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向陽
適值國際形勢復雜多變的多事之秋,中央外事工作會議于6月22日至23日召開,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發表重要講話,講話內涵豐富、思想深刻,必將指引新時代中國特色大國外交兼善天下、得道多助、行穩致遠。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黨的十八大以來,在黨中央堅強領導下,面對國際形勢風云變幻,我國對外工作攻堅克難、砥礪前行、波瀾壯闊,“開創性”推進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經歷了許多風險考驗,打贏了不少大仗硬仗,辦成了不少大事難事,取得了歷史性成就。”對外工作積累了有益經驗和深刻體會,包括“七個堅持”:堅持“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注重內外兼修、內圣外王;堅持“戰略自信”和保持“戰略定力”;堅持推進外交理論和實踐創新,提出了一系列國際關系新理念,為世界注入“正能量”、貢獻“中國智慧”;堅持“戰略謀劃和全球布局”,引領全球經濟治理變革,提出“一帶一路”建設大手筆;堅持捍衛國家“核心和重大利益”,堅決維護國家統一與領土主權;堅持“合作共贏和義利相兼”,致力中外良性互動,主動承擔“大國責任”;堅持“底線思維和風險意識”,居安思危、未雨綢繆,強化風險預判與危機管控,確保戰略主動。
上合青島峰會主會場——青島奧帆中心,經過短暫的會后內部服務功能規劃外開放
堅持“以維護黨中央權威為統領”加強黨對對外工作的集中統一領導,旨在凸顯“黨管外交”的政治規矩;堅持“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為使命”推進中國特色大國外交,旨在凸顯中國外交的戰略目標;堅持“以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為宗旨”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旨在凸顯中國外交兼善天下的寬廣胸懷;堅持“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根本”增強戰略自信,旨在凸顯中國外交的“四個自信”(道路、理論、制度、文化);堅持“以共商共建共享為原則”推動“一帶一路”建設,旨在凸顯“一帶一路”的共同事業屬性;堅持“以相互尊重、合作共贏為基礎”走和平發展道路,旨在凸顯中國崛起的和平屬性;堅持“以深化外交布局為依托”打造全球伙伴關系,旨在全面而有重點地構筑“朋友圈”;堅持“以公平正義為理念”引領全球治理體系改革,旨在凸顯全球治理應“天下為公”;堅持“以國家核心利益為底線”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旨在凸顯中國外交的國家利益依歸;堅持“以對外工作優良傳統和時代特征相結合為方向”塑造中國外交“獨特風范”,旨在凸顯中國外交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和對現代化的不懈追求。
一是“正確歷史觀”,不僅要看現在國際形勢什么樣,而且要端起“歷史望遠鏡”回顧過去、總結歷史規律,展望未來、把握歷史前進大勢。
二是“正確大局觀”,不僅要看到現象和細節怎么樣,而且要把握本質和全局,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避免在林林總總、紛紜多變的國際亂象中迷失方向、舍本逐末。
三是“正確角色觀”,不僅要冷靜分析各種國際現象,而且要“把自己擺進去”,在我國同世界的關系中看問題,弄清楚在世界格局演變中我國的地位和作用,科學制定我國對外方針政策。
中國的國際角色內涵豐富,從對國際社會的影響看是“負責任大國”。從中外力量對比看具有雙重性,一方面中國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和崛起大國,在承擔更多“大國責任”的同時也面臨更大的外部阻力;另一方面中國仍是發展中大國,應堅持“內功優先”,對外承擔“大國責任”需量力而行。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深入分析“世界轉型過渡期”(國際秩序重塑與新陳代謝)國際形勢的演變規律,準確把握“歷史交匯期”我國外部環境的基本特征,統籌謀劃和推進對外工作,辯證提出“四個既和又”:
既要把握“世界多極化加速推進”的大勢,又要重視“大國關系深入調整”的態勢。多極化令“唯一超級大國”難以為所欲為,與此同時,中國加速崛起,“樹大招風”,存在被“前后夾擊”的風險。
既要把握“經濟全球化持續發展”的大勢,又要重視“世界經濟格局深刻演變”的動向。全球化雖難逆轉,但西方發達國家民粹主義泛濫、保護主義抬頭,“反全球化”逆流涌動。
既要把握“國際環境總體穩定”的大勢,又要重視“國際安全挑戰錯綜復雜”的局面。多極化與全球治理令大國關系總體穩定,但特朗普總統的“美國優先”令天下不安,非傳統安全威脅更是層出不窮。
既要把握“各種文明交流互鑒”的大勢,又要重視“不同思想文化相互激蕩”的現實。文化多樣化與文明對話方興未艾,但西方大國“傲慢與偏見”依舊,“發展模式之爭”更趨激烈。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對外工作要根據黨中央統一部署,加強謀篇布局,突出工作重點。要圍繞黨和國家工作重要節點,推動對外工作不斷開創新局面。既整體布局又突出重點,既多點開花又精準發力,發揮綜合積極效應,包括“六個布局”:
一要高舉“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旗幟,推動全球治理體系朝著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發展。新時代中國外交“以天下為己任”,以“人類命運共同體”為旗號,著眼國際秩序重塑的時代大潮,占據國際道義制高點,繼續積極參與并主動引領全球治理及其變革。
二要堅持“共商共建共享”,推動“一帶一路”建設“走實走深、行穩致遠”,推動對外開放邁上新臺階。應在其總體良好發展態勢與現有“點線面”全面鋪開的基礎上,突出重點、突破難點,適度聚焦、適時優化,強化風險評估與安全保障,注重“為我所用、以外促內”,以此促進中國新一輪對外開放和高質量經濟發展。
三要運籌好大國關系,推動構建總體穩定、均衡發展的大國關系框架。當前大國關系復雜多變,應兼顧發達國家與新興大國,妥善處理與老牌大國的“競合博弈”、管控競爭、深化合作,扎實推進“金磚國家”務實合作與戰略協調,預防老牌大國的“反彈”,化解被“前后夾擊”的風險。
四要做好周邊外交工作,推動周邊環境更加友好、更加有利。應在十八大以來主動塑造、成效顯著的基礎上,持久扎實經略周邊,適時謀劃“大周邊戰略”,兼顧東北亞、東南亞、南亞、中亞、南太、西亞各地緣方向。
五要深化同發展中國家團結合作,推動形成“攜手共進、共同發展”新局面。強調廣大發展中國家是我國在國際事務中的“天然同盟軍”,要堅持“正確義利觀”,做好同發展中國家團結合作的“大文章”。
六要深入推動中國同世界“深入交流、互學互鑒”。高度重視、積極爭取國際政治話語權,深入開展政黨外交、文明對話、人文交流,加強外宣與國際傳播,推進治國理政經驗交流互鑒、取長補短,理直氣壯維護和耐心細致解說“中國道路”,主動塑造良好大國與大黨形象,講好“中國故事”,不斷增強軟實力、吸引力、感召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