重,以及利益上的保證,賦予他們參與感、成就感,有了足夠的激勵,員工就會自我燃燒,“我看了很多公司,他只跟你說有期權,都是到了臨近上市的時候,才跟你說你的期權是多少。但我跟我們合伙人、核心員工一進來就講明白,把很多事情都擺在桌面上。今天人才競爭這么激烈,沒有足夠的利益驅動,純粹講兄弟感情很難”。雷軍持股小米約31.4%,其余7個聯合創始人持股均超過1%,其中總裁林斌持股13.3%。按千億美元市值計,8人持股市值均超10億美元。
創業是個高危選擇,不少今天很成功的企業,當初都經過九死一生,大多時候我們只看到了創業公司成功后的輝煌,忽略了在這些成功企業背后,那些絕大多數的歷盡艱辛卻沒有走到最后的創業者。所有創業的成功,浸透了創業者雷軍們和追隨創業的員工的艱辛付出。在創業成功后,他們理應得到應有的回報,并通過合理激勵機制的設置,使他們能夠繼續留在企業貢獻力量并永葆激情。
創業者在最初設置公司股權結構時,就要樹立員工和公司共同發展的理念和情懷,將員工共同分享企業所有權、未來收益權的員工持股計劃納入公司長期股權設計架構。公司原始創始人采取股權激勵的最佳方式,是直接將合伙創始人登記在股東名冊,并且進行工商變更登記,直接讓創始人享有公司的所有權,清晰股份,避免糾紛。
創業階段,除了考慮設置原始創業團隊的股權比例,最大限度保障創始人利益并確保控制權不旁落(包括同股不同權)之外,還必須考慮并預留出足夠的核心員工持股計劃的期權比例,小米、58同城等即設立了“期權池”。員工持股計劃/期權池,是將部分股份提前留出,用于激勵員工(包括高管、普通員工)。提前設立期權池,利于有足夠股份吸引未來的人才加盟公司,并有足夠的股份在公司未來上市后用作獎勵現在的員工,并免除在每次向員工發放股票時都要重新走一遍增發股票的法律流程。
創業階段,期權池比例預留多大合適,要看公司對未來人才的需要預期。一般而言,創業公司越早期,需要留的期權池就越大,通常在15%到20%之間;公司發展趨于成熟后,需要留出的期權池就可以減小,因為此時公司的重要人才架構組成基本完備。員工持股比例多少還與企業所處行業、經營特點和企業規模密切相關。高科技企業之類以人力資本為主要價值來源的企業,比例遠遠高于制造業之類重資產的企業;資產規模大的企業員工持股比例相對小。總體而言,目前員工持股比例在往越來越大、越來越向基層員工開放的趨勢發展。但總體來說持股計劃是“金手銬”,既體現對風險承擔的責任,又能讓員工個人價值得以彰顯的持股計劃才有意義。從A股市場這些年的反應看,員工持股計劃板塊已經成為資金追逐的熱點。投資者普遍認為,相較于高管股權激勵、股東增持等市值管理,員工持股計劃更有含金量。
實施員工持股計劃要按照法律依據制訂員工持股章程,并記載于公司章程。員工持股章程應對實施持股計劃的原則、參加員工的資格、管理機構、財務政策、分配辦法、員工責任、股份的回購等作出明確的規定。公司還應設立員工持股機構,界定員工持股機構的職權,規范員工持股機構的組織和行為。持股機構負責員工持股計劃的設計,統一管理員工股東的出資,界定持股員工的資格,代為實施分配、托管、出售股票,并參與公司治理。
鑒于目前我國民政部對于工會持股會作為社團法人登記的限制、證監會對于非法人的持股會作為公司股東的限制,目前持股機構以合伙制公司化運作較為多見,解決人數限制問題可以設置多個平臺。對一些大型企業來說,可以通過由外部的信托機構、基金管理機構來管理員工持股信托。
無論公司創業時預留的期權比例有多少,公司原始股權畢竟有限,隨著公司發展參與員工持股計劃人數增加,存在不斷稀釋創始團隊股份比例的問題。基于此,大部分公司特別是已上市公司,對于新進入的員工,一般不會直接授予股份,更多會以合同形式授予期權,例如限制性股票、股票增值權,并設定與公司業績和個人貢獻掛鉤的解禁條件和中長期期限。
現實中,對于增量業務如何設置激勵措施,特別是高科技公司上市后,隨著股價不斷提高通過增發新股難以操作時,如何有效激勵新員工?海康威視的做法值得借鑒。海康威視2010年在中小板上市,上市至今共進行了三期限制性股票激勵計劃。隨著公司快速發展,股價不斷飆升,目前市值近4000億元。為進一步調動員工的積極性,激勵對象更傾向基層骨干員工實現員工與企業收益共享、風險共擔,公司2016年啟動創新業務跟投,主要有兩個原則:一是跟投的業務范圍是初始投資大、投資周期長、業務發展前景不明朗、具有較高風險和不確定性的業務領域,公司現有的、已經較為成熟的、擁有較高市場份額和競爭優勢的業務,不納入創新業務范圍;二是跟投的員工必須是海康威視(包括控股子公司)的全職員工,原則上限于公司高級管理人員以及對公司整體業績和持續發展有直接影響的管理人員、核心技術人員和其他骨干員工。通過這種方式,有效解決了增量業務和增量員工的風險共擔、利益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