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近期股轉系統與聯交所正式簽署了一份《合作諒解備忘錄》,是否意味著“新三板+H”很快能落地操作?
答:對于“新三板+H”的可行性,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有限責任公司與聯交所已經在進行探討。2018年4月21日,股轉系統與聯交所正式簽署了一份《合作諒解備忘錄》。據此,未來新三板公司可以在保持新三板掛牌的同時申請在香港上市,股轉系統對于新三板掛牌公司申請到聯交所上市將不設前置性審查程序及特別條件,股東超過200人也不會構成障礙;但同時,監管機構也并未就此提供特殊通道。這意味著,原則上,新三板公司需在繼續遵循股轉系統種種監管要求的同時,也要滿足通常港股上市的要求。因此,上述《合作諒解備忘錄》的簽署雖然相當于邁出了“新三板+H”的第一步,但并未對具體操作層面的問題進行論證或給予指引,實踐操作性并不強。
問:申請終止掛牌成為新三板公司轉赴境外資本市場的普遍前置性步驟。從目前監管規定的情況來看,需要遵循或考慮哪些規定?
答:一是《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業務規則(試行)》,二是股轉系統于2016年10月21日發布的《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掛牌公司股票終止掛牌實施細則(征求意見稿)》。雖然《終止掛牌實施細則》尚未生效、實際操作可遵循的規則有限,但顯而易見的是,其在相當程度上體現了股轉系統的關注點。
問:在股東大會的通知中,一般會出現兩個登記日,一個是“股權登記日”,一個是“現場登記日”,分別是什么意思?
答:股權登記日,根據上市公司的規則,公司召開股東大會、分配股利、清算及從事其他需要確認股東身份的行為時,由董事會或股東大會召集人確定股權登記日,股權登記日收市后登記在冊的股東為享有相關權益的股東。股東大會的現場登記日在上市公司規則中沒有寫得特別明確,僅僅有:上市公司應在公司章程中規定股東大會的召開和表決程序,包括通知、登記、提案的審議、投票、計票、表決結果的宣布、會議決議的形成、會議記錄及其簽署、公告等。
問:一起涉新三板市場企業的股權合同案中,甲訴稱,其與乙經中間人簽署了《代持股協議》,約定乙代持原甲持有的新三板某公司的股票15000股,每股20元,共計人民幣30萬元。甲后得知,該股票為新三板企業,甲本人并不符合新三板的操作條件,雙方簽署的協議違反了國家強制性法規,請問此案中代持協議的效力?
答:本案所涉《代持股協議》應屬有效,理由是:
甲某雖稱該協議并非雙方當事人真實的意思表示,但未提供充分有效的證據證明存在欺詐、脅迫等意思表示不真實的情況。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若干問題的規定(三)》第二十四條第一款規定,有限責任公司的實際出資人與名義出資人訂立合同,約定由實際出資人出資并享有投資權益,以名義出資人為名義股東,實際出資人與名義股東對該合同效力發生爭議的,如無合同法第五十二條規定的情形,人民法院應當認定該合同有效。本案中,甲認為合同無效的主要理由是認為自己并不具有新三板企業持股人資格,這些規定層級較低,不屬于法律、法規而僅是行政規章、自律規則,或者并不屬于效力性強制規范,而屬于管理性強制規范的范疇。法院對甲有關合同無效、返還相關款項的訴訟請求不予支持,判決駁回了原告甲的全部訴訟請求。
來源:李磐 孟聰慧 千龍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