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劉一(左)走訪群眾
生于80年代的劉一,是生態環境部核設施安全監管司辦公室的一名主任科員,2017年被派駐河北省隆化縣海岱溝村任第一書記。到了海岱溝村后,劉一主動轉變角色,緊密團結村“兩委”班子和廣大群眾,扎實推進各項扶貧政策落實和項目實施,為推進脫貧攻堅工作發揮了重要作用,被評選為2017年度河北省精準脫貧優秀駐村第一書記。
駐村后,劉一與村“兩委”一道,認真加強政治思想學習,特別是深刻領會習近平扶貧開發戰略思想和鄉村振興戰略思想精神內涵,認真研讀各級黨委政府關于精準脫貧工作的政策文件,找準工作方向和重點。扎實開展“脫貧攻堅黨旗紅”活動,先后引導18名有帶富領富能力的黨員與村里貧困戶簽訂了幫帶責任書,動員能人黨員利用自身優勢帶動貧困戶。協調生態環境部多個黨支部來縣來村,學習董存瑞烈士精神,開展支部聯學共建;結合“七一”等黨日活動,組織慰問老黨員、生活困難黨員,增強黨組織向心力、凝聚力。
在全面入戶走訪的基礎上,劉一圍繞“一園一帶四區(前、后山休閑觀光果品采摘園,韓七公路沿線鮮食果蔬采摘帶,砬子溝、東溝、北溝、何家溝養殖小區)”規劃開展精準扶貧。他與生態環境部和地方政府部門積極聯系,爭取基礎設施建設項目130余萬元,為進一步發展致富產業項目打好基礎。經過一年的建設,完成路面硬化,打通村內斷頭路420米,安裝80盞路燈照明亮化,修壩數百米護堤護路,為兩個自然村安裝自來水。推進村內產業多元化發展,引導村民增收,引進種養殖合作社流轉土地建設大棚68棟,帶動24戶貧困戶穩定脫貧;發動64戶貧困戶組建合作社種植果樹520畝;爭取生態環境部“生物多樣性與減貧”項目30萬元,繼續建設蔬菜大棚,發展林果種植和林下養殖;探索“公司+農戶”養殖,為12戶貧困戶提供仔豬48頭,雞苗280只,每戶增收7000元左右;幫助24戶貧困戶申請“政銀企戶保”195萬元發展產業增收;邀請林業局、農牧局、職業技術學校等專業技術人員來村授課3次培訓80余人,協調培訓學校來村舉辦月嫂班培訓留守婦女30名,增強村民致富能力。
駐村一年多來,劉一深入調研,走遍了全村7個自然村、10個村民小組、368戶,在此基礎上,他多方施策解決群眾最關心的問題。生態環境部李干杰部長、趙英民副部長先后來村慰問,司局級領導來村調研13人次,幫助解決村內扶貧開發的痛點、難點問題;團中央派人來村義診50余人,生態環境部多個部門、承德市愛心聯盟、縣衛計局紅十字會捐贈扶貧慰問物資、更新村小學教具文具;全年共爭取到10萬余元捐贈物資,確保村內最貧困群眾能夠吃飽穿暖,村小學教學設施大為改善。此外,在日常工作中,他還會同駐村工作組,認真幫助村“兩委”落實好易地搬遷、危房改造、大病救助、低保申請、殘疾人救助等各項扶貧惠農政策,解決生活困難群眾疾苦。
劉一認為,豐富多彩的文化生活,是做好鄉村治理的重要抓手。因此,他開動腦筋,調動各方資源豐富村民文化生活,促進村民參與村內集體生活,修建文化廣場1座,配套落實健身器材13套,購買花會設施,組織元宵節花會表演;改善民居環境,改變村民不良生活習慣,爭取農村環境整治資金7萬元,修建垃圾池6個,購置垃圾車1輛,申請“雙甕式”廁所改造140余套。同時堅持落實村務工作制度,執行好村“兩委”會議決策機制和村民監督委員會機制,做到“四議兩公開”;認真接待來訪群眾,做好有關政策答復和上下溝通。在他的努力下,海岱溝村從內到外正在發生著可喜的變化。