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剛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科學院第十九次院士大會、中國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會上發表的重要講話,是繼黨的十九大和2016年全國科技“三會”后對科技工作的又一次集中全面系統闡述,充滿了思想性、戰略性、指引性,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科技創新思想進一步豐富和發展的最新理論成果,是新時代加快建設世界科技強國的科學指南和行動綱領,在科技界引起強烈反響、贏得一致擁護。科技部第一時間行動起來,連續組織召開院士、大學校長、科研院所長等一系列座談會,與廣大科技人員一道認真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深刻領會講話精神要求,研究抓落實的思路舉措,努力開創新時代科技工作新局面。
講話明確提出了科技工作“六個堅持”基本方略,為科技事業發展提供了根本遵循。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堅持黨對科技事業的領導,堅持建設世界科技強國的奮斗目標,堅持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堅持以深化改革激發創新活力,堅持創新驅動實質是人才驅動,堅持融入全球科技創新網絡。這“六個堅持”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科技事業發生歷史性變革、取得歷史性成就的根本經驗,是未來科技事業持續健康發展的根本保證,必須毫不動搖長期堅持并在實踐中發展完善。
講話充分肯定了我國科技事業發展成就,極大振奮了科技界精神、鼓舞了士氣。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這些年來,在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在全國科技界和社會各界共同努力下,我國科技事業密集發力、加速跨越,實現了歷史性、整體性、格局性重大變化。基礎前沿研究取得一批原創性成果,戰略高技術研究有力支撐國家重大需求,共性關鍵技術攻關引領產業向中高端邁進,體制改革多點突破,國家創新體系更加完善,軍民科技加速融合發展。總書記對重大科技創新成果如數家珍,指出我國一些前沿方向開始進入并行、領跑階段,科技實力正處在從量的積累向質的飛躍、點的突破向系統能力提升的重要時期。這些成就的取得,為我們在新的歷史起點上繼續推進科技創新奠定了基礎、增添了信心。
5月15日,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月宮一號”實驗室中進行的“月宮365”實驗成功結束,再次刷新了人類密閉生存的世界紀錄
講話把握全球科技創新大勢、直面我國科技發展問題,為科技改革和發展指明了方向。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我國科技領域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突出問題,特別是同黨的十九大提出的新任務新要求相比,我國科技在視野格局、創新能力、資源配置、體制機制等方面還存在諸多不適應之處。總書記的講話體現了深沉的歷史憂患、強大的戰略定力和強烈的責任擔當。我們一定要把思想認識統一到黨中央對形勢的判斷上來,把工作靶心對準到黨中央關注的問題上來,增強使命感責任感緊迫感,勇于擔當,善作善成,牢牢把握住世界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同我國轉變發展方式的歷史性交匯期,加快建設世界科技強國的步伐。
講話明確提出了“五個著力”重大任務,發出了新時代科技創新的“動員令”和“行軍圖”。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要著力支撐現代化經濟體系建設,著力增強自主創新能力,著力激發創新活力,著力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著力夯實創新發展人才基礎。這“五個著力”重大任務就是黨中央對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科技工作的方向要求、內容要求、質量要求。我們必須以高度的政治責任感和真抓實干的精神,逐項研究、細化分解,以問題和目標為導向,抓緊制定可操作、可檢驗的任務書、時間表、路線圖,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付諸行動、務求實效。
講話高度評價院士作出的突出貢獻,對廣大院士和青年人才給予深厚關懷、寄予殷切期望。這既是對院士群體的肯定、關懷、期望,也是對全體科技人員的肯定、關懷、期望,充分體現了黨和國家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的一貫導向,必將激發起廣大科技人員投身世界科技強國建設的主動性、積極性、創造性,匯聚起全社會支持、參與科技創新事業的強大力量。
習近平總書記在講話中對科技體制改革作了重點闡述,指出了仍存在的突出問題,提出了明確的任務要求。科技發展日新月異,體制改革永無止境。我們要按照講話要求,進一步加大改革攻堅力度,破除一切制約科技創新的思想障礙和制度藩籬,充分釋放科技第一生產力和創新第一動力。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科技創新思想指導科技體制改革工作。我們要把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與總書記關于科技創新的一系列重要論述聯系起來,與黨的十八大以來科技事業巨大成就聯系起來,與黨的十九大對科技工作新定位新要求聯系起來,持續深化學習、系統學習,準確把握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科技創新思想的精神要義和實踐要求,特別要認真鉆研蘊含其中的科技改革認識論、方法論和實踐論,努力學懂弄通做實,提高改革工作的站位、能力和水平。
針對重點領域持續加強改革攻堅,抓重點、補短板、強能力。一是打通科技創新與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之間的通道,改革項目形成、管理、績效評價、成果轉化機制,實現核心關鍵技術自主可控,以高質量科技供給體系支撐現代化經濟體系。二是以提升科技創新能力為核心,高標準建設國家實驗室,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系統提升國家創新體系整體效能。三是統籌國內國際人才資源,完善人才培養、引進、使用、評價、激勵制度體系,著力夯實創新發展人才基礎。四是堅持刀刃向內,堅決砍掉有礙于釋放創新活力的繁文縟節、陳規舊章,構建面向多元主體的創新政策體系,切實為科研人員松綁減負,以政府“放管服”換得市場創新活力和全社會創造力。五是打造高端引領的科技創新中心和創新增長極、增長帶,推進跨區域協同創新,加快建設各具特色、協同高效的區域創新體系。六是以全球視野謀劃和推動創新,加強創新能力開放合作,促進人員、技術、資金等要素跨境流動,全面提升開放融合創新水平。
以釘釘子精神狠抓科技體制改革政策落實。堅持“一分部署、九分落實”,把改革工作的重心從謀篇布局轉移到抓落實上來。引導黨員干部牢固樹立“出文件只是改革的開始”意識,在抓落實過程中磨煉干部意志、品質、作風、能力,打造真抓實干的干部隊伍。全面梳理《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實施方案》落實情況,加強統籌平衡,使各領域改革相向而行,增強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堅持小切口、大成效,對準黨中央最關注、科研人員最關切的問題,深入開展大調研、大督查、大落實,強化部門協調和上下聯動,建立層層擔當負責機制,切實解決政策打架、“中梗阻”等問題,讓政策落得下,增強科技人員獲得感。堅持“開門抓改革、抓落實”,向基層學習、向群眾學習,進一步解放思想、開動腦筋,探索創新抓落實的機制手段,強化改革效果,推動改革落地生根。按照習近平總書記“三個區分開來”要求,鼓勵探索、允許試錯、寬容失誤,讓改革創新者免除后顧之憂,甩開膀子干事創業。
轉作風、改學風,營造良好的科研生態環境。作風和學風關系科技事業成敗。要大力宣傳黃大年、李保國、南仁東、鐘揚等科學家的先進模范事跡,繼承和發揚“兩彈一星”精神,倡導科研人員堅守科學精神、奉獻精神、報國精神和專業精神,樹立求真務實、潛心研究、愛國奉獻、追求卓越的良好風氣。要聚焦當前作風學風建設的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全面加強制度建設,堅決反對浮夸浮躁、投機取巧、弄虛作假、拜金主義等不正之風。要進一步加強科研誠信建設,建立集教育引導、制度規范和監督懲戒于一身的科研誠信體系,以零容忍態度查處科研不端行為,讓守信者一路綠燈、失信者寸步難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