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承文

在最近召開的中國科學院第十九次院士大會、中國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瞄準世界科技前沿,抓住大趨勢,下好‘先手棋,實現前瞻性基礎研究、引領性原創成果重大突破,夯實世界科技強國建設的根基?!边@是對新時代基礎研究提出的新任務和新目標。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作為我國資助基礎研究的主要渠道,必須以習近平科技創新重要思想為指導,肩負起提升我國基礎研究的重大歷史責任,把握國際科學前沿及發展脈絡,進一步強化需求牽引,關注國家重大需求導向的關鍵科學問題,不斷開拓創新,努力促進我國源頭創新能力顯著提升,為建設世界科技強國作出根本性貢獻。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必須深化科技體制改革,破除一切制約科技創新的思想障礙和制度藩籬,打通科技和經濟社會發展通道?;A研究領域改革要敢于啃“硬骨頭”,涉“深水河”,建立充滿活力的管理體制機制,著力推進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充分發揮源頭供給和前沿引領的作用。
深刻領會“引領和支撐”兩大使命的內涵,把握好基礎研究的功能定位。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科技創新,需要基礎研究引領和支撐”。在國家的科技創新體系中,基礎研究的源頭供給不僅僅是前沿引領,同時對下游還肩負著支撐保障的責任。要正確處理好這些關系,把握好其不同的屬性,建立分類的管理機制,調整好資源分配的比例,這是謀劃好改革的基礎。對于引領探索類的基礎研究,要充分認識到其具有長期性和不確定性的客觀屬性,決不能心浮氣躁,要寬容失敗,敢于持之以恒。對于支撐保障類的基礎研究,要提高服務意識,主動與各領域創新需求相對接。要充分發揮我們的政治制度優勢,做好頂層設計和統籌布局,在創新鏈和產業鏈各細分鏈條之間要建立好協調機制,善于跑“接力賽”,而決不能將條塊分工異化為條塊分割。綜合部門要抓好頂層設計,指導監督建好“接力區”;專業部門和機構要專心致志跑好本賽區,交接好“接力棒”。與國家各領域、各屬性的創新力量交叉融通,有機構成高效率的創新體系,基礎研究的引領和支撐作用才能真正有效發揮。
強化國家重大需求導向的基礎研究和前沿科技研究。以國家重大需求為導向,加強戰略研究和頂層設計,提高發現和凝練需求導向的核心科學問題的能力,努力在戰略性、前瞻性等重大科學問題上實現重大突破。準確把握世界科技前沿發展態勢,在關系長遠發展的基礎前沿領域加強部署,加大投入,在獨創獨有上下功夫,構建科學探索與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統籌兼顧的人才培養資助體系,培育重要戰略創新力量,掌握新一輪全球科技競爭的戰略主動。
堅持“三個面向”,提升基礎研究的有效供給和支撐能力。堅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培養科學創新人才,引導科技工作者探索、瞄準科技前沿潛心科研,夯實科技基礎,在重要科技領域努力躋身世界前列。堅持面向經濟主戰場,創新體制機制,推動基礎研究、應用研究與產業化對接融通,加強科技供給,加快培育經濟發展新動能。堅持面向國家重大需求,強化國家戰略導向,下大力氣攻克解決一批事關國家經濟發展和戰略安全的“卡脖子”問題。
處理好三種關系。一是要處理好繼承和發展的關系。過去的成功經驗,面對新時代新要求已有相當多不合時宜的地方,對于存在的問題要深入分析研究。該堅守的要繼承好,該改革的要拿出破釜沉舟的勇氣銳意改革,在繼承中不斷創新發展。二是要處理好需求導向與興趣驅動的關系??萍脊ぷ髡卟粌H是科學疆界的探索者和開拓者,同時也是國計民生主戰場的服務者和保障者,要正確處理好兩者的關系,做到統籌兼顧。當前需要加強的重點是,建立適合的激勵機制,引導多數科學家將學術興趣與國家需求相結合,鼓勵科學家面向國家重大需求背后的關鍵科學問題,集中力量突破瓶頸。三是要處理好政府與市場之間的關系。政府管理部門要將習近平科技創新思想轉化為促進科研創新的戰略戰術,強化頂層設計和組織協調。做好基礎研究發展與市場需求的對接,發揮引導監督作用,逐步提升市場對基礎研究的投入份額。切實保護知識產權,保護原創思想和原創成果,充分調動科研人員從事科技研究和科技創新的積極性。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作為我國支持基礎研究的主渠道,肩負著促進基礎研究、培養科技人才、增強自主創新能力等重要使命。基金委將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強化“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勇于破除藩籬,自我革新。面對新形勢新要求,要謀求新發展,力圖新作為,積極構建新時代科學基金體系。按照《國務院關于全面加強基礎科學研究的若干意見》的部署,主動對接國家戰略和各領域重大需求,做好需求輸入和成果輸出,有效支撐我國經濟社會發展。
按照新時代科學基金資助導向,制定實施科學基金項目分類評審和管理的改革試點方案。明確新資助導向的主要目的是對需求牽引、探索發現等不同屬性項目的分類遴選和對不同類別項目資源投入的合理分配?!肮膭钐剿?,突出原創”旨在讓新思想及時得到支持,鼓勵源于科學家靈感的自由探索,強調首創性,使科學基金成為新思想的孵化器;“聚焦前沿,獨辟蹊徑”旨在擴展新的科學前沿,強調開創性和引領性,使科學基金成為科學前沿的牽引器;“需求牽引,突破瓶頸”旨在破解國家重大戰略需求和經濟社會發展中的核心科學問題,使科學基金成為經濟社會發展和國家安全的驅動器;“共性導向,交叉融通”旨在以共性科學問題為導向,促進不同學科的交叉融合,使科學基金成為人類知識的倍增器。基金委將深入開展調研,研究制定與分類屬性相適應的項目申請、評審、資助、實施、管理、監督、評價的全流程改革方案。同時,加強科研誠信教育、監管和問題懲戒,營造風清氣正的學術生態,為實施自然科學基金改革提供保障。
籌備建立交叉融合和成果應用體制和機制。一是通過交叉融合機制的設立,加大支持交叉研究的力度,推動形成科學基金學科交叉融合機制,打破學科隔離對創新的阻礙,為未來學科布局系統調整等深度改革奠定基礎、積累經驗。對各個領域的需求重點進行梳理,根據發展大趨勢和結構性需要研究確定重大方向和領域,先期要從解決“卡脖子”的重大科學問題入手,堅持問題導向,遴選一批關系根本和全局的科學難題予以突破。二是通過設立成果應用貫通機制,做好需求輸入和成果輸出,建好“接力區”。自然科學基金作為創新體系的第一鏈條,要提升基金課題承擔者的“首棒”意識和服務意識,跑好并交好“接力棒”。加強識別并支持具有潛在應用價值的基礎研究成果的深度開發,加大開放共享力度和大數據知識管理服務平臺建設,改革需求導向類項目的驗收評價機制,注重結果導向,加強將科學基金資助產出的成果與經濟社會發展需求對接,提高科學基金服務國家需求的效能。
強化協同創新,拓展科學基金多元化投入渠道。研究拓展科學基金接受社會或個人捐助等新機制;充分發揮科學基金平臺導向作用,研究制定聯合資助工作改革方案,創新與行業部門、地方政府、大型企業等的聯合資助模式;深化推進軍民融合,探索建立需求、人才、成果對接管理平臺;進一步放大財政資金杠桿效應,促進行業與區域原始創新能力提升。
成立科學基金戰略咨詢委員會,為科學基金準確把握新時代優先資助領域和重大科學問題提供保障。充分發揮兩院院士等高層次戰略科學家群體對科學基金工作的科學指導和決策咨詢作用,構建形成科學基金全委會審議決策、監督委員會誠信監督、戰略咨詢委員會學術咨詢的三位一體決策咨詢監督體系。借鑒全委會、監委會的成功經驗,明確戰略咨詢委員會的主要職責、人員組成和運行機制等,使戰略咨詢委員會能夠在打破學科界限、凝練重大科學問題、明確新時代優先資助領域、優化資源配置和未來改革等方面,發揮重要的咨詢和指導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